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感动吉林宁夏十大人物冯志远病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6:53 东亚经贸新闻

  《老师失明 50年前学生汇来万元》后续:

  本报成立“爱心会诊团”,盼神经内科、牙科、肛肠科专家踊跃报名,电话:8488911。

  本报讯(东亚记者 庄利铭)

  新闻回放:2005年12月13日,本报报道了冯志远老师40余载支援边疆教育,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感人事迹 ,12月14日,搜狐网以《“盲人教师”冯志远感动中国》为题,制作了专题报道。12月21日,宁夏电视台“感动宁夏”栏目组专程来长采访。2006年1月8日,冯志远当选2005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1月15日,当选2005感动宁夏十大人物。

  昨日上午,记者得知接连当选2005年吉林、宁夏两省的十大感动人物冯志远老师,这几天突然病情恶化,因脑血栓而不法活动的左手严重浮肿,血管爆涨,钻心的牙痛也随之而来,每夜痛苦难忍无法入睡,老人现在精神大不如前,连吃饭都十分困难了。

  三病加身 冯志远老师仍平静地说没事

  22日10时许,记者赶到冯志远老师家中,看见73岁的妹妹冯宝珍正在护理哥哥吃药,看见记者来了老阿姨的眼泪便滚出眼窝:“我哥哥这病严重了,左手肿起老高,一捏一个坑,饭就吃几口,急死我了!”冯宝珍告诉记者,1月18日那天一起来,她进屋给哥哥倒水喝,就发现哥哥不像以前那样精神了,右手在被子里不停的抖,掀开一看,哥哥用右手紧紧攥着左手,一脸的痛苦。她忙问怎么了,哥哥推说没事,她一摸都肿成馒头了!赶紧拿来降压药给哥哥吃上。接下来几天,冯宝珍每晚都能听见哥哥的呻吟声,追问之下才得知哥哥的三颗老坏牙一起全疼起来,由于不能去医院只好咬镇痛片顶一会儿,可过不多久就又疼开了。冯宝珍担忧地说,哥哥已经5、6天没有方便呀,大便干燥非常严重,可用了好几种办法也不见效,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急得她只能抹眼泪。

  紧急求救 本报今天组织“爱心会诊团”

  冯宝珍告诉记者,为了哥哥的病她这几天跑了好几家医院,可人家一听情况都要求入院治疗,并且要求家人24小时护理。一听这话,冯志远老师第一个反对,一征求他的意见就摇头表示不同意。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我不能去医院,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一是住院费用太高,二是妹妹年龄大不能全天护理我,三是我现在不能自理,行动非常不方便,去医院太麻烦了。”冯宝珍说:“现在思来想去,就只有请医院的大夫来家里会诊了,给神经内科、牙科、肛肠科的医生给哥哥看病,可这事我一个老太太哪能办成呀!”看着冯老师浮肿的左手,看着冯老师失明的双目,看着冯老师无法行动的身体,记者心中一酸,无论如何也要帮帮冯老师,他把一生都献给教育事业了,献给国家和社会了,现在需要大家为他做点什么的了!本报开通爱心报名电话:8488911,诚邀神经内科、牙科、肛肠科的专家医生前来报名,组成“爱心会诊团”,共同到冯志远老师家中帮他度过难关。

  东亚记者 王振东摄影报道

  《病重盲人教师感动医院 “爱心会诊团”今日义诊》后续

  他宁夏支边40余载,双目失明仍站在三尺讲台,半身瘫痪回到故乡吉林,刚刚获得2005年感动吉林、宁夏年度十大人物称号,近日突然多病齐发,急需救治……

  长春白衣天使最好礼物送给冯老师

  本报讯(东亚记者 庄利铭)

  昨日上午,由长春市中心医院组成的5人专家“爱心会诊团”,在本报记者的带领下来到2005年同时感动了吉林、宁夏两省的盲人教师冯志远家中,为这位令他们深深感动的老人上门义诊。76岁的冯志远老师在病床上潸然泪下,哽咽着说这是他接到的最好的一份新春礼物。

