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节无忘祭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7:18 观察与思考
传统中国的社会救助系统中,宗族互助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通过祭祀活动,怀念祖宗的恩德,祈祷祖先保佑子孙的 平安发达。 -朱宗震 去年底,有几位博士“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他们惊呼“西 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其实,一般中国人过圣诞节,只是商业文化与娱乐文化,看着西方的 圣诞节热闹而又丰富多彩,借来自娱自乐一番,何必大惊小怪?这与其说是西方文化,毋宁说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现代版。为什 么中国人能这样做?蔡元培在上世纪初的一次演说中说:“吾国本无宗教,何必更有所提倡?”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是淡 泊的,也是很包容的。他们过完圣诞节,接着就要过春节,到清明节还要去扫墓。或许,他们还会去拜佛。这是中国的文化。 如果真的需要抵制圣诞节,至少应该告诉我们,怎样过春节才能胜过圣诞节? 春节本是华历元旦,自从民国后实行西化,与国际接轨,改用圣诞纪年(西历),春节就不再拥有元旦的法定地位。 不管法律如何规定,西化如何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是强大的。你看民国以后,民间最重视的仍然是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 日春节。 问题的关键是春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世界各民族的主要节日,都有宗教载体。春节也是一样。在传统的除旧布新 的习俗中,祭祖是一项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执行传统文化功能的最重要的活动。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今天,基督教的信众, 固然有大幅度的增加,但中国原有的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信仰,并没有被忽视。去年春节那天,在北京的雍和宫、白云观,祈福 的人群分别达到了4.5万、4.7万人之众。在北京广化寺,登记皈依佛门的人需要排队。然而,最最本土的宗教信仰,即 祖先崇拜的仪式,似乎在春节并没有多少回归的迹象。去年,北京有位民俗学家,在介绍春节民俗时,谈到“送灶王爷,迎财 神”,独独遗漏了祭祖的宗教仪式。而有关年节祭祖的报道,在媒体上也只是偶然才能看到。人们在向上帝祈祷、求菩萨赐福 的时候,似乎忘记了求祖宗保佑的传统。新海外移民中,祖先庐墓所在的寻根意识,也因此淡化了。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春节 如果也世俗化为吃喝玩乐的节日,或者只是强调她的狂欢功能,而忽视了自己传统的文化内涵,这才是真正令人叹息的。春节 里放鞭炮传统的回归,还难以执行回复传统文化内涵的功能。 为什么要重视春节祭祖?因为她包含着最重要的传统文化的信息。中国本是一个家族制的社会。家族、宗族祭祀祖先 ,并举行家族、宗族的聚餐活动,是宗族团结、在社会竞争中争取生存空间的重要形式。传统中国的社会救助系统中,宗族互 助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通过祭祀活动,怀念祖宗的恩德,祈祷祖先保佑子孙的平安发达。因此,中国新年的最重要的文化信 息,就是提倡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喜庆是新年的总格调。 在中国多神崇拜的习俗中,中国的精英文化,对宗教信仰是淡泊的,因而更注重人文性。所以,孔子说:“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蔡元培认为:“夫孔子之说,教育耳,政治耳,道德耳。其所以不废古来近乎宗教之礼制者,特其从俗之作用 ,非本意也。”但祖先崇拜的礼仪是不可或缺的。例如,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在理论逻辑上是矛盾的,在情感上却是非常动人的。我们现代人必须重视这样的传统文化 信息。 当然,我们讲传统,不是总要复古,而是以师古而创新,为我现代人所用。所以,本人主张,春节最好从小年夜开始 ,到初五结束。因为,按照传统,小年夜祭祖,大年夜守岁。配合小家庭的传统,春晚应有两台,一为小年夜的文化祭祖,比 较严肃,配合家族祭祀祖宗,同时祭祀民族的祖先,也可以祭祀孔子,因为他老人家毕竟有教无类,传播了文化,功大于过。 同时,可以祭祀历代文化名人,每年有不同的主题。这样的节目,一定可以辐射到世界华人,增强华人的文化凝聚力,也增强 国家的软实力。另一台为目前坚持中的大年夜守岁,喜庆祥和欢乐。在年节文化中,内容和形式同样重要。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