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恕:那种幸福感无可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10:27 《人物》杂志

  他很享受这种在生存压力之下动起来,被生活催着往前走的感觉。

  □文/张小慢

  一

  2007年春节,崔恕回到了自己黑龙江延寿县的老家。回乡没几天,他就连着喝高了好几次。每天下午两三点,他 都会和同一群人在不同的地方吃一样的菜——大都是高热量经煎炸的肉类。每次他们都会喝一样的白酒,每次都会有人喝高, 而在喝高的人中,每次都少不了崔恕。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崔恕在2007年新春理应有这样放松的心情。

  2006年底,崔恕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公冶长》的制作接近尾声。2007年春节后不久,这张全部由他作词作曲 演唱的专辑就将面世了。

  2006年一年间,崔恕完成了超过100首的歌词创作。头一年,他为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填写的主题曲《 爱如空气》经主演孙俪演唱后风靡全国。庾澄庆、任贤齐、周笔畅……现在他成了很多著名音乐人和歌手争相邀约的词人,而 写词也成为他个人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

  2006年,他还担任了张萌萌唱片《你喝高了吧》的全部作词和制作人,唱片上市,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

  2006年,他成为很多大唱片公司钦慕的人,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一年下来,面对各种诱惑,他仍能不为所动,没 有被“招安”。

  2006年,是崔恕成为独立音乐人的第二年,这一年里,他做了很多事情,重要的是,他很享受这种在生存压力之 下动起来,被生活催着往前走的感觉。

  2005年,刚刚成为独立音乐人的崔恕曾经写过一首词《兄弟,你喝高了吧》,里面有这样的句子:“两个三张多 的傻瓜,勾肩搭背坐在夕阳下……以前总觉得受伤能让人长大,不知不觉就老了啊!”那年,崔恕离30岁尚远,“勾肩搭背 夕阳下”还只是他想象中的图景,而两年后的今天,已经开始被性急的媒体称为“大陆林夕”的崔恕快30岁了,他终于可以 让自己在岁末年初偶尔醉上几天,过过“傻瓜”的日子了。

  二

  当2005年来临时,崔恕的头衔是著名乐评人。此时,他是《音乐周刊》的编辑部主任;在很多著名的网站和媒体 上,都有他开的乐评专栏;他还是每年一届的“音乐风云榜”的评委,并且是所有评委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崔恕还不到2 7岁。

  2000年秋天,崔恕第一次来京闯荡的时候还是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 。由于对自己所学的冷僻专业毫无兴趣,他到北京后没有去找对口的研究单位,而是专门去敲文化媒体的大门。在西安时,他 最热衷的就是在学校里搞文学社、戏剧社,写诗、编戏。那时他终日和西安诗人伊沙、秦巴子等人混在一起,给当地有影响的 《文友》杂志写稿子。他到北京后打的第一份工是在一个名叫《母语》的杂志做文化版编辑,现在,这个曾经隶属于湖南文广 集团的杂志已经不存在了。那时,崔恕偶尔也会写一点乐评,但他还没有想过自己会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让崔恕在乐评圈里“登堂入室”的人是金兆钧。说起来,崔恕与金兆钧的结识颇为偶然。刚到北京时,崔恕常到新浪 论坛去混,一次,他在那里发了一个帖子,对当时乐坛的种种怪现象作了口无遮拦的批判。其中,在说到乐评人时,提到了金 兆钧,称其乐评的观点日益温和,不够鲜明。不久,金兆钧看到了崔恕的帖子,对这个年轻人的锐气颇为赏识。于是在帖子的 后面留了言,称自己就是“垂垂老矣的金兆钧”。此后,两人一直用E-mail书信往来,并渐渐成了朋友。直到一年多以 后,两人才正式见面。“头次见面我就喝多了。”崔恕后来回忆说。事实上,金兆钧在崔恕刚刚进入乐评圈时给了他很多帮助 ,金兆钧一直想把他培养成自己在乐评界的接班人。