  进门头句话:冯老师,我们给您看病来了。

  昨日9时整,由长春市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张晓宏带队的“爱心会诊团”,带着各种医疗仪器乘坐两辆救护车出发了,40多分钟后来到冯志远老师所居住的一汽22街区,5位专家身穿白色制服鱼贯走进老人家中,一进屋便用关切地目光寻找重病的冯老师。神经内科的高旋副主任快步走到床边,探下头握住冯志远老师的手说:“冯老师,我们给您看病来了。”一句暖心的话感动得冯老师泪如雨下,一劲点头说:“好!好!好!。”

  神经内科、眼科、消化内科、口腔科齐上阵

  按照冯志远老人病情轻重,神经内科首先开始诊断,神经内科副主任高旋在助手的协助下,为老人接上了心电仪,眼睛紧盯不断打出的心电测量图:“心脏功能正常,再测测血压,高压140,低压90,稍稍有点高血压。”高医生表示,冯老师患有多灶脑梗塞,导致左半身瘫痪,目前已进入康复保健期,她建议定期请保健医到家为冯老师做全身针灸按摩。消化内科刘少田主任就冯老师经常性便秘情况,建议多喝水,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没事经常揉一揉肚子,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口腔科主任医师李平发现老人有一颗不良修复体(假牙)使用时间过长,影响其它牙齿导致疼痛,并发现两颗龋齿和一颗烂牙。建议每天用生理盐水嗽口,年后去医院将不良修复体拨除。

  盲人教师60余载眼病令眼科主任动容落泪

  眼科主任王玉娇来到冯老师面前:“冯老师你好,我来给你看看眼睛,这只眼睛有光感吗?”王主任轻轻掀起冯老师眼皮,用眼部探视灯检查老人眼部病情。冯老师十分配合地努力睁开眼睛,告诉王主任他的眼病已经60多年了,从15岁时开始就看不清东西,直到退休前完全失明。王玉娇主任听到这儿,眼睛湿润了。她悄悄对记者说:“冯老师的眼睛是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已经没有治愈可能了,但适当点一些常用眼药水,能缓解眼部不适。”

  医务科长带头 为老人集资买褥疮防护气垫

  长春市中心医院医务科长张晓宏说,冯老师常年卧床需要一个专用的褥疮防护气垫,价格在1000元左右,说着从自己兜里掏出100元钱。记者想到25日下午,一位不留姓名的读者来本报将200元钱托付记者带给冯老师,便将钱拿出和张晓宏科长的100元钱合在一起,做为冯老师褥疮防护气垫的启动资金,号召大家一起凑钱为冯老师买个褥疮防护气垫,如果您愿意帮忙可拨打本报热线8488911,为老人献上一份爱心。

  留下电话 中心医院将全程指导冯老师日常护理

  11时,“爱心会诊团”要走了,冯老师颤抖着双手说:“谢谢长春市中心医院的专家,这是我今年接到的最好礼物!”5位专家留下联系电话,嘱咐老人遇到紧急情况随时拨打。张晓宏表示,冯老师的事迹感染了他们,这次来就是要用行动回报这位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人,今后医院要全程指导冯老师日常护理。

  东亚记者李扬摄影报道

  第二版:

  冯老师拥抱你拥抱岁月

  冯志远老师的一生足迹

  感动故事之一:新婚燕尔 书生意气支边宁夏

  1953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冯志远,被分配到上海市市南中学,做语文教师。冯志远会唱歌,会拉二胡,会写诗,是一个典型的少年才子,不多久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1958年,刚刚结婚不到一年的冯志远,积极响应祖国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支教的洪流,按组织要求,他被分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中宁县支教,临走时他对妻子说:“等支教期满,我就回来!”

