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贺岁喜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7:45 新世纪周刊

  《爱情呼叫转移》做了一件中国电影人一直忽略的事--对时代背景下的民生心态和心理需求进行揣摩

  -卓别灵

  徐朗在婚姻走到第七个年头时突然

  受不了了,妻子不拘小节,不浪漫,爱看电视剧,爱做炸酱面。离婚后,徐朗得到一个神奇的“艳遇手机”,每按一 个按键,他就会遇到一种类型的女人。未婚先孕给孩子找爹的,有感情洁癖不接纳已婚男人的,精力过剩的新新人类,由老妈 做评委,用选秀的方式选对象的“相亲狂”,对男人有控制欲的富婆,高度神经质的大学教师,宠物狂,购房狂……在检阅这 些女性的同时,他也被这些女性检阅着,每次艳遇都没有结果。

  这种艳遇还可以继续下去,只要手机上装得下足够的按键,只是,没人能经得起这份折腾。转了一大圈,狼狈不堪的 徐朗似乎有所领悟,他回到前妻那里,可前妻已经再婚,嫁了一个爱吃炸酱面,称徐朗为“前辈”的男人。

  徐朗准备放弃感情的历险,因为他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专门为他准备的“完美”女人。这时,真正的缘分降临了。

  《爱情呼叫转移》,夸张荒诞,但又十足现实主义。片中关键的道具手机借鉴了好莱坞温情喜剧《神奇遥控器》中的 遥控器,它看上去是在满足愿望,实际上是在帮你理解生活。这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贺岁喜剧,很多漂亮女明星,很多时 尚元素,很多生活化的桥段,很多幽默的对白。但不要指望它在技术上有多高超,剧本构造有多严谨,镜头语言有多花俏,这 些并不是它追求的效果,它只想做到一点:让大众喜欢。

  如何让大众喜欢其实早有答案,这也是《爱情呼叫转移》向好莱坞借鉴的另一样东西--商业片的精髓:给观众希望 ,感悟和好心情,“因为要看绝望,观众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免费的”。说这话的人是好莱坞著名影星摩根·弗里曼。

  目前国内能被大众接纳和喜欢的影片类型十分有限,很多国产电影票房成绩不佳并非由于品质不好,或创作上没有诚 意,而是它们不被大众从心理和情感上需要。英国评论家罗伯特·泰尼齐在《卖座片》一书中分析了1930年到1999年 的70部卖座片。从书中不难看出,不同时代流行的电影类型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艺术 水准不是大众选择电影的标准,观众花钱进电影院,要么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要么是对压力的排遣,要么,是寻求精神上的 慰籍。所以,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人们排队买票看怪兽片,灾难片和秀兰·邓波儿,到了90年代,人们喜欢看鬼片 和外星人,看纽约遭袭和白宫被炸。

  从这个角度讲,《爱情呼叫转移》做了一件中国电影人一直忽略的事--对时代背景下的民生心态和心理需求进行揣 摩。这种揣摩让它具备了贺岁喜剧的轻松愉悦,爱情题材的情感共鸣,以及人们熟悉的现实元素所形成的亲近感。黄健翔,选 秀打分,购房,世界杯,心理测试,网络语言,越搞规模越大的饭局,“X

  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言论……这些元素的融入,直白,直接,达到了喜剧效果。《爱情呼叫转移》是一部既务实 又有点冒险的电影产品,“它要么是勇敢的失败,要么是有瑕疵的成功。”

  这句从别人影评里偷来的话评价的是1989年的卖座片《蝙蝠侠》。我很喜欢它,因为它概括出了与电影有关的三 个群体的分工:“勇敢”是创作者的决断,寻找“瑕疵”是评论界的游戏,而“成功”和“失败”由电影的消费者来决定。

  用在《爱情呼叫转移》上,我更倾向于后半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