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干部深切缅怀冯军同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6:35 中国青年杂志 | |||||||||
文-张全景 编者按: 冯军同志,1978年6月~1991年3月期间在团中央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85年 11月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91年5月,冯军同志赴西藏自治区工作,
2006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怀念冯军同志的文章,本刊现予以转载, 以飨读者。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 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 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欣然应 允。随即我与杨建生(曾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地方干部局局长)、张常韧(时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副局长,现任最高人民检察 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等同志一起座谈,缅怀这位爱国爱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不仅是青年人的楷模,也是组织工作 干部的好榜样。 冯军同志具有坚强的党性观念。他顾全大局,胸襟坦荡,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91年 3月,冯军同志到西藏赴任前,我们有过一次长谈。对西藏的历史、自然环境、工作现状、民族宗教、领导班子状况、去后注 意事项,等等,无所不谈。他留给我的印象很深,最突出的是朴实和谦虚,组织观念很强。 他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难忘。他说:“我服从组织的安排,也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到了西藏,我要努力工 作,多向老同志和当地干部群众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及宗教政策,绝不辜负党的盼望。”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干部年龄 不大,但政治觉悟和党性观念很值得推崇。 在我与冯军同志谈话之前,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孟连昆同志也曾和他谈过话,就打算调他进藏工作征求本人意见。冯 军同志当即表示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参加工作以来,每次调动,从来没有向组织讲过任何价钱,没有 提过任何要求。这次组织调我到西藏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我去年曾经去过西藏考察,对西藏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我深知这 是我锻炼的好机会、好地方,我从心里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决定。”他还说:“我从上小学开始,就是靠吃国家的补助,是党组 织一手把我培养起来的,我深感党给予我的太多,我为党和人民做得太少。进藏以后,我要加倍努力工作,回报党和人民。这 次工作变动,无论是工作任务、工作性质,还是工作环境,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上西藏又是民族地区,情况比较复杂,工 作任务很重,条件也很艰苦,面临的困难不少,我将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孟连昆同志问他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冯军同志回答:“困难不能说没有,但我自己可以克服。女儿正在读大学,儿子 正在读高中,爱人对我的工作一贯支持,我想,这次也一定会支持的。” 实际上,当时中央打算派往西藏自治区担任党委常委工作的干部,先后酝酿了几个人选,也分别进行了考察,经反复 比较,一致认为冯军同志比较优秀,素质很好,尤其是他的学习精神、吃苦精神等比较突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干部,让他到 艰苦的地方锻炼一下,以后可以担负更重要的工作。 1991年5月,冯军同志克服了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服从事业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调 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1992年7月任组织部部长),开始了他新的工作历程。 冯军同志进藏时,身体并不太好。1990年夏天,中央组织部从全国选调了一批中青年干部进藏考察工作,实际上 也是在考察他们身体的适应状况。患糖尿病的冯军同志自己没有说,组织上也未发现。如果他讲出病情,就会把他留在北京。 在他看来,组织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困难是第二位的。当中央决定调他到西藏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分配。 冯军同志进藏后,区党委一位熟悉他的干部跟他半开玩笑地说:“头一年你来西藏考察工作,结果现在把你自己考察 进来了。”冯军同志听后诚恳地说:“如果这次中央派我去条件好的省份工作,我可能还会提点个人要求呢!我血压高,有糖 尿病,在北京治疗条件好一些,但中央派我来西藏工作,我一句困难的话也不能提,一点想法也不能讲,因为,西藏是个艰苦 的地方,我不能说不去,不能说换别人去。” 在冯军同志去西藏之前,确实有不少人建议他向中央反映一下自己的困难特别是身体情况。冯军同志当时就说:“我 是团中央的书记处书记、青年干部,我本身是做青年工作的,而且也一直在宣传‘好儿女志在四方’,教育青年人甘愿到艰苦 的地方工作,如果这时我打退堂鼓,那我会给全团干部留下一个什么印象?贪图安逸?逃避困难?那外界和组织又会怎么看我 们团干部?现在,我感觉全团的眼睛都在看着我。” 到西藏后,由于工作头绪多,压力大,他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再加上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反 应,他经常头昏脑胀,四肢无力,要靠吸氧来恢复体力。进藏几个月,体重就由原来的140多斤,下降到不足110斤。北 京的一个熟人到西藏出差,看他瘦得厉害,脸庞小了许多,就担忧地问他:“你这个情况,桂霞(冯军同志的爱人)知不知道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要是顶不住,就下去休息一段时间。”