  感动故事之二:彻底失明 他决定永远留在宁夏

  1984年,本来视力就不好的冯志远,感到视力急剧下降了,看书写字常常力不从心。一次语文课上,他的双目彻底失明了。

  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绝望。学生们立即手忙脚乱地将他扶到宿舍,学校又马不停蹄地将他送到了医院。经过几个医院的反复确诊,他的视力恢复已经无望。学生们都想,这种情况下,老师肯定要回上海了。他把他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片贫脊的土地,他也该回去了。但是,冯志远回家的心却淡了,他想到自己健康的时候没有给家庭作过一点贡献,现在双目失明,回去后也只是给妻儿增加负担。于是,他作出了“留下来,继续上课”的决定。

  感动故事之三: 吃完这口菜 十几双筷子伸出去

  每天下午,学生到他的宿舍给他念第二天要上的课文,然后他就背诵下来,在心里准备教案。清晨,班上的学生会轮流出现在他的床头,为他打来洗脸水,扶着他下床,然后拿着毛巾站在旁边,等老师洗完手后,再将毛巾递过去。上课铃声响起时,学生张涛就会牵起老师的手扶着他走向课堂,全班同学看着冯志远摸索着走上讲台,总会起立齐声高喊:“老师好!”下课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扶着他,来到食堂,争着把自己碗里的菜夹到他碗里,有的学生干脆直接喂他吃,常常是十几双筷子同时伸出去,放在冯志远的嘴边,等着他吃完再送上下一口菜。与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相濡以沫,冯志远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感动故事之四:眼盲心明 他靠记忆给学生上课

  从1985年开始,关帝中学就只给冯志远老师安排历史课,有时也上一下音乐课,因为他也对音乐有一些研究。一部浩瀚的中国史,错综复杂的世界史,他凭记忆悉数收入心中,精确到具体年月。课堂上,他以说评书的方式,娓娓道来,时空纵模,线索交错,他梳理得井然有序,逻辑缜密,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在宁夏中宁县,竟是首屈一指的,引得全县历史教师对他刮目相看。

  在学生的簇拥下,他坚持躬耕三尺讲台,一讲又是5年,直到1990年退休,他才正式离开课堂。退休后,他没有回家,他怕给妻儿增添负担,他打定主意,在这片奋斗过、痴迷过的热土,终其一身。那段时间,他义务为学生辅导功课,语文、英语、俄语、历史等,他都是信手拈来,博学不减当年;他一如继往慷慨解囊资助学生,一如继往近乎苛刻地过着节俭生活,他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写了几百本诗稿,都是情之所至,放声吟哦,学生执笔。诗里行间洋溢的竟是对家庭生活浓浓的眷顾。

  感动故事之五:山穷水尽,万般无奈唤胞妹

  1999年,冯志远的下肢渐渐麻痹,行走开始不便。下半年,他又患上了脑血拴,生活中举步难艰。百无聊奈中,他才向一母同胞的妹妹,发出了求助信号。

  2000年4月,吉林省长春一汽389栋202室。电话骤然响起。67岁的冯宝珍老人拿起听筒,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细微的声音,“妹妹呀,等放了暑假你来接我吧,晚了恐怕就看不见我啦。”

  “天啊!是哥哥——那个赴宁夏支教42载久未音信的二哥冯志远。”冯宝珍老人不由得心中一阵悸动,她泪如泉涌,用颤抖的声音说:“哥,你终于肯回来了,还等什么暑假,我现在就去接你!”5天后,冯宝珍老人带着儿子风风火火搭上了开往宁夏的火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关帝中学,一间狭窄的学生宿舍里,他见到了自己那一母同胞的哥哥。

  出现在眼前的是怎样一番景象啊!这间破旧的小平房,窗户玻璃全掉光了,糊上的报纸支离破碎;地上满是尿液、便迹,还有洒了一地的菜汤;床上的褥子被烧掉了半截,一床薄被露出了棉花,竟还是20年前冯宝珍老人送给哥哥的那床;床下铺的是破败的麻袋片子,床上堆着散乱的衣服,还有厚厚的灰尘……这,就是哥哥来信中提到的条件很好的宿舍。

  那个曾经潇洒倜傥、睿智敏捷的冯至远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行动不便、失明、脑血栓、大小便失禁……冯宝珍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把抱住哥哥,失声痛苦。

