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学研究专家小森阳一谈中日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10: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日期>=2007/04/09

  <来源>=北京报道

  <栏目>=国际评论

  <作者>=本报记者 马娟

  <标题>=小森阳一谈中日交流

  抛却单面想象,接近真实对方

  <标题2>=

  <正文>=

  小森阳一本是日本近代文学研究专家,尤其对夏目漱石有深入研究。

  但他更受关注的身份却是批判型公共知识分子,其鲜明的立场与批判精神在日本学术界、思想界影响颇巨。

  他是一名孜孜不倦的社会活动家,身兼维护和平宪法“九条会” 的事务局长。哪怕再偏远地方的邀请,他都从不拒绝,每年百余次的演讲与面对面交流,使维护和平宪法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日本国民的认同,“九条会”组织也发展到9200个之多。

  他主张中日友好,致力于批判日本的右翼政治保守化倾向和历史认识问题。

  4月初,小森先生再次来京讲学,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融冰之旅

  《21世纪》: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即将去日本访问,这在中国被称为“融冰之旅”。日本国内关注这件事情吗?有什么样的舆论?

  小森阳一:安倍晋三上台以后,他首先访问中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使安倍晋三的立场有所改变。但在有些人看来,安倍晋三上台以后的第一次访中,实际上是外交上是一种让步。朝鲜核问题一直在中国主导下进行六方会谈,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个成果在日本百姓中也是认可的。而日本一方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作用有限,因此,就这点来讲,六方会谈对安倍晋三政府是不会得分的。所以,我们从心里所期待的是,这一次温总理的访日,不要被那些日本国内反中国的势力所利用。

  其实在日本,经济界是很重视日中关系的,他们希望日中关系不要出现麻烦,应该越来越好。

  现在安倍晋三政权和小泉政权相比,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在小泉内阁的时候,他们否定侵略战争、否定慰安妇问题,在各个方面都有比较鲜明的立场。但是,到了安倍晋三政权,他既想改变前内阁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同时他本人又想坚持自己以前的政见,所以现政权正处在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之下。

  今年7月份日本要举行参议院选举,目前正在做地方选举,4月8日是投票日,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就可以反映出日本国民对安倍晋三政权的判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关注8日地方选举的结果,然后通过对这个结果进行有效的、慎重的分析,再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在日本,最激烈的反中国的右翼是石原慎太郎,他也参加这个选举。可是,在这个选举的造势过程中,石原慎太郎却没有把强烈反中国的那一面拿出来,而且,他最近做的讲演,都是对自己以前的言行进行道歉的一些内容。那么,通过这次选举,即使石原慎太郎胜出的话,以往那种强烈的、极右的反中国论调也会有所收敛。

  我认为如果在会谈中温家宝总理能够慎重地、准确地、有效地来表述他对日中关系的态度或者方案的话,那么安倍晋三政府应该会接受。我认为,温家宝总理访日成功的话,媒体也会改变态度,不是简单地批判安倍晋三外交上的弱点,而是慎重地、认真地来思考两国的未来关系。

  实际上,日本国民大多数已认识到,从现在开始必须与中国友好地合作,这是大多数日本国民的一个基本想法。但是,日本国民又不想丢掉中国经济发展有日本援助的因素那种优越感,同时,日本人又不想承认自己在经济上已经被中国超过所产生的那种劣等感。如果中国真心地去呼吁建立一种伙伴关系的话,是能够得到日本国民呼应的。

  中日关系需要冷静叙述

  《21世纪》:日本国民怎么样看待中国近些年的发展?

  小森阳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日本的普通国民在感情上实际已经觉得日本被中国超过了,但是,他们在感性层面上又不想承认这一事实,这造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因此,很多右翼的新闻媒体利用这一点来宣传中国威胁论。同时,日本国民也感到,如果不和中国结下友好的关系,日本就没有出路。因此,日本老百姓是以非常曲折复杂的心态来看中国的。以前日本人感觉到在经济上的优越性变成了对中国的一种恐惧感。

  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冷静地来描述日中目前这种复杂的关系和状况。不是像以往那样,以优越感或是劣等感的心态去看日中关系。日中关系原本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如果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加以认真思考的话,两国关系的前景是很不乐观的。

  《21世纪》:您觉得中日之间现在的文化交流发展得怎么样?

  小森阳一:我的基本看法是,文化交流应该是排除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利益为目标的交流。但很遗憾的是,我感觉到目前为止,许多文化交流还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或者是以国家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不是应有的状态。不过,到目前为止,也出现了像我们这样一些日中学者可以自由交流、互动的文化交流,而且我觉得这是十年来我们一点点积累所得到的结果。今后重要的是,要把这种交流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

  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应该达到什么结果呢?我觉得重要的有三点。第一,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一方所想象的、所希望的那个日本或者那个中国,而是要通过相互的交流,对更接近于真实的那个日本和中国有一个了解。第二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抛弃那种从自身想象和期待去看对方的习惯,转变为冷静地直接面对接近真实的对方。第三点,我认为是可以找到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的共同课题,面对这样共同的课题,我们是不是能够一起合作、一起互动来加以解决,这应该是新的文化交流形态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和创造这种不曾有过的日中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个文化交流不是以国家的形式,而是以市民为中心,超越各自的己见,去一起面对共同的课题。

  《21世纪》:你怎么样看中日学者对共同历史的研究?

