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民的进化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7:31 新世纪周刊

  一个疯狂的时代背后,从来不缺乏小人物的推动。我就是那个小人物中的一员,宁投基金不买住房,宁做“饥民”不做房奴

  -特约记者/ 陈曦

  一个疯狂的时代背后,从来不缺乏小人物的推动。我就是那个小人物中的一员,宁投基金不买住房,宁做“饥民”不做房奴。

  2005年的一次玩票

  在95%的股票型基金都没有盈利的2005年,我曾经买过5000元的基金。

  那时刚刚跳槽到一家业内比较著名的IT媒体,虽然IT的大好时光已经远去,但还是有好多牛人和我一起共事。

  当时同事里炒股和做投资的人不多,但也不乏高人。坐在我后排的张哥就是一个有投资热情的人。他已经炒了七八年的股,也开始投资基金。当时的基金都特别便宜,张哥就劝我买一点,当时他劝我的话我现在还经常说给别人:

  基金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赎出也很方便。在美国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把收入所得的三分之一投到基金上,现在咱们买的基金,净值只有一元,你想想这里面有多少成长空间。中国刚有股市时的那几只股票都翻了多少番你又不是不知道。

  说实话,这样的话并没有让我动心。主要是对

资本市场失去信心了,我的朋友、同学乃至买过股票的三亲六故,从2004年起就没有人赚过钱。当时还不断传出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基本上没有增发新股,中国资本市场给我的印象就是可能会关闭。买基金,不就是买一堆股票吗,要是没有资本市场了,钱又能到哪里赚去。

  但张哥却是很少在办公室里和我谈得来的人,而且在单位干得时间长,经验丰富,各种内部人际关系都门儿清。我想不管怎样,小投一点就等于和张哥有了共同的话题,而且张哥这样精明的人应该不会做赔钱的买卖。

  于是乎去银行开户办卡购买一气呵成。不过,就在我买基金的两个月后,我还是从这家媒体离职了。2006年我开始去一家新闻类周刊做财经记者,而劝我投资的张哥,也跳槽就职于某家大公司。

  离开了张哥,就像少了

理财顾问,生活彻底回到老样子,每月工资都是在卡里放着,用多少花多少,不投资,不计划。更糊涂的事发生在2006年8月,股市刚刚涨起来的时候,我就把基金赎出了。算上手续费,仅仅赚了不到20%。

  当时和我一样买基金的还有一个女同事,她买了2万,到2006年底,已经赚了4万。当时基金净值曾跌到八毛九,那时她简直肠子都悔青了,可后来忍住不赎回,还真是赚着了。但张哥自己赚得却不多,进进出出玩了好几次,好在做的几只基金一直开放,前两天在MSN上回话已经赚了60%。

  买基金就一定要拿得住。虽然买基金等于买了一大堆股票,但因为手续费很高,根本不能像炒股票一样做短线。像现在,因为有了一轮超过半年的大牛市和一周的剧烈振荡,更可以看出基金的选股功夫,而且基金基本上可以做到大盘涨净值也涨,而新股民如果选股不准,很可能大盘一路飘红也无钱可赚。如果一定要避险,采用定期定投的办法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必须记住的是,基金是蛋鸡,养几天就杀了吃肉不值钱,多养着等卖鸡蛋才是正道。

  再度入市

  再度想起基金已经是2006年10月底了,在赎出基金后,对股市的关注就没有了。最关键的原因是女友吵着要结婚,开始挑房子,占用了大笔资金。女友对房子的要求是市内,旁边有公园和大学最好。

  对于女友的要求,我一向言听计从,但这次我发现真是有点听错了。市内附近有公园的房子实在不多,尽管买二手房价格比新房略低,但房源太少价格也高。3个月内平均每周都要看一套房子,虽然有两套比较满意的,但都被别人购买了。

  现在来看,即使便宜了中介,房子要是买了也比较值,到了12月,房价比10月又涨了10%,而我凑的30万首付钱,仅仅增值了几百。看房期间,钱等于是成了死钱,连定期的利息都浪费了。

  10月底又开始考虑做点投资,本来想做股票,但老婆觉得风险太大就放弃了(10月无房的情况下我结了婚)。这时基金火爆的消息已经到处传开了,试着投了两万元进去,没敢多投。因为我们一直在犹豫是买房子还是炒基金,家里的意见倾向买房,后来看中了一套70万的房子,交完所有费用要73万,当时中介给我算了一笔账,说是首付加各种费用33万,贷款40万,10年还清,每月月供4

  400,房租可以租到2500,这样相当于用56万买了10年后的房子,如果10年后房能维持到80万,相当于10年每年赚24000元,年回报率7.3%。我自己算了一下,觉得有一定道理,就有点动心了。