  感动故事之六:临走之前 他要上完最后一堂课

  冯志远问妹妹:“不是叫你暑假后来吗?现在来我怎么走得开?”冯宝珍说:“哥哥,你再也不能呆在这里,我们马上就回家!”但固执的冯志远哪管得了妹妹的哀求,他执意要上完这最后一学期的课才离开。冯宝珍没有办法,只好叫儿子先回家,她要留在宁夏照顾哥哥,等到哥哥上完他最后的课。

  第二天早晨,两名学生走进冯志远的宿舍,为他洗脸,然后搀扶着他走向了课堂。课堂上,冯志远凭记忆讲述中国的历史,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全然不像一位正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冯宝珍见证了哥哥一天真实的生活。

  6月4日,冯志远与全班同学留了影,然后一步三回首地走向了车站。别了,宁夏,别了,孩子们,也许此生再也无缘走进这片洒下热血的土地。42年啊,遥想当年,踌躇满志,年轻的心是多么意气风发。

  感动故事之七: 哥摔断腿 妹要和哥一起睡

  冯宝珍将冯志远接到了吉林省长春一汽自己的家中。她家的住房只有二室一厅,本就很紧张,小儿子夫妻俩住了客厅里面的一间,她只得把老两口居住的房间让出来哥哥住,自己就在客厅里再搭张床,有时大儿子回来就睡沙发。冯志远住的房间正对着卫生间,冯宝珍扫清了路上所有的障碍,让他可以攀着墙自己上厕所。

  2005年7月4日,冯志远不小心摔了一跤,股骨头摔坏了,在医院里住了74天,耗去医药费2万余元。这次摔伤后,他就彻底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11月4日,噩耗又一次传来,他的脑血栓第二次复发,在医院住了14天,病情稍微得到控制就回了家。回家后,冯宝珍老人为了好好照顾哥哥,提出与哥哥一起睡。冯志远还秉承着一些老观念,断然拒绝。可第二天早上,冯宝珍老人看到哥哥床上满是大便和尿液,她就哭了。那天晚上,冯宝珍将自己的被条抱到了哥哥床上,整个晚上,她悉心照料,再也没有出现大小便洒在床上的情况。

  感动故事之八:生命无悔,高风亮节憾神州

  2005年12月12日,本报获悉了冯志远的事迹,特派记者专程赶到长春一汽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后续报道持续两个月。12月14日,搜狐网以《盲人教师冯志远感动中国》为题,在互联网上进行专题报道,经本报联系,宁夏《银川晚报》和上海《新闻晨报》加入报道活动,组成三地联合报道组,同时开通祝福热线,在吉林、宁夏、上海掀起了一场感动浪潮。一时间人气火爆,占线之声不绝于耳。每一个饱含热爱的人都沉浸于景仰与感动,宁夏学生刘泽娟在电话里痛哭流涕,“要不是老师当年用工资给我邮寄英语补习资料,我哪里会有今天的成就。我现在创办了一个外语学校,我的一切,其实都是老师给予的……”

  2005年12月19日,“感动吉林”栏目组来到冯志远家中,把冯志远列为“2005感动吉林十大新闻人物”的候选人之一。吉林沸腾了,大家都为这个城市有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教师骄傲、感动。2005年12月22日,宁夏电视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宁夏日报》等媒体记者来了,他们给冯志远带来了关帝土生土长的枸杞,他们带来了宁夏学生祝福冯老师的原音磁带。宁夏的人民都沉浸在感激中,他们要为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投上一票。

  2006年1月8日,冯志远老师被评为感动吉林十大人物。

  2006年1月15日,冯志远被评选为感动宁夏十大人物。

  2006年3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批示向冯志远同志学习。

  冯老师十大感人语录:

  1 “支援西部教育事业,是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昨天我报了名了,等支教期满,我一定回来!”冯志远1958年在上海报名西部支边时对妻子说。

  2“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冯志远,来自上海市南中学,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在一起学习。”冯志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关帝中学上第一堂课时对20多个孩子说。