冯军同志笑着回答:“不要紧,瘦是糖尿病帮我自然减肥呢,再 说,人少事多,也实在走不开。一下瘦了10多公斤,我心里也没底,不过,比锦涛同志进藏的时候总要好吧。听说当时中央 征求锦涛同志的意见时,他回答说,‘只要能使西藏繁荣发展,我宁愿死在高原上’。我也是个党员干部,也应该有点那样的 牺牲精神吧!” 冯军同志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他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能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冯 军同志在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的两年多时间里,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他积极贯 彻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为西藏的党建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冯军同志赴任前,在我和他的谈话中曾提到西藏工作的困难:进难、出难。有的援藏干部回到内地后比较难安排,进 藏的干部又很难挑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商量了一个办法,选一个适当的时机,邀请全国各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同志 到拉萨开会,让各地的同志了解西藏,认识西藏,加强西藏与全国兄弟省市区的联系,为做好援藏干部的进出创造条件。19 92年8月,在区党委的领导下,由冯军同志直接筹备的全国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人事厅(局)长、老干部局长座谈会在拉 萨召开,区党委负责同志到会讲话。这是当时西藏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会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宣传了西藏,认识 了西藏,为进一步搞好内地干部进藏出藏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对加强西藏干部队伍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冯军同志很有点子,也很会开展工作。他到西藏后,在党建和组织人事方面所做的几项工作都很出色。比如,在西藏 各级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中,他主动为区党委当好参谋,及时提出工作部署和落实措施,保证了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参与 和指导了历时一年多的西藏农牧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积极探索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他 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干部队伍,结合西藏特点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的自觉性和政策水平;他关心爱护援藏干部,为许多困难突出的干部调整工作,甚至亲自给中央组织部写报告反映实情,呼吁 解决援藏干部的切身利益问题,等等。 到西藏两年,冯军同志对这片高原充满了感情。他身体力行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心里始终装着西藏 各族人民,关心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他和藏族同胞打成了一片,特别尊重藏族传统,每逢藏历新年和 民族节日,他都会为身边的藏族兄弟们准备啤酒和食品,共庆传统佳节。藏族干部生病住院,他无论工作多忙,总要安排时间 到病榻前看望。有一次冯军同志要到外地参加一个会议,不能跟西藏的同志一起过藏历新年,他就事先买好年货,让办公室的 同志到时一定要带给藏族同志。事情不大,但在藏族干部群众中却树立了尊重民族习惯、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形象。多么难能可 贵啊!时至今日,许多藏族干部群众念念不忘冯军同志,仍然把他铭记在心。 冯军同志在西藏的许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薄弱环节,使很多工作关系得到理顺,基础 性的工作得到加强。他到任后,西藏自治区党委的组织人事工作,无论是长远性建设,还是经常性工作,无论是综合配套工作 ,还是单项任务,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尤其是他力倡的“从高、从严、从细”“求深度、上水平”“吃透两头,明白自己 ”等工作方法,已成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优良传统。 冯军同志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他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冯军同志到西藏后,不辞辛劳,不怕艰苦,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各种困难,经常深入高原牧区,深入基层,深入农牧民家中, 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西藏大部分地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91年,西藏自治区开展农牧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冯军同志任全区社教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他 积极筹划,部署工作,亲自带队赴林芝、日喀则等地区部分县、乡调研,具体指导社教工作,不管工作多苦多累,他每天都要 认真地整理完调查笔记才休息。在林芝下乡时,口腔溃疡,牙龈发炎,半边脸都肿了起来,但他仍忍痛继续坚持工作。在他的 主持下,调查组写出多份调查报告,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指导社教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特别是由他亲自起草的《关于加强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乡(镇)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的意见》,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文件下发全区后,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起了 有力的推动作用。 