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半月谈》文章:岁末倾情访问“草根群体”(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1:00 新华网

  孤寡老人:闲坐夕阳红,勿复叹伶仃

  [访谈背景] 中国农民的养老问题正在遭遇空前挑战:银发浪潮提速老龄化社会;人口流动激增空巢老人;流行观念冲击传统孝道。为此,国家近年提高了五保户财政供养标准,扩大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探索农村低保制度。新农村建设理当保障孤寡特困老人老有所养,然后还要老有所乐。

  “人老不中用了,自己连口饭都弄不到嘴里!”在甘肃省会宁县四房吴乡大南村,74岁的五保户杨彩花见到《半月谈》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上句。杨彩花是“药罐子”,身患严重的风湿病,时常手抖得连碗都端不住,只能饱一顿饥一顿地瞎凑合。

  据最新调查数据,甘肃省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仅2.5%,贵州省3.5%,宁夏稍高也只有11.3%。记者在贫困的甘肃定西市漳县采访时了解到,这个县竟没有一所能住人的敬老院,以孤寡老人为主体的近800名五保对象散居自家,政府每年每人给500元供养费,另外每月每人一袋面粉,日常照料几乎无从谈起。

  无依无靠的农村贫困老人生活困难,有儿有女的也未必都能够颐养天年。去贵州省息烽县温泉镇采访时,《半月谈》记者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一大早背了一篓黄瓜、丝瓜,步履蹒跚地上集市去卖,以换些盐巴。老人名叫周兴琴,今年82岁,就一个儿子,智力还不太好,孙子进城打工去了。该省平坝县马场镇凯洒村105岁的苗族老奶奶王玉珍每夜在地上铺些稻草凑合着睡,旁边便是灶台,很容易引发火灾。而儿孙们修的新房就矗立在旁边。

  宁夏青铜峡市陈袁滩镇的史明杰、徐香莲夫妇双双重病缠身,可是4个子女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照顾。无奈之下,前些年夫妇俩一纸诉状将不孝子女告上了法庭,但还是没能要来所需钱粮。说到凄凉处,史明杰老泪纵横:“辛辛苦苦把儿女抚养成人,现在卸磨杀驴没人搭理了。”

  为了改善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去年摒弃传统乡乡镇镇“开花”的农村敬老院排布格局,对全区乡镇敬老院大规模整合改造,压减数量、提升档次。来到青铜峡市瞿靖乡中心敬老院,《半月谈》记者看到修葺一新的院落内,农村五保户们或散步、或聊天、或晒太阳,显得很惬意。这里集中居住了3个乡的33名老人和残疾人,过去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自己家中。

  青铜峡市小坝镇中心敬老院是座3层小楼,一二楼住人,三楼是活动场所。院子很大,有花有草有树,还有菜地。“敬老院一人住一间,每周都能吃上一次肉,每月还有36元零花钱。吃过饭后,夏天到院子种菜养花,冬天到活动室打牌下棋。”74岁的张福财老人满面幸福地说:“村子里子女不孝顺的老人靠自己干活养活自己,过得还没有我们这些无儿无女的自在。”

  对于那些分散独居,又不愿意住敬老院的老人,怎么供养?中原大省河南荥阳则探索了“类家庭”供养模式,即根据自愿结合、就近管理的原则,由乡政府、村委会统一规划盖新房,将三五个老人组织在一起,结伴生活安度晚年。《半月谈》记者在荥阳贾裕镇龙卧洼村采访中目睹,赵随山、张金斗、李文生、许录、李国宝5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打牌。赵随山告诉记者:“我们像亲兄弟一样一块生活、相互帮助,再也不感到寂寞了。”

  荥阳市贾裕镇党委书记李武介绍,镇政府每年给每位老人生活费1200元,村、组每年再补贴每人200元;老人的承包土地由组长负责转包出去,保证每人每年分到300斤小麦;就医问题则采取“小病村负责、大病乡负责”。荥阳市民政局局长张金海说,荥阳市共有五保对象1661人,其中敬老院供养257人,“类家庭”供养1404人。“类家庭”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即便没有子女,同样也老有所养。(记者 陆欢 姜雪城 朱国亮 秦亚洲)

  [1] [2] [3] [4] [5] [6] [7]

《半月谈》文章:岁末倾情访问“草根群体”(6)
《半月谈》文章:岁末倾情访问“草根群体”(6)

  来源:半月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