  3“九是单个数字中最大的数字,实,就是果实,寓意就是最大的果实,希望这孩子能像九月里收获的果实一样,最大最结实。”冯志远40岁时唯一的儿子出生时为儿起名时说。

  4“不是我不想回来,我在那边任务很重,现在突然一走,学校的很多教学任务都完不成,那样就太对不起宁夏的孩子们了。我过去教过的前几届学生中,有几个大学毕业后自愿到学校来,我想等他们来了再走。”45岁时,冯志远在长途电话里对上海的家人说。

  5“这个大格尺给你,这个算术本给你,老师这本书是给同学们专门买的,从第一排开始传着看。”1960年左右,他的工资是20元左右,还挤出钱来给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品。

  6 1984年冯志远双目失明,面对学生他宣布:“留下来,继续上课!”

  7““妹妹呀,等放了暑假你来接我吧,晚了恐怕就看不见我啦。”2000年4月,半身不遂的冯志远终于向长春的妹妹求助。

  8“我要谢谢我的4个学生,40年没见,他们还给我邮来1万元钱,让我怎么感谢才好。”2005年12月12日,记者第一次走进冯志远家中,老人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9“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再给孩子们上一堂课。”2005年12月22日,当记者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冯志远如是说。

  10“我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孩子们围着我,问这儿,问那儿。我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都有,直到我闭上眼睛的那一天。” 2006年1月15日晚,冯志远在电话中对2005年感动宁夏晚会现场观众说。

  第三版:他感动了中国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冯志远老师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在教育第一线,艰苦奉献42载支援西部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要求中宣部做好关于冯志远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号召全国教育系统的广大工作者向冯志远学习。

  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是对全国和宁夏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冯志远同志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是新时期干部的杰出代表和典范,是教育战线的焦裕禄。学习冯志远同志,就要学习他胸怀祖国、献身教育的崇高品德;就要学习他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范;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就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无私情怀。通过学习,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慰问情况回顾:

  2005年12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吴思杰陪同学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李津、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国有及冯志远的大学同学周毓方老师,到一汽住宅区看望了病榻中的校友冯志远,向其表示慰问,并代表学校捐赠人民币1000元。

  2005年12月15日,长春市民吴先生将200元送到本报,请记者代交给冯志远老师,他代表全家向冯老师表示敬意,祝老师一生平安。

  2006年1月18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代表给冯志远老师送上2万元慰问金,还有一封慰问信。一位代表当场为冯老师读了慰问信:“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上海人民,我们为您感到自豪和骄傲,您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上海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

  2006年2月26日,长春市中心医院“爱心会诊团”来到冯志远家中,为冯老师做全面身体检查,临走时医务科科长张晓宏从自从腰包里拿出200元,让冯志远老师注意身体。

  2006年2月27日,长春市民朗力军将100元钱和一封信交给本报记者,希望记者当面读给冯志远老师听,祝福老人新春快乐。

  3月9日,吉林省省委副书记全哲洙,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清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了支边教师冯志远。 支边教师冯志远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学习和宣传好冯志远的先进事迹。省委副书记全哲洙,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清在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慰问了冯志远,并代表省委、省政府送去慰问金。

  3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刘仲受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主席马启智的委托专程到长春看望了冯志远老师,送去“感动宁夏”证书和奖杯,转达宁夏人民对他的深情厚意,并报销了近3万元医药费。

  3月18日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一行来到长春,在副省长陈晓光,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省教育厅厅长李军和东北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盛连喜,校长史宁中同志的陪同下前往一汽住宅区看望并慰问了冯志远。陈小娅代表教育部和部长周济同志向冯志远老师表示慰问,并代表全国教师问候冯志远老师。她说,中央领导同志在得知冯志远老师的感人事迹后,指示要宣传好冯老师的支教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将按照这一指示精神,组织宣传好冯志远老师的事迹。 冯老师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学生,献给了山区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弘扬冯志远老师的这种精神。陈小娅还关切地询问了冯志远老师的生活、健康情况,将2万元慰问金交到冯志远手中。向冯志远老师简单介绍了宁夏教育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最后,陈小娅副部长叮嘱冯志远老师说:“您最重要的是休息,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习您的精神,全国老师向您致敬!”

