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盘点2006:在出位中成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1日14:41 新世纪周刊

  我们终于迎来了安迪·沃霍所说的“任何人都可以成名10分钟”的时代。那些一夜成名的男男女女们像走T台秀一样,在聚光灯下匆匆上场,人们还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样子,他们就已转身下场。而下一位又迅速地上场了,一场又一场的“秀”,让人目不暇接。秀者得到了万众瞩目的机会,看客大饱了眼福,一场热热闹闹的互动游戏,满足了所有人的娱乐需求。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web2.0时代,出名无疑已更加迅捷和方便,只要你拥有吸引眼球的“绝招”。说狠话,做狠事,“不走寻常路”的出位表演,无疑都是吸引眼球的好招。人人都可以扔出一块石头,激起一朵浪花,震起一片涟漪,迅速成名,然后迅速被遗忘。所以请珍惜你那宝贵的10分钟,也仅仅只有10分钟。

  在出位中成名

  迅速成名,然后迅速被遗忘

  张钰:性、谎言和录像带

  演艺圈的张钰站出来了,带着她和众多男导演的性爱录像带,在2006年的岁末开始了她的“10分钟”。有人说她勇敢,有人说她炒作,当然,更多的人是看看热闹。

  娱乐圈“潜规则”随着赤裸的肉体浮出了水面。关于娱乐圈的那点事儿,地球人都曾有耳闻,张钰让大家眼见为实。

  无论张钰的动机如何,张钰的人品如何,她是“潜规则”受害者的事实恐怕无可争议。对于那些制订潜规则,用潜规则来行事的主导者来说,张钰们无疑是弱者。所以如果要把此事件看成是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也是可以成立的。

  宋祖德:八卦制造者

  在娱乐圈,没有被宋祖德臭嘴骂过的,真是屈指可数。在电视上、报纸上,人们已经听惯了太多给予演艺圈人士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赞许声,宋祖德的骂声显得与众不同。

  宋祖德像是一个知晓娱乐圈所有秘密的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成了八卦新闻的制造机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那些非常注重形象的明星们难道不介意吗?其实,想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第一,宋祖德从来都是只说八卦,而这正是明星需要的,八卦可以让他们保持人气,不然会有被遗忘的危险。第二,宋祖德的话,从来都没有提供什么可靠的证据,更没有照片或录像带为证,没有多少人会傻到把他的话当真,所以自然也伤害不了那些被骂的人。

  这是各取所需的结果,宋大嘴需要靠骂人出名和炒作,而明星们需要八卦新闻维持人气,大众需要明星八卦新闻做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在娱乐时代,看似异端的宋祖德其实是不具备什么危险性和颠覆性的。

  郭敬明、花儿乐队:抄级男生

  2006年的抄袭事件有不少,主要都被郭敬明和花儿乐队包揽了。一个是80后畅销作家,一个是80后当红乐队,都是新生代的代言人。

  当法律判决生效后,郭敬明却在博客上写下了“我不会道歉”的“豪言壮语”。而他的“拒绝道歉”不可思议地竟得到了大批粉丝的无条件支持。粉丝的这种辩护言论让人瞠目结舌。难道对与错,是与非已不再重要,也没了标准?

  在接二连三涉嫌抄袭后,郭敬明被冠予了“抄级男生”的称号。而“花儿乐队”的表现和郭敬明如出一辙。被《新世纪》周刊验证抄袭后,“花儿”同样拒不承认,拒不道歉。但是在事实面前,任何的辩驳之声都显得苍白无力。

  邵小珊、邵雨涵:一脱成名

  邵小珊让大众了解了“裸替”这个新词汇,搭上大片、大导演和大明星的顺风车后,邵小珊很顺利地就出名了,并在出名后很快推出新书《我把青春献给谁》,把成名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超级女生邵雨涵也因为《男人装》杂志拍摄一组

性感照片后,迅速成名。其实脱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邵雨涵的母亲站出来,向媒体发布了公开信,谴责了娱乐圈的不良现象,呼吁想踏入娱乐圈的女孩子的母亲,不要让孩子受到伤害。而最后人们发现,邵雨涵母亲的公开信也很有可能是成名炒作中的一个环节。

  在2006年,这样一脱成名的人有不少。在博客中出名的“二月丫头”,虽然还没有脱衣,但也靠“挤胸”的性感照片和“低胸无罪”的宣言博取了大量的点击率。

  这种出名的方式实在老土,毫无新意,但是依旧屡试不爽。而一脱成名的也不仅仅限于女性,一些男生也纷纷效仿,比如芙蓉哥哥之流。看来,无论是女色还是男色,都仍然是广受欢迎的消费品。

  师洋:搞怪人气王

  在选秀节目已经泛滥的后超女时期,要在成千上万的人堆中脱颖而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2006的各种选秀活动中,师洋算是一位人气王。在“我型我秀”的比赛中,师洋虽然唱歌没实力,经常要上PK台,但是每次却总能依靠场外大量的短信支持而顺利过关。

  他的超强人气,来自于那些搞怪噱头。夸张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奇怪道具,是他的必备武器。正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搞怪表演,使很多年轻粉丝认为他很会“秀”。

  这位打小就做明星梦,打小就想“红”的新生代避重就轻的搞怪表演,使今年原本了无新意的选秀节目,有了一点怪味。娱乐时代的草根造星运动越来越像是一出马戏团的猴戏。

  孙志明:卖身出书

  古有卖身葬父,今有卖身出书。2006年9月,自称“文坛败类”的27岁青年孙志明在论坛中发出了卖身告示:“出家未遂,我孙志明愿为出书‘卖身’!”

  不管这“身”是不是真卖,是不是卖得出去,孙志明从一个寂寂无名的网络写手,变成了知名的文学青年。

  “文学死了”、“诗歌死了”,这些声音在2006年此起彼伏,搞得诗人和作家们纷纷出来辩解。而作家们的生存方式也遭到了猛烈的指责,关于“二奶作家”的批评声使原本吵得沸沸扬扬的文坛,更加混乱不堪。而一位德国汉学家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言论则从外部旁观者的角度给予了呼应。

  也许是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结果,“卖”的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很多人忘记了还有些东西是不能卖的,比如说尊严,比如说人格,比如说梦想,比如说文学。

  国学辣妹:国学与时尚的混搭

  国学+辣妹,自然是十分吸引眼球的一种组合,也非常符合当前时尚界所流行的混搭风格。把完全不匹配的两种元素搭在一起,果然能产生奇异的效果。

  这位自称是白居易53代传人的辣妹,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宣言要“以新锐为主打,以重振国学为己任”。这位“热爱国学”的辣妹在孔子像前搔首弄姿,给孔子抛飞吻,引来一片嘘声,使“国学热”继续升温。

  2006年,国学继续保持着热度。有人给孔子制订了“标准像”,有人把孔子弄哭了,有人声称要勾引孔子。今年,对于孔子来说真是一个是非之年,不知道这位先贤大师、儒家创始人是否会做何感想?

  而国学热的兴起,实则反映我们长时间抛弃传统文化之后的必然迷失。在那些喊着“重振国学”口号的人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关注国学本身,是真正在为振兴国学而做事。“国学”在一些人眼里,不过是一种可以挟持和利用的工具,或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国学热吗?更像是虚热。 (记者 王巧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4,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