  就在谈房子的一个月内,基金的回报已经上来了,购买的股票型基金简直有点涨疯了,我开始和老婆商量是不是推迟买房,这两年先用房子的首付钱做做投资,到2008年后持币观望的成本不会影响到我们买房,而且我会尽量买一套大房子给她。

  在大房子和基金高回报的诱惑下,老婆基本答应。不过,不买房还必须要争得家里的同意,毕竟首付的大部分钱都是父母给的,自己这几年码字没有多少积蓄。

  岳母曾经做过生意,比较有胆子。买基金也买的比较早,而且也赚了一点,所以阻力并不大。我们就直接把看好的基金名字告诉岳母,然后让岳母直接去银行购买,本来说好给10万的嫁妆钱,就迅速在两天内变成了基金。而岳母本人也开始把钱投给了基金,从2006年年底开始,岳母已经持有了15万左右的基金,不过东两万西两万,股票型、保本型、混合型都买了许多。

  看到岳母如此分散地买基金我开始劝老人家不要太盲从,必须要选好基金,而且那么多只基金有点看不过来。玩股票的都是在一个操作周期内只做几只股票,炒基金把摊子铺得太大效果未必好,而且盯起来比较费力气。

  跟我妈说基金就麻烦多了,基金她根本不懂,始终害怕我着了坏人的道。好在自己的妈什么话都可以说,我直接电话老妈,说结婚买房的钱先拿过来,以后再也不要了,老妈嘴上答应好好的,实际上还是犹豫了,钱打在卡里,差了5万。电话问,说是存了定期的存款,我立即晕倒,有老妈这样的人在,银行是最开心的了。

  但不管怎样,凑在手上的钱已经不少了,花钱开始了。

  越来越不敢下手

  因为受到一些负面新闻的影响,我自己一向对封闭型基金不感兴趣,还是比较喜欢开放型基金。打了几通也算是业内人士的电话,给的答案是最近股市肯定会有波动,可以在基金略低的时候抢一点,后势肯定会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投资基金的风险不大。我立即让岳母买了10万元已经选好的两只股票型基金,小姨子在我的鼓励下也买了5万,至1月25日,第一笔计划中的投资基本到位。

  第二轮投资我觉得应该缓一缓,当时不懂财经的老婆忽然对我说:我发现现在在银行买基金的都是什么也不懂的老大妈,是不是就是书上说的,当卖冰棍的老大妈都开始讨论股票时股市就过热了?从各种方面得到的信息显示,无论是基金市场还是股市,都存在着过热的倾向,开户的人增加了几百万,国家有关部门很可能要教训一下新股民。于是自己决定要晚一点出手,坏消息果然就来了。

  无论是美国的罗杰斯还是中国的成思危,都在中央电视台露面,表示中国股市有泡沫。我一听就知道一轮的大振荡马上就要来了,果然连续一周,大盘开始狂跌。很多人猜测,国家不但想教训一下新股民,也要教训一下来自国外的热钱。国家要的是股市合理上涨,而不是疯长。我的一个同事迅速在周一把手上的所有股票抛干净,开始转做每天的波动。也开始劝我做每天的振荡,进场20000元,会有几百元的收益。连续几天,大盘都是上午跌下午涨,做多的力量虽然很大,但还不能和做空的力量相比。新股民开始在网上骂娘了,而新基民也都抱怨成了“饥民”。我倒觉得没有什么,风险早就有估计,以前都受过教育了,按照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我相信把钱放进去投资基金只要忍住,总不至于赔。

  但老妈和岳母都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我就一句话,打死也不赎出,不过心里也开始惴惴的。

  周四晚上,参加一个金融业公关公司的聚会,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一家歌厅唱歌。声音异常嘈杂,几个女生在声嘶力竭地唱《离歌》、《死了都要爱》,我觉得歌词非常不吉利。与会人士谈起大盘都非常神秘,都说肯定会上400

  0,但也说局势不明朗。公司老总的脸色还比较好,虽然他买的股票被套了几只,但显然比较沉得住气。还特别对我说,今年4000点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我觉得你把钱投到这两只基金上放两年,现在是个首付钱,过两年也许是总房价了。

  他安慰得我很舒服,既然把钱都要来了,就只有投资一条路了。而已经买的两只基金都有变化,一只公告停止申购,而另一只公告宣布分拆。我觉得先在高点买一点也没错,现在虽然买得贵了点,但也许将来就没有机会再入场了。

  安慰了自己很长时间,周五股市大跌。据说周一基金会迎来赎出的狂潮,所以机构开始炸盘,不是要赎出吗,那就把净值做得越低越好。这些基金经理们,表面上看都斯斯文文的,但心都比狼还狠,他随手的一个出货,就是老百姓瘪下去的钱包呀。

  不过,既然已经坐上了基民这条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