  此后,除了在2001年短暂地回到西安完成学业外,几年时间里,崔恕一直在北京的媒体圈里辗转,也逐渐在乐评 圈里闯出了名头。但就是在这时,崔恕却开始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我干过音乐类、文化类杂志的编辑,也做过影 视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曾经完整地跟过一个电视剧从筹备到发行的全过程。项目完成了,却没有一点成就感。因为我的所有文 章、所有工作都是建筑在别人的东西的基础上的。然后,我突然就对做媒体没兴趣了。一方面杂志市场和唱片行业的市场都不 好,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证明自己,我不光可以评论别人,也可以用创作来实现自己的音乐理念,而我也有创作的能力。”在谈 到自己决定做独立音乐人的原因时,崔恕这样说。

  离开媒体,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崔恕本还可以凭借自己多年在音乐圈打拼积累的人脉,选择加盟一家有实力的唱片公 司,但是他最终放弃了这个选择,在他看来,“越庞大的体系自己越没有把握”,“如果自己做一件事情可以做到100分的 话,那么在体系里只能做到50分。”崔恕认为,在一个体系里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而自己个性太平和,不愿意 在工作中与别人发生冲突。

  2005年初,崔恕辞去了《音乐周刊》编辑部主任的职务,也基本中止了自己曾经有声有色的乐评人生涯。

  “此后,就自由惯了。再也不想上班了。”

  三

  2005年对崔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崔恕完成了自己独立音乐人生涯中的诸多第一次:

  他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歌曲《就算我是周星驰》第一次正式发表,并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第一次出了自己的填词 作品集《关键词》;第一次做演唱会,这一年,在崔恕的不懈努力下,郑智化成功地在内地做了一场演唱会……

  这一年给崔恕留下了太多难忘的瞬间。这一切,都被他记录了下来:

  “结束一首新年歌的录音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现在是2005年的12月24号,距离2006年只有短短 的7天时间,7天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上帝可以用它来创造一个世界,而我可能都写不完一首歌词。”

  “在郑智化演唱会的第二天,我马上进入了另一种工作状态。那天上午在海尚录音室的二楼,我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的 慌神,在接完一通电话之后,我居然忘记了自己说过了什么。那时候真的叫不在状态,突然想要大睡个三天三夜,什么都不做 。不写词,不写稿,不听歌,不打牌……”

  “在演唱会的现场我有几次忍不住落泪,当时我在想,如果我不是这个演唱会的导演和策划者,也许我会更幸福,面 对重重压力的无助感觉在筹备演唱会的短短十五天里经常出现。不过,当散场的灯光亮起,当我迎着不忍离席的观众走向后台 ,我知道,那种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

  2005年底,面对这一年完成的漂亮的成绩单,崔恕写道:“这一切都从我离开媒体开始。我要谢谢那些叫我不要 放弃(离开媒体)的人,但是对不起,我还是放弃了,因为,这不是我该做的事,或者,我该做的已经做完了。”

  短短一年间,崔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工作业绩证明了自己独立音乐人选择的正确。

  四

  对于独立创业的人来说,头一年往往是最关键的,而崔恕的头一年实在是太顺了。

  对此,崔恕的解释是,在自己前进的每一步中都得到了“贵人”的帮助,而自己与这些贵人之间的相识只能用奇妙的 缘分来解释。说来也巧,凡是崔恕年少时曾经喜爱和崇拜的偶像后来差不多都成了他生活中的朋友,从郑智化、赖声川到金兆 钧、陈少琪,而这些人后来又都在事业上给过他很大的帮助。

  “贵人说”固然有趣,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他的成功,更多地来自于多年自身的积累。

  崔恕做音乐的切入点是作词。不管这选择是有意还是无意,对他来说,这都是最切合实际的。

  早在高中时代,崔恕就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那些诗整整写了五个日记本。虽然后来这些日记本都找不到了,但是 注重韵律的感觉对他后来填词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到西安上大学以后,与伊沙、沈浩波等人的交往让崔恕深受他们诗歌风格的影响,此后崔恕的诗歌开始追求一种更直 接、更有力量、和现实接轨的风格。这种“口语写作”的特点在后来崔恕创作的很多歌词里都有明显的体现。

  这种源于青少年时代的诗歌训练为崔恕后来成为词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种训练同样来自青少年时代的熏陶,这就是流行音乐本身的启蒙。

