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过去教育集中投资于高校是战略失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20:26 新浪嘉宾访谈 | |||||||||
主持人马骧: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培林:他说你检查什么你就得检查,因为你自己没有这个知识。而且这个药一旦给你开了以后必须吃,因为只有这个才可以治疗你的病。所以,在药品流通的各个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发改委已经连续20次宣布药品降价,降价以后老百姓几乎反映不出感觉医疗费用下降,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药品,每一年批准的数量太多,所以往往出现一种药品
像医院、学校很多机构以后到底怎样运行,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我们也把它统计到第三产业里,但是到底能不能像一个企业一样来运行?或者说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它的运行和企业到底有哪些本质上的差别。提供什么样的一种机制才能够提供一种比较优质、廉价的服务,坚持它的公益性目标,同时医院也能运行下去,医生也要保证收入和他的贡献、他的知识、他的社会地位同一个水平。 袁岳: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服务来看,公共医疗服务整体落后。从去年的研究来说是47%的城乡贫困家庭致贫原因中是有医疗因素的。其中最悲哀的是越是贫困人口的医疗,对他的打击往往越是不可回复的,原因在于贫困人群通常在小病的时候不看,等到病的时候就是大病,而大病是他无法承担或者是看不好,俗话说“小病不看,看了完蛋”,前面扛着,扛不住的时候去看就是大病。这代表我们的社区医疗服务没有早期检查、早期预防,以至于真的要治疗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再加上也没有其它社会保障措施提供支持。 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存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今天作为一个家庭投资来说,子女教育是今天最能够动员家庭父母把钱投进去。问题是父母现在越来越增加了投资收益感的不足,孩子哪怕送到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有的孩子也能找到,但是给他一种感觉教育投资不划算,投了半天还有那么多孩子找不到工作。实际上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尖锐程度在不断提升。而且它涉及的人群的面非常广。今天我们的学生分布,放到将来作为白领的人群过大,而作为蓝领的过小,过去教育集中投资在高校里,甚至很多中专都改名字变成大学了,这是我们规划中的战略失误。 主持人马骧:医疗、教育这种矛盾或者是问题越来越凸现,也不能说我们没有努力改变它,我们做了很多相关的事情,但是可能是一个大的方面。 李培林:还是和我们研究这种公共产品供给的规律不够有关系。像教育,我们现在教育资源整个配置不是太均匀,高校比较集中的资源,或者说80%的教育资源是在城市里边配置的,而农村里边配置相对比较薄弱。当然,你要从教育收益率来考虑,到底投在什么地方收益率是最高的,比如说农村一个孩子,你给他投入一千块钱、两千块钱,也许这个钱会改变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他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以后,不但改善他自己的生活,是增加了整个国家的财富,我们对经济本身就是一个贡献,我们叫人力资本的巨大收益。 另外,由于教育需求的不一样,不能完全立足于国家来办教育,我们还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毕竟有一部分人可能很有钱,希望在这个基础的教育之外,还要享受多样性的教育化的服务。只要有这个市场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去做。但是国家恐怕要考虑市场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政府怎么来更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比如现在我们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一方面就业非常紧张,但现在比如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全国缺几十万人,找不到人,大学毕业不屑做这个工作,但是初中毕业又干不了这个事。现在每个人都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升天。我们过去就考虑职业教育怎么搭一个桥,把职业教育继续升迁这个道路要给理顺了,我完成了职业教育以后还可以去上研究生,不能阻断这条道路。这样会鼓励这些人,我在这个地步先找一种职业,如果条件允许我还可以继续上升。但是不能说我走这条路,走到这儿为止,不能再升了,那么往这方面走的人就少,这个地方就出现很大的缺口没有人去补。 另外,整个大学教育确实有一个改革的问题,怎么考虑教育和我们未来的就业市场相衔接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说大学是一个人类精神的家园,但是你要考虑每一个父母送孩子上学,首先考虑的是孩子未来有没有一个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另外,知识、信息变化都非常快,这样大学教育也不能几十年不变,这样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些问题过去考虑得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主要关注点是怎么改革,整个事业单位的改革,应当说是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 袁岳:现在可能教育资源弄了一大批,过去重点是发展高校,后来变成重点是高校里一流高校。我们国家需要双目标,硬目标是打造几个一流的,但是重点是解决中国大量的青年劳动力供求问题,大量中专萎缩是什么呢?就说明那个地方需要你适度政策支持,那个领域才能有效解决我们的供应,尤其是才能有效解决中国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我们一般看到印度人软件生产比我们多,我到印度考察,觉得中国和印度最大的差别是工人的质量。只要你能进到印度工厂做工人,就变成了中产阶级。印度工厂工人是正式高中毕业,在技校里学习一年半,到工厂里再接受本工厂一年到一年半实习性职业训练,等到这个完了再跟你签约,他接受的是两年半到三年的职业技术训练,这是正式高中毕业。我跟我们一个企业的老总一起看人家的企业,工人同样在一个钢铁上面冲一个圈,打一个模以后,老总摸一摸,说如果在山东,这个冲床被打磨以后,手伸下去是有毛刺的,人家没有毛刺,人家就到位,我们就不到位。可以看出这个竞争力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和次品率的,这样才能维持高品质世界工厂。很多老板说现在的人可真多,意思是大学生真多。现在的人才太少了,要找一个人就是找不着。这两个距离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