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基民眼中的“饥民”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7:31 新世纪周刊

    这些家伙有一个共同点,以前对投资都很冷若冰霜,可是稍微赚了一点就开始如欲火焚身

  -口述/ 曾鹏宇 本刊记者/郭涛涛(整理)

  老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理财?我说:“就是为了积累财富。”他们对这个答案很失望:“钱都是赚不完的,你这样不就成了钱的奴隶?”

  我笑,“别把金钱等同于财富;金钱只是财富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在金钱之外,你对生活的把握,对未知风险的防范,对眼前困难的分析和应对——这些从理财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财富。”

  自从自己做理财以来,有时候也帮朋友做。一天索性把自己帮朋友理财的经历贴到博客上,之后便陆续有陌生人找来,要我帮忙理财。现在发现,其实在金钱和财富这面魔镜前暴露出来的,远不只人性那么简单。

  没有免费的

  我接到过一个电话,有个陌生人在那头问:“听说您这儿能理财?”我一愣:“您是听谁说的?”他说了个依然很陌生的名字,我想啊想,恍惚想起来应该是MSN上就理财话题聊过两句的一个人,没见过,也不认识。

  我问:“您有什么事么?”他说:“我想理财啊!那人告诉我,在你这儿理财,亏了你包赔,赚了你白给,我正好有笔钱……”他说了个不小的数字,“想委托给你。”

  我听了,哭笑不得:“您那朋友跟您开玩笑呢,哪儿会有这样的事情。”又说了两句,把那人打发了。然后我琢磨,不成,再这样下去,还不知道被传成什么呢,一定得想个办法挡住滔滔江水。

  考虑来考虑去,都没有太好的办法。一朋友出主意,收费啊!任何东西,只要从免费变成收费,需求都会降低一大截。

  我眼睛一亮,立即把MSN签名改成了“代理理财不再免费,收取收益的15%”——解铃还需系铃人,钱的问题当然只能用钱来解决。

  这下的确有了效果,好几个想跟我“洽谈业务”的都被这15%吓退了,还有人骂我:“你真是黑心啊,拿别人的钱去赚,还要提成。”我哈哈笑:“废话,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有本事就自己去赚啊,那就100%都归自己了。”

  沾沾自喜了没几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又有一认识但不算太熟悉的人直接了当地跟我说:“给你多少多少钱,帮我理财。”我当时差点晕过去,那数字比上次那人说的还高,几乎是我10年的工资啊。

  我开始想拿收费的挡箭牌挡住,没想到对方更干脆:“我知道你要收利润的15%,没问题,你要一分钱不收我还不敢找你呢,你放心,我不怕风险。”这下再次让我哭笑不得,您不怕风险?嘿嘿,我还怕呢。

  后来好不容易才把这哥们劝退,他还一个劲地觉得遗憾说:“你要是专门做这行的就好了。”我想,未必,很多原本有趣的东西要是朝夕相对,就会变得淡然无味,比如工作和老婆。

  如此做长线

  找我做理财的朋友,并不用把钱交给我,直接存卡里,告诉我卡号密码帮他们操作,这样双方都塌实,当然我都会先跟对方说投资的风险,有时还会拿自己被套在熊市里几年的惨痛经历做例子,然后说:“要想规避风险,做长线是最简单的方式,你是不是要做长线?”其中之一脑袋点得跟鼓槌一样:“做做做,长线长线,肯定长线。”

  第二天,赚了1000块,跟那边说的时候,大吃一惊:“这么多?”没两天,赚到了3000,那边美得要冒泡;到了5000的时候,那边已经高兴得失去正常思维逻辑:“比上班可轻松多了。”

  到了8000,那边忽然不高兴了。我问怎么了,那边说:“是不是涨得太快了……”我说应该还会涨,现在都是指数虚高,大部分股票并没有涨太多。到了12月初,果然又是一通狂涨,赚到了12000。这下那边天天跟我絮叨:“怎么这么高啊,你说怎么还不跌啊,这么轻易赚这么多我觉得心里不塌实……”——没见过这样的,不希望它涨,天天念叨它跌,弄得人很抓狂。

  终于有几天开始回调了,那边一下塌实了,居然奔走相告:“太好了!跌了!跌了!”真恨不得把这没品的家伙扔

冰箱里冻起来……

  12月中旬,大盘又开始狂涨,赚到20000的时候,那边忽然给我打电话:“我考虑了一下,觉得涨得差不多了,想把它都卖了。”

  我愣了一下:“现在虽然刚创了新高,但是牛市应该没这么快结束,你现在就撤可惜了点,再说你不是说要做长线么?这才投资了一个月……”

  那边笑眯眯地说:“你放心,你那15%我肯定是要给的。”一句话把我堵得够戗,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第二天就把他所有投资变现。因为基金要T

  +4个工作日赎回,4天以后,我准备看下钱有没有到账,这次却怎么登陆都上不了,连忙给他打电话,那边期期艾艾地说:“……我刚改了密码。”

  12月下旬这几天,大盘连续冲过2400、2500,今天甚至上探到2611点。算了一下,他的基金股票要是不赎回,应该已经赚到32000多。昨天下午忽然又接到电话,他在那边说:“我想,这钱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再投进去吧,还是做长线……”

  我断然拒绝:“算了,您还是存银行去吧。”

  担心风险

  每次跟朋友谈起投资,他们都会提到一个词,风险。

  同事A,2006年3月我就建议她定期买基金,她说怕风险;6月、8月我又建议,她还是担心风险。12月下旬的时候她终于进来了,买了1000块基金。买后第一天就碰上调整,把她吓得够戗,结果我一查,那1000块亏了2块5——哈哈大笑之余,我对她说:“你看,你就花了2块5,就跟风险交了一次手,多赚。”

  她一想,也是,投资风险原来没那么可怕——不少朋友害怕投资的风险是因为自己对理财不太懂。其实不懂不可怕,不懂你得愿意去学习。学习了还是不懂也没关系,这些东西其实一点也不难,你得愿意去尝试。尝试到风险更不可怕,因为你已经扒下了财富身上最后一条遮羞布——除了风险,还有什么让你对理财望而却步?