  崔恕的流行音乐启蒙来自于家中一台老旧的收音机。那时,从收音机的短波广播里,可以听到来自台湾电台的声音。 少年崔恕听到的罗大佑、李宗盛和郑智化,都是创作型歌手,他们写的歌词与通常的商业歌手有很大不同。这样的启蒙对于崔 恕来说非常重要,后来,他一再承认郑智化对自己的巨大影响。你只要拿来几首崔恕的歌词看看,就能感到这种影响的巨大。

  还有一种训练来自于青少年时代对流行音乐创作的实践。崔恕写歌词是从高中时开始的,和他合作的是自己的好友张 艺,那时只要有时间崔恕就会跑到张艺的住处,因为在那里总有很多写诗的朋友。一天有人说,能不能写歌呢?确切地说,崔 恕的音乐创作从那一刻就开始了。当时,崔恕写词,张艺作曲,两人一起创作了几十首歌曲。

  这种组合一直延续到现在: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时光,崔恕现在正着手与同在北京发展的张艺合作,从当年创作的歌 曲中精选出一些制作成专辑。

  还有比实践更好的训练么?

  五

  在崔恕的众多作品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爱如空气》了。随着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热播,崔恕作词、李海 鹰作曲的这首主题歌飞进了各大KTV的点歌机里。“我们之间的爱,轻得像空气”时常响彻在城市的夜空中。在崔恕的歌词 中,爱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这或许正是他和太太张炜之间的感情写照吧。

  崔恕和太太张炜是大学校友,两人曾经共同组织了学校的戏剧社,但是那时两人只是普通的同学关系。崔恕一直强调 的奇妙的“缘”在两人的感情中再次发生了作用,几年之后,同在北京发展的两人再次相逢,这次他们恋爱了,结婚了。

  “现在我的大部分事务都是我太太打理,这样我可以单纯地进行创作。”

  说起来,两人之间的这种配合早在大学时就开始了。那时,崔恕负责为戏剧社写剧本,而张炜则负责导演,两人一个 创作能力强,一个组织能力高,做搭档相得益彰。

  说起来,两年的独立音乐人生活也让崔恕这个曾经的校园诗人平添了许多“烟火气”。他会掰着手指头说,自己平均 每月必须完成四到五首歌词才能平衡自己的家庭收支。挣到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存到信用卡里,然后用它们付房贷, 等等。现在,在崔恕周围,有包括歌手、混音、平面设计、视频制作等十多口子人和他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张炜曾经开玩笑地 把这些人称为“斗室门客”,但崔恕挺喜欢这种感觉,“每天想到有十几个人的收入跟你有关系,你就不能不往前走了。”

  说到自己每天的生活,崔恕用了非常简单的几句话:“早上起床去买早点,顺便逛逛市场。9点左右开始上网,写点 东西。中午跟老婆吃午饭,然后老婆去公司。一般下午我约人,大部分都会约在现代城和建外SOHO。回家早的话,会看一 会儿影碟或者听一会儿唱片,晚饭后,会有朋友来家里串门。朋友走后,再写一会儿东西就睡觉。”

  说这个话时,崔恕知道,现在的生活能够如此地平静有序,是和自己这个能张罗事情的太太的帮衬分不开的。

  六

  2007年,崔恕即将迎来自己的29岁。

  年初,他的第一张个人唱片《公冶长》已经接近完成了。在完成了大量“命题作文”式的填词之后,崔恕终于能够完 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一张专辑了。在他看来,所谓自由的创作就是自己能够完全控制创作的全过程,这一次,他做到了。“ 自己不是做音乐出身的,做自己的专辑只是想给自己一个空间去尝试。已经录好的歌里面基本上都呈现了自己最自然的状态, 尽管已经发现了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却放弃了改的想法,因为原来的东西是最自然的。”

  对于即将面世的唱片,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他说,自己已经走出了艺术青年的阶段,唱片所表现的内容也不是 完全的自我,更多的是从1997年到现在这十年间这个时代的东西。“不完美,但一定有共鸣”,崔恕说,他不太在乎歌红 不红,歌太红了自己会有不真实的感觉。他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公众人物,但不要被定位为艺人。说这话时,崔恕非常 诚恳。

  20出头的时候,崔恕曾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30岁时出唱片;35岁时写一本小说;40岁时拍一部电影; 45岁时,写一出舞台剧。

  现在,还不到30岁,崔恕已经完成了这计划的第一步,他没有食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