1992年底,根据全国统一部署,西藏从自治区到地、县、乡各级领导班子进行换届选举。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前 所未有。冯军同志知道,换届后的新班子将肩负着组织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西藏繁荣发展 的重任,为了给自治区党委当好参谋,他带领组织部的同志统筹安排,从大的原则方针,到具体的方法步骤等,都进行了缜密 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他富有超前意识,早在1992年上半年,就组织了大规模的干部考察,为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冯军同志联系群众,务实能干,坐能著述,起能躬行,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作风赢得了西藏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在藏两年,他的工作日程都是满满的,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和使不完的劲。在办公室里,不是处理公务,就是接待来访,以 至于连短暂的工间休息也无法实现。他的宿舍既是睡觉的地方,也是工作的场所,往往夜深人静了,房间里还亮着灯,不是在 读书,就是在批阅群众来信或者赶写材料。如此周而复始,他却从不叫苦,从不说累。 冯军同志虽是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但始终保持严谨细致、亲自动手的良好作风。他总是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多做 工作,经常亲自起草文件。他的讲话稿也不让别人代劳。一次,他从北京开会回藏,把一份近30页的材料交给组织部同志打 印,大家十分惊讶。没想到他在这么短的会议期间还写了这样一个大材料,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 很多同志对我说过,冯军同志的作风十分朴实。他下基层调研,轻车简从,一竿子插到最底层,在团中央书记处任书 记时,他几次和基层的团干部一道骑着自行车去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基层的同志也不把他当做北京来的“大官”,都非常愿意 和他谈思想、拉家常。他在组织部长工作岗位上,也经常深入基层,到藏族同胞中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从而赢得了当地干部 群众的信任和尊敬。 冯军同志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他吃苦耐劳,纯朴和善,心里总想着别人,却很少考虑自己。凡是熟悉冯军的同志, 无不认为他朴实、真诚。不管是和领导接触,还是与同事、朋友交往,他对人的情很重,义很厚,几乎每一个同他打过交道的 人,都有亲身感受,对他赞誉有加。 冯军同志病逝后,中组部全力主持了他的后事。整理遗物时,发现有几把从西藏带过来的小藏刀。开始我们不知道这 些物品有什么含义。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他专门从拉萨买来的小纪念品。冯军同志到京后,张常韧同志到会议驻地看他,冯 军同志说:“这可能是我参加的最后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了(当时,中央已确定冯军同志担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主 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结束后即宣布),带几把小藏刀,送给大家作个纪念。”他说要给这个一把,给那个一把,说了好几个 人的名字。可惜的是,大家没来得及感受他的情义,正值英年的他就匆匆地离开了大家,这使我心里非常难过,大家也无不为 之动容。 熟悉冯军同志的人都知道,平时他的话不多,但他跟人相处却非常真诚淳朴。他在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上说,作为领 导干部,要关心干部职工,尽力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这样才能调动积极性。在部里,哪位同志生病了,病榻前总有他的身影 ;哪位同志办喜事了,他总要登门道喜;哪位同志家有不幸,他会及时带去组织的关怀。对素不相识的干部提出的要求,他同 样认真对待,热心帮助,绝不厚熟薄疏;每次出差或路过成都,他总要到西藏干休所看望离退休的老干部,了解他们的生活, 倾听他们的呼声。来西藏后的两个春节和一个藏历新年,他都是主动地先给下属拜年,这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对妻子、儿女,冯军同志更是一片深情。他和别人聊天时,提起自己的一双儿女,总是充满了自豪,慈爱之情溢于言 表。冯军同志去世的头几年,每年我都要和中组部的同志到他家里去慰问,有机会看到他写给家人的信,其意谆谆,其情切切 ,感人至深,那笃诚笃爱的亲情,让人感觉到,他是为人夫、为人父的楷模。 重人情,念友谊。这是冯军同志为大家所称道的。他初到团中央工作时,家里的房子不大,经常有家乡的人来北京,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找他,他的家几乎成了老家黑龙江省明水县的“北京接待站”。他总是热心地安顿好每一个人,许多时候 ,客人就和他的家人挤住在地板上。许多中学时的同学知道冯军同志当了团中央的书记处书记,来北京时想看看他,他只要知 道,不管多忙,不管职务高低,都要抽时间见个面,叙叙旧,有时还会一起喝上两杯酒。一位团中央的援藏干部工作届满要回 北京了,在送别时,冯军同志像许多“老西藏”一样,同这位干部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说一句话,但那种离别的感情却震撼 人心。时至今日,这名干部说起当时的情景,心情仍不平静。他说:“现在,我仍能感到冯军同志那有力的拥抱对人心的穿透 力。”在冯军同志去世两年后,这名干部再一次进藏工作,一待就是三年。许多同志把曾与冯军同志的相处,看作是人生的财 富,他们常用这段经历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冯军同志具有刻苦好学的精神。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知识,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他原来的学历只有 初中,参加工作后,他边工作边学习,先后取得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函授毕业证,吉林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在组织对他的 学历鉴定和考察中都明确记载了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到西藏工作后,他很注重学习研究西藏的历史和社会习俗。他不仅向书本 学习,而且善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他不仅自己率先垂范,而且经常给干部辅导,组织干部学习。 