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需改善农民社会关系精神生活状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09:26 中国青年杂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新农村建设则是其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课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凝聚人心、造福国民且影响深远的伟大事业。

  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层、智囊团到具体实施者,人们为这一盛事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千千万万富有理想、激情和聪明才智的青年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充当了生力军,充当了先锋队,其前途远大,大有可为。

  他们的人生,注定将因参与时代建设而焕发出别样的青春魅力……

  无论我们生活在何处,无论我们生活在何种层次,无论我们抱持何种文化、思想,勿忘乡土,勿忘乡亲,中国广袤的田野上深植着民族的根!

  诚愿更多的人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走一条城乡合作的路 

  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河南开封禹王台区副区长。

  2006年11月6日,一场特殊的价格听证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消费者和生产者面对面协商价格,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从这一步开始,中国将告别初期的、无序的、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这次价格听证会的策划者之一,就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原河南兰考挂职副县长、开封市禹王台区副区长何慧丽。这个听证会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从2003年以来就在兰考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试验。

  跳出农门后又回到农村

  1971年农历12月29日,何慧丽生于河南省灵宝县焦村镇罗家村,排行老四。家里一直经济紧张,生活拮据,家人平时从来不吃肉。8岁那年,父亲带她到灵宝县城,在街上给她买了一块价值两毛钱的猪肝,她当时边吃边流泪:我将来一定要住城里的高楼,不呆在农村。

  逃出农村一直是何慧丽少女时代的梦想。1990年,她以三门峡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94年9月到

武汉大学哲学系读硕士。

  1997年,何慧丽到湖南省涟源市的一个村作了半年实证调查,写了题为《农村边缘化改造》的毕业论文。她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大多数的人会留在农村,城乡之间要进行良性的双向互动交流,她提出要在农村开展“聚集运动”,把有效的人力、财力、物力留在农村。

  1997年硕士毕业,何慧丽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2003年SARS期间,农大与开封市市校共建,她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抓到第一手材料,自己也基本符合条件,就报了名。通过考核后,7月底,何慧丽到兰考挂职做了副县长。

  2003年7月,温铁军在河北定州成立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发起20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二波乡村建设运动。10月中旬,印度克拉拉民众科学运动创始人访问中国,何慧丽对该运动的许多提法非常着迷,认为新农村应当是“人人都是科学家,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哲学家”!

  她陆续带领兰考县的一些经济能人、村支书到北京、河北定州学习,这些人回兰考后,在大李西村等14个村成立了文艺队,在南马庄、贺村等四个村成立了经济发展合作社。这些新组织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有两个妇女体形偏胖,平日里只是打麻将,走路头都晕。她们参加了腰鼓队,有个阶段脚肿了,鞋都穿不进去,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她们把原来的药瓶子都扔了。有一个妇女原来除了打牌就是睡觉,参加腰鼓队以后,没事就敲鼓,一打起鼓来以前的颈椎病、腰腿病啦都忘了,不疼了。腰鼓队还拆散了五到六桌麻将。

  为什么要教授卖大米

  南马庄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9月16日,有73户社员。2005年1月,在县农业局支持下,南马庄合作社的69户社员成立了无公害大米协会,并争取到农业部10万元资金支持,成为农业部无公害大米的生产试点。

  在专家指导下,协会会员第一次自觉地、非常严格地执行无公害大米的生产标准。采用有机农药,药效不显著,便组织会员到田里捉虫;协会限制使用过量化肥,谷子进仓时,产量减少了大约15%。

  销售一开始就遭遇挫折。洛阳一家公司来电话愿意以每斤1.9元的价格定购20吨大米,还跟合作社签订了销售合同,但合作社将大米送到洛阳,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不得已把大米又拉回来,损失将近1万元。而在郑州米店一天只卖出几袋米,连守店人生活费都难以保证。

  2005年12月26日,南马庄合作社独立监事长、村支书张砚斌带着10吨大米到北京,准备打开北京市场。大学生志愿者常竹青和张砚斌曾经到一个大型的批发市场推销兰考无公害大米,当他们拿出自己的认证文件时,米老板不屑地说:“这个东西谁没有?把你的大米拿来,你想要什么包装我都有,都有认证和标志。”而超市要收3万~5万元的保证金。

  2006年1月2日,在北大资源宾馆1308室的乌有之乡书店,何慧丽组织了一场以卖大米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已经焦头烂额的她一开口就说想哭:“我第一想哭的是,我们农民闯市场为什么那么难;第二个想哭的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为什么那么混乱,我们城市居民餐桌上,为什么都有从农村来的有毒食品?”

  “目前的市场机制有问题,市场链条太长无法控制,中间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压低成本,导致市场两端——市民和农民在作为生产者的时候,都尽量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卖给对方,结果农村人用着假冒伪劣产品,而城里人吃着有毒食物。”

  “今天我们农民觉悟了,生产了无公害的大米,带着善意要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平时都同情农民,都关心农民,都说农民可怜,现在是该拿出实际行动支持农民的时候了。”这一天,乌有之乡书店的读者购买了400斤大米。

  2006年1月3日,北京竞报率先以《教授北京卖大米遭冷遇》为题报道何慧丽帮南马庄卖大米的事情。随着更多新闻媒体的加入,“教授卖大米”成了2006年的一条热点新闻,许多北京市民找到乌有之乡书店,购买南马庄的无公害大米。第一批送到北京的10吨大米很快告罄。

  走一条城乡合作的路

  2006年1月21日,南马庄大米进入北京宣武区半步桥亨达万隆农贸市场销售,开了个专卖店,但这个店开了后,看的人多,买的人少。3月16日,南马庄大米进入北京华联超市和朝阳百货的商店,销售逐渐步入正常。

  大米进了超市,顾客要买大米还得通过超市,如果哪一天和超市的关系发生改变,受影响的还是农民和消费者。寻找一种可持续的方法卖大米,是何慧丽面临的最大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