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策-中医存废之争-述:中医存废余音缭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23:19 国际先驱导报 | |||||||||
德国医生克劳斯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中医。他说:“中医比西医更古老更安全。” 【中国策·中医存废之争·述】 【主题】中医存废:争论暂休 余音缭绕 【提要】这并不仅仅是关于中医是否为科学的争辩,也是一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生存与延续的讨论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吴悦 【正文】 “中医是中国古代落第文人,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刻意做成的骗局。”一篇名为《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今年4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甫一发表,便激起千层浪,中医存废之争不仅在国内成为热门话题,海外华人也积极参与。 【小题】中医内冷 却遇外热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现任职于中南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张功耀教授,他在文章中还称中医“千年以来毫无进步”。随后,张功耀又在网上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万人签名”,期望政府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此文及此举迅速传播并在网上引发关于中医存废的热烈讨论。在张功耀征集签名后不久,反对一方发起“征集‘爱我中华,爱我中医,弘扬中医药文化’百万签名”活动,其中多为中医药医务人员。中医存废之争更加激烈。很快,各界人士参与其中,科学界两位“伪科学斗士”何祚庥与方舟子观点鲜明,何祚庥认为“中医里阴阳五行是典型的伪科学”;方舟子则论述“中医不仅在整体上与现代医学不兼容,也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不兼容,它对抗的不仅仅是现代医学,而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 在反对中医的学者看来,中医根本的问题在于其理论没有现代科学作为支撑。现代医药科学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已经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医却独立于这些体系之外,其理论还停留在两千年前的水平上。张功耀吁请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 而以许多中医教授为代表的拥护者认为,以中医中的部分被证明失效的东西来论证整个中医是无用的,这种思维方式有问题;同时,中医中的阴阳学说、针灸学说是很系统的,是东方式的思维结果,它在思辨性和整体性上比西医更出色;更有许多患者以亲身经历为中医“正名”。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内冷,却遇外热。有关数字表明:来中国学中医的外国留学生10年间增长3倍;英国有3000多家中医门诊,美国有100多个中医学校,中医在新加坡颇为流行;韩国更是申请将源于《本草纲目》的《东医宝鉴》列入世界记录遗产名录。 【小题】传承财富 辨证研究 这场肇始于网络流于表面的争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中医的管理者和利害关系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部分中医医院院长也不得不就此回应。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不可能取消中医,也不会让其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则称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10月份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上,数百位全国中医院院长针对取消中医的言论群情激愤,称这种主张“注定要失败”。 在这场存废之争进入白热化之时,11月1日,国家科技部在其公布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将“加强中医研究”列为重点实施项目,将加强中医传承方法、辩证体系研究,加强基于现代技术的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中医存废之争看上去告一段落,实际上远未停止。这并不仅仅是关于中医是否为科学的争辩,也是一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延续的讨论。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在多大程度上扬弃?我们如何在时代的进步中科学而辩证地解析传统文化?这些问题是这场争论背后影响更为深远的东西……(271)#(本报实习记者刘科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