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民建议考虑设担保引进外来人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00:38 大洋网 (来源:信息时报)

  考虑设担保引进外来人员

  人物三:梁玲 广州市某翻译公司主管,原籍四川,1999年来广州,一直从事翻译工作,如今已在广州买房落户。

  梁玲刚来广州时,有一次出门坐公交车去天河城,有人试图偷梁玲包里的东西,被发
现了。尽管没遭遇太多偷抢,但经常听朋友说、电视上报道、以及小区网上发布的帖子,梁玲感觉很担忧。

  但对于“提高广州外来人口准入门槛”的问题,梁玲觉得可以理解,但似乎不太好操作,中国公民在国内想去哪就去哪,不好作限制。

  广州作为一个开放的大都市,较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包容性,如果设立门槛,很多人没机会进来,这对广州的发展也不利,而作为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更加有责任为其他人提供更多机会,让有技能、能劳动的人,都有机会来广州实现自己的理想,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起码的机会公平。

  如果说设立一定的门槛,梁玲觉得这个“门槛”应该是一种引进方式,比如可以采用一种担保方式,外来人员进广州工作,应该提供一个当地的相关担保,能让广州对这个人有基本的了解,有什么情况也能及时跟他的老家联系,这样的话,来广州的外来人员就是知根知底的了,都在阳光下,而不会像隐形人一样,什么时候做个不法行为都不知道。这样政府要辛苦点,在管理方面要细微点,尤其是广州一些城乡结合部,应该尤其加强管理。

  专家意见 初期可设门槛缓解城市压力

  广州发展到今天,是不是应该像上海等城市那样,对外来人员减少些包容,多一些合理的限制把关?昨日,不少专家表示,虽然设立城市准入机制有违市场原则,但是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适当设立一些门槛、减少城市的包容性,对缓解

城市建设压力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不过,从长远来看,城市要发展必将走向包容。

  上海高消费成准入屏障

  采访中,广州某高校专家介绍,以上海为例,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有严格的准入制度。

  人口问题曾是上海城市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近年来上海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仅到2004年上半年上海常住人口总量就已经达到了1742万,比上年净增31万。流动人口急剧增加,2004年就达到了536万,比上年净增37万。

  为了限制外来人口的增长,减少城市压力,上海市在用工工种上对外来人员作出明确限制: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该市劳动力供需状况,不定时公布本市禁止使用外来人员的工种。目前这些工种体现在五个方面,1、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各类工勤人员;2、社会公益性的保洁、保绿、保养、保安人员;3、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4、各类商店营业员;5、机场、车站、码头清洁工。上海市劳动部门表示,如因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外来人员的,由区、县劳动部门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同意。

  事实上,上海的城市准入机制的设立不仅仅表现在用工限制这样的行政干予措施上,上海人的“排外”思想,在吃、穿、住、行方面的高消费状况也成为限制外来人口进入的天然屏障。这些措施和与生俱来的城市特点,使得上海在城市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期“排外”令城市孤立

  那么上海的做法值不值和效仿呢?城市的包容究竟该不该是有原则?昨日,记者连线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唐兴霖教授,他指出,目前国家各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主要采取户籍限制管理模式,劳动用工限制及城市文化元素所引起的相关入城屏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种部分城市实施对外来流动人员作适当限制的做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情况。

  上海的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使得大量流动人口拥入该市,人口过于集中,对城市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有关方面制定这样的政策并不为过,从某种效用上说,它是缓解城市压力的有效措施。

  唐兴霖同时表示,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市的这种“有限包容”的做法必竟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存在的现象,从长远来看,其做法是有悖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包括了资源流动、人口流动和资本流动三个方面,城市要发展就必须对人口进行有效流动,如果始终保持这种限制,会让人对这个城市有孤立感。(来源:信息时报 撰文 时报记者 祝勇 薛冰 王道斌)

[上一页] [1] [2]


关注人口准入制度




北京政协委员建议对进京人口实行准入制度

2005年初,北京市的政协委员张惟英曾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以控制“低素质”人群的无序调入。[详细内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6,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