  拿1000块就搞清楚了风险意味着什么,风险是怎么来的,又如何去避免……你说你是亏是赚?

  退一步说,就算你不投资不理财,逃避掉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你手里的钱就真的安全了么?物价在上涨,

房价,生活费,孩子的学费……哪个不在上涨,哪个不在抢你的钱?

  就算存银行,一年换来2%的利息,人家银行贷款给你一年却收6%的复利——你贷出来的没准就是你自己的存款——什么叫拿别人的钱给自己打工?大家都应该向银行学习。

  借此回答很多人的问题,是先还房贷还是先投资?只要投资收益率超过房贷利率,就应该考虑投资。实际上要是坚持几年买基金,年收益超过10%一点也不困难,而房贷利率一年是6%。就算20年给了银行30万利息又如何?真到20年后,我们赚的早超过了300万。

  生活与投资

  很多人害怕投资风险,其实人生无常,最大的风险来自生活本身。不敢面对投资风险的人,多半希望生活就这么一帆风顺下去,但这经常是不可能的。

  投资不仅是积累金钱,也是积累对生活的体验——不是么,要做好投资,你就必须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连续投资能力、投资的目标;这个问题拿到生活里来考虑,就是你可能碰上什么样的挫折、该如何应对、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些问题的答案说简单很简单,说艰难很艰难,那就“坚持”——坚持是世上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做难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巴菲特了不起,其实真正了不起的是他从13岁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投资,凭借这几十年如一日,再大的市场风险也被化为无形,可以说是“坚持”成就了“股神”。

  我可能的确不懂经济,也不懂投资,但我懂生活,所以我能说人话;而很多懂经济也懂投资的,却根本生活在普通人视线之外,提起理财只知道抡词吓老百姓——这样的专家,遍地都是。

  就像一个兄弟,有笔钱想投资,跑去银行咨询,人家只让他买保险、买基金,却连基金是什么都懒得解释;跑去基金公司咨询,人家更绝,先问他有多少钱要投,一听“只有”几十万,立即拿了桌上一堆宣传资料让他学习,然后让他有问题就参加培训;等到培训那天他去了,结果发现课上说的都是些特高、特玄、特深的词,他都听不明白,想问却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我说,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的理财业——理财理的是财,面对的却是人,这本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在国内却仅仅被理解为赚钱——别以为会炒股会买基金就是会理财,不会生活、不会跟人打交道,就绝对做不了理财师。

  我们很初级

  上月就“民间理财”这个话题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中国的理财业有什么特点?”我想都没想:“初级、想当然、胡乱抡词。”

  这是我的真实感受。中国人真正富裕起来,也就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不到30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实在太有限了。国内的银行更多就是存款和贷款的角色,至于财富增值,不仅是普通老百姓意识不到,连银行自己都没谱。

  看一眼现在国内各银行发行的低风险、低收益类理财产品就知道。对于完全不懂投资的人可能还能糊弄,稍微明白点的就会不满足,要是电话咨询还有什么可以投资,客服也都答不出一二三来——这真不是挤兑国内银行,它们真的差得远呢!

  前段时间我在嘉里中心溜达,无意中发现那里新开了一家很著名的外资银行,觉得好奇就进去了。小姐开始也拿出一堆美元、人民币理财资料,我说对这些没兴趣,想了解收益更高、风险也更高的东西。那边客服问了我的一些情况后,很快拿出三套境外理财建议;三套方案风险、收益各不相同,投资方向、时间也各不相同,有外汇、债券方向的,有股票、基金方向的,还有包括期货在内的一揽子投资计划的;就算股票方向上,也有新兴市场股票和成熟市场股票之分,因为两者波动、成熟度不同,都会对收益和风险带来影响……

  再来看看目前国内银行吧。我是招行的VIP,这已经是国内做得最好的银行了。当初办这卡的时候,多半因为有“专业、一对一的理财顾问”这项服务。可是几个月下来我发现,所谓的一对一,就是十天半个月往你手机发条短信;所谓理财,就是在短信里告诉你如何存款利息可以更高、还可以买到哪些收益率与定期存款差不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你要跟服务专员问一些比较新的项目,他们尽管态度很好,但知道的甚至还不如你多……

  在风险中涅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碰到了借钱炒股的,一个月就想翻番的,还有挪公家钱投资的。这些家伙有一个共同点,以前对投资都很冷若冰霜,可是稍微赚了一点就开始如欲火焚身。而他们对钱的态度,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对钱没概念的人,生活上多半比较容易懈怠;知道怎么赚钱的人,生活相对积极;最好的是那种既知道怎么赚钱又知道怎么花钱的人,这种人的生活多半是健康、向上,少有阴郁和游移的。

  第一种人最多,他们听见理财两个字就觉得门槛特高,觉得自己没那个脑子,主动关上了财富大门——这多半得怪中国人羞于谈钱的传统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传统教育,无法像欧美那样从小就带给孩子正确理财的教化。

  更有趣的是,这种人还经常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般情况下,他们对投资和风险会摆出一付拒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可要是一旦尝到点甜头,他们就会很容易做出冒失的投资举动,完全忘了自己当初是怎样逃避的风险。

  怎么说呢,这拨朋友只能在风险的大潮中才能涅。当然,一般被套牢的人也都属于这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