  小森阳一:第一点,针对慰安妇问题,或者侵略战争问题,怎么来进行历史叙述,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在各种民间层面,比如在日、中、韩三国都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甚至已经出版了民间的历史教材,所以,在民间层面来进行共同的历史研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是国与国之间作为一个研究项目来进行的话,恐怕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就很难直率地相互交换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进行那种甚至要伤害对方感情的交锋和对话的话,真正的共同历史研究是不会产生的。比如民间层面上的日、中、韩三国所编的历史辅助教材,这个教材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相互争吵、相互交锋最后才产生的。

  如果是国与国之间的这种共同研究,遮蔽了感情上的真正的交锋和交流的话,就有可能使这种共同研究化为泡影。因为真正的历史认识实际上是感情上的认识。我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这种共通历史研究,难以真正达到在情感上通过交锋而获得共同的历史认识这一目标,如果不能真正颠覆由国家教育所建造起来的历史观的话,真正的历史认识上的沟通很难达到,或者说,如果这种共同的历史研究不能够把每一个研究者个人的观点、想法吸收进来的话,这样的研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因此,民间有关历史认识的共同研究,如何避免被国家所利用,特别是被民族主义所利用,这应该是最关键的一点。

  “自己负责”的日本

  《21世纪》:安倍晋三在上台之前提出要建设“美丽的日本”,不知道他经过半年的执政,日本国内有哪些改变?

  小森阳一:格差社会(贫富悬殊)已经成了目前日本社会的一个关键词。

  在小泉当政时,他所进行的医疗、年金等等“改恶”(日本词汇,与“改良”意思相反,即改坏了)措施,使得老年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苦境越发加重,因此,有些新闻媒体已经开始称目前的时代是一个老人、残疾人、弱势群体更加艰难的时代。

  到了最近,以电视为中心的大众传媒中出现了一个新词,用汉语来解释,就是即使有工作,但依然贫穷的人(working poor,也翻译为“穷忙族”),这个词是从美国诞生出来的,也正象征着日本要造成一个像美国那样的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

  《21世纪》:我们看到日本的经济近几年还是在复苏的,对国民生活没有改善吗?

  小森阳一:从数字和媒体报道上看,好象经济在复苏,但实际上,在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上是反映不出来的,工资也不涨,钱也不多,它只是一个数字上的问题,真正的老百姓生活没有变化。日本企业的经营额虽然是在上升,但这种经营额上升的部分并没有回流到社会。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可以举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比如说目前日本经联团的会长是佳能集团的原会长,名字叫御手洗,去年暴露出来佳能公司把生产任务都下达到子公司,由承包商的雇员来生产产品,但是这些雇员享受不到佳能公司一切的利益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在雇佣上是违法的,其营业额的上升也是通过这种违法手段获得的。

  在日本,一般来说,一个公司有正式职员、非正式职员之分。对于正规职员,公司要给他们支付保险等一系列福利;非正式职员也有一部分的保险是需要公司来承担的。但是最近一些大公司的做法是,产品的生产既不用正式职员,也不用非正式职员,而是用所谓人才派遣公司的人,也就是临时工,这些临时工在法律上只与人才派遣公司有利益关系,因此,完全和大公司是脱开的,大公司的一切福利都享受不到。所谓这几年来的经济改革,保全大公司的这样一种做法,完全是以牺牲临时工利益来获得的。

  《21世纪》:像这种事情会不会打破日本传统社会相对稳定的格局?

  小森阳一:现在日本的传统社会结构正面临冲击,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享受医疗、教育等保障上,差别越来越大。

  《21世纪》:日本老百姓对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怎么看的?对这种现状,他们有没有什么表达的渠道?

  小森阳一:现在日本有一个词叫“自己负责”,就是说一切要由自己承担责任。正是这个所谓“自己负责”的说法,使他们在工作的厂域里面,大家都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工作,因此造成了工作当中,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互相分散开来的一种状态。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日本有工会,但传统上有资格参加工会的只是那些正式职工。最近许多搞“整顿职工”,实际上就是要把非正式职工排除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持传统的工会。这造成了一个问题,即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在厂域里面形成一个相互威胁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比如刚才提到了人才派遣公司,如果人才派遣公司派来一个临时工到这个公司来工作,那么这个很有能力的临时工就可能要抢走三个正式职工的工作,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已经有了。而且,这个所谓的人才派遣公司派来的临时工,他的工作是不能失败的,只要有一点儿失败,他马上就会被开除(而日本法律规定公司是不能轻易开除正式职工的),现在这样一种结构造成了劳动力贬值。

  《21世纪》:他们会把这种现状归结成什么样的原因呢?

  小森阳一:现在有些人不是去参加传统的工会,而是参加哪怕是一个人也可以组织起来的新型工会。比如现在最好的一个个人式的工会,叫首都圈青年工会,他们的做法是只要你打一个电话,他们就可以马上以工会的名义到你所工作的那个公司去交涉,,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最困难的人面临的问题。因此,参加首都青年工会的人都不是一个公司的,他们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公司里,所以,有的时候,比如要针对不同的公司起诉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就一起去。

  这个青年工会完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去帮助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他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正在摸索工会应有的状态和形式,去摸索工会应有的路。传统的工会都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所组织起来的,他们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现在这个新型工会其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公司,他们以个人的名义来参与,就有可能打破传统的工会模式。这里很有意思的是,这样一种新的工会形式,从某种方面讲和我们的九条会(日本“九条会”由日本著名学者和作家加藤周一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剧作家井上厦等九位日本文化界著名人士于2004年6月组成,旨在捍卫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的形式很相似。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日本国民感到日本最迫切的问题是国内的问题,还是国际上的一些问题?

  小森阳一:好多舆论调查结果都显示,现在日本国民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国内问题,贫富差距扩大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此次采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赵京华翻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