  学习情况展顾:

  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学习和宣传好冯志远的先进事迹。

  3月9日,吉林省委副书记哲洙看望了正卧病在床的冯志远,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这位为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全部心血的老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学习和宣传好冯志远的先进事迹。

  在详细询问了冯志远的生活、身体状况后,全哲洙说,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作为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先驱者,冯志远付出了全部心血,正是这种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才激励更多的农村贫困孩子掌握文化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改变家乡的面貌。冯志远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这种蜡烛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更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得知冯志远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全哲洙叮嘱省卫生厅负责同志近期要对他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并针对病情全力以赴做进一步治疗。

  东北师范大学召开“闪光的师魂”

  学习优秀校友冯志远事迹教师座谈会

  3月9日,闪光的师魂——学习优秀校友冯志远事迹教师座谈会,在校部楼五楼会议室召开。党委副书记柳海民、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各学院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冯志远大学时代的同窗学友等20余人参加了座谈。

  柳海民在座谈中传达了中央领导对冯志远事迹做出的批示,他指出,冯志远是东师人的杰出代表,是全体东师人的骄傲,他的精神是对我校“勤奋创新、为人师表”校训和“尊重的教育”理念的深刻诠释,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教师精神的完整表达,更是对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全体教师的有力鼓励,各部门、各学院要做好宣传和学习。

  座谈上气氛热烈,大家就在新形势下要学习冯志远老师哪些精神、学习冯志远老师精神的意义、如何更好地挖掘他的精神实质、如何学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组织部部长李津说,冯志远老师扎根边远农村,牺牲个人幸福支教42年,这种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是值得我校师生好好学习的,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沿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建设目标走下去。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逄增玉说,冯志远老师感人事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我校60年优良传统的显现,他的精神必将丰厚我校的人文精神资源,他的事迹也启示我们要对那些在各个岗位默默工作的无私奉献者们,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于伟说,学习冯志远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他专家学者们也都纷纷表示,学习冯志远精神,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大背景和师生的实际,把学习落到实处。

  宁夏学习冯志远行动:

  宁夏召开专题研究开展向“感动宁夏”人物冯志远学习活动。

  3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开展向“感动宁夏”人物冯志远学习活动。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冯志远同志事迹的批示精神。主持会议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刘丰富指出,冯志远同志作为一名从上海来宁夏支援教育事业的教育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宁夏,奉献给了他所执著热爱的教育事业。我们要学习冯志远同志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自治区各族人民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更要以冯志远为榜样,要通过向冯志远学习活动,在我们的社会形成更加浓郁的尊师重教的氛围,集中全民智慧和力量,把所激发出的干劲和力量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去。

  宁夏大学生志愿者座谈学习冯志远事迹

  3月10日,自治区团委、宁夏志愿者协会在银川召开全区大学生志愿者学习冯志远事迹座谈会,号召大学生志愿者以冯志远为榜样,努力践行志愿精神,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宁夏做贡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计划的志愿者代表以及高校毕业生代表1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宁夏开展向优秀教师冯志远学习活动

  3月13日,评为“感动宁夏十大人物”的冯志远老师,今天再次感动宁夏各地的1000余名教师。在今天召开的学习动员大会上,有关领导宣读了中共宁夏教育工委、教育厅关于向冯志远学习的决定。

  冯志远事迹首场报告会感动宁夏中宁

  3月16日下午,冯志远事迹报告会在中宁拉开帷幕,曾与冯老师一起工作的同事、曾受教于冯老师的学生用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感动着现场近千名聆听者。 曾与冯老师共事的教师们在报告会上回味了他在中宁执教期间的点滴往事,生动地勾勒出冯老师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冯老师的学生也追忆了他一切为了学生的师德风范,情到浓处不禁声泪俱下。冯老师春蚕丝尽、蜡炬成灰的精神感动了聆听报告的每一个人。中宁中学教师党静抹着眼泪说,冯老师远离家乡来到中宁,用他的付出践行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令人感佩,“作为他的同行,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学习冯老师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