我一直在想,今天的人们,该用什么办法来纪念冯军同志呢?他病逝的时候只有44岁,而这个年龄是生命旅途刚刚 告别青春不久,人生航船正是动力最足的时候。结论只有一个:学习他的品质,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我们只有 像冯军同志那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人民,无私奉献,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 冯军同志虽然逝世13年了,但他的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他勤政 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本色不变、永葆先进的创业精神,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公仆精神,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风采 ,代表了党的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可以说,冯军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党员 领导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 大问题。 我们向冯军同志学习,就应该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牢记党的宗 旨,始终保持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始终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始终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做一个爱党 爱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 希望冯军同志的精神能够感召广大组织工作干部,发扬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 地做好组织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希望冯军同志 的精神能够感召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有志青年,为振兴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不避 艰险,不计私利,勇敢诚实地面向人生,面向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勇前进! 冯军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共青团中央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共青团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增强共青团员意识长效机制文件 共青团中央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共青团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团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共青团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团 组织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这四个文件的制定和印发,是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 教育活动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建立健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巩固和扩大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团员 经常性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团员青年,团结 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并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加以落实。同 时,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建带团建,扎实推动团建创新,不断开创团的工作和建设的新局面。 共青团中央近日印发《企业团委基本工作规范(试行)》等十二个团委、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共青团中央近 日印发《企业团委基本工作规范(试行)》《机关事业单位团委基本工作规范(试行)》《农村团委基本工作规范(试行)》 《高校团委基本工作规范(试行)》《中等学校团委基本工作规范(试行)》《街道团(工)委基本工作规范(试行)》和《 企业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试行)》《机关事业单位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试行)》《农村团支部(总支) 基本工作规范(试行)》《高校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试行)》《中等学校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试行)》 《社区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通知指出,这十二个团委、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的制定和印发,是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推动 基层团的工作和团的建设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区、本战线团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好基本工作规范的推行 实施工作,加强督导和检查。要将基本工作规范分类推广到每一个对应的基层团委和团支部(总支)。要充分发挥基本工作规 范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努力保持工作延续性,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要因地制宜,积 极探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开展制度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