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宏君:迷上素笺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10:50 《人物》杂志

  对收藏信札的荣宏君来说,书信即是小小乾坤,映射万象社会。

  他所收藏的名人书信中,有历史,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徐悲鸿与刘海粟沸沸扬扬几十年恩怨,从他所收藏徐悲鸿的信中 可窥一二;有故事,写给史树青老先生的信,辗转二十余年重新见到主人;有价值,由手写时代步入电子时代后,名人信札弥 足珍贵,升值空间巨大。而他最看中的,是信札中包含的艺术

  □文/王海珍

  字里行间养分高

  每周,荣宏君都要抽一天时间去潘家园或者北方旧货市场转一转。淘古玩,看名家字画之余,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那就是找寻有价值的名人书信。

  荣宏君是当代青年画家,师承著名画家关山月、于志学,后又跟随史树青老先生学习古玩鉴定多年,他的画以写梅为 主,很多人评价其“文人气足,意蕴深远。”荣宏君承认,他的这种风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文人信札的体验。因为通过这些 带着生命气息的信札,他能于不经意间感知到主人的真实人品、真实性情,这无疑对他的人生和书画事业都起到一种促进和启 迪作用。自1993年来北京学画,荣宏君就把名人信札收藏作为提高自己学养修为的主要方式。十余年来,名人信札收藏成 为他在京城打拼的一份珍贵的精神支柱。随着名人信札收藏渐渐升温,90年代时二三百块钱就能买到的一封不错的名人书信 ,现在大都需要一两千,而且也越来越不好找了。荣宏君感叹:“信札往来,较之公开言论,更能反映书者的真情实感,同时 具有史料、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再加上它是仅此一件的孤品,其收藏价值肯定会越来越高。”

  他新近收藏到的一封信札,是1978年中国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写给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的信。信中反映了 他那时面临的住房问题,以及在“文革”中家中被抄的东西的名单,希望能够返还给他。有意思的是,随信附录的还有返回给 他的东西名录,且加盖了公章,大约可以证明王老先生所反映的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这封信,荣宏君花了2000块钱从 一个小贩手里买到。

  一封晚到二十余年的信

  也许因为经常逛旧货市场,商贩们都知道荣宏君对旧书信感兴趣,一旦收到名人信札,总会先给他打电话。正因为此 ,他戏剧性地为老师史树青代收了一封晚到20余年的信。

  2001年秋的某一天,荣宏君接到一个小贩的电话,说他在一个废品站里拣到了一封写给史树青先生的信,问他愿 不愿意要。荣宏君得知消息后忙赶过去,打开信封一看,发现是我国著名的章草专家郑诵先先生20年前写给史老的信,只是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封信没有投送到史树青先生手里。

  郑诵先的书法朴茂古雅,将今草和章草结合在一起,自成一家,能够得到郑先生的笔墨已令荣宏君兴奋,更何况这还 是写给史老的信,荣宏君很爽快地掏了1200块钱买下这封信。

  后来荣宏君拿着这封信高高兴兴去拜访史老,老先生看到这迟来的信件当然很高兴,他把这封信拿到历史博物馆亲自 装裱,然后又在后面给跋了1000多字,把郑诵先先生的简历与写这封信的经过一一记述。就此,这封尘封几十年的书信几 经辗转,终于得见信的主人,成就了现代书画界一段佳话。

  失而复得的喜悦

  荣宏君坦言他收藏信札的经过还算比较顺利:“我的信札,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商贩们与我联系,给的价钱一般 是中等偏高,所以有书信来源的商贩们如果有信了,会先找我。另外一个是去旧货市场淘,看到好的,价钱稍微贵点也能接受 。因此,收藏过程中也不会有太大曲折。最难得的一封信,是那封沙老写给谢冰岩的信。”

  沙曼翁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老书法家,现隐居在江苏。荣宏君一直很喜欢沙老的书法,很想拥有沙老的笔墨。有一次, 他打听到一个人有沙老的一封信,当即兴冲冲地跑去,结果,那个卖信的人一定要“捆绑式销售”,夹带其他一些信和空信封 卖给荣宏君,而且出的价钱也超出了他的承受底线,无奈,荣宏君只好放弃了。过了一段时间,荣宏君去拜访谢老,再次想到 这封信札,并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其买回。再打电话追问其下落,小贩家人告诉荣宏君那批信已卖出去了。当时荣宏君心里 无限惘然。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那位卖信人外出回家后给他打电话说,那一批信虽然都卖了,但唯有沙曼翁写给谢冰岩的信 被遗漏下来了尚在手里。得此消息荣宏君自然是立即将那封信收入囊中,一失一得间,他真正体会到了收藏信札的乐趣。

  素笺真迹重现历史

  徐悲鸿与刘海粟的恩怨历来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段令人议论纷纷的公案。两人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上海《申报 》上大打嘴仗,一直到解放后恩怨纠葛也未有了断。传说周总理曾亲自调停两人的关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荣宏君得到了两封徐悲鸿写给周扬的信。两封信都写于1953年——徐悲鸿逝世的那一年。两封 信的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月,都是向周扬反映刘海粟的人格问题。荣宏君说,这些书信的意义在于真实再现了纷争时徐悲鸿的心 态与想法,也为了解两人纷争的背景提供了更多资料。除了徐悲鸿的信札,他收藏的还有解放前画家蔡少游写给国民党领导人 的有关筹建美术学院的信。现在,荣宏君正准备把这些书信整理出来,将这些画家的书信串起来,编著一本中国近代美术史, 荣宏君说:“信札是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是最珍贵的史料。”

  他手里还存有一封周汝昌于1978年写给胡乔木的信,洋洋洒洒7页,信中周汝昌向领导反映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困 难,表明《人民日报》的编辑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完成红学专著。这封信荣宏君用每页1000元的价钱购得。他原本就与 周汝昌老先生认识,常常去拜访,收得这封信后他特意拿去给周老先生看,周先生自然是感慨万千,仿佛往事重现眼前。老先 生特意嘱咐他把信保存好。

  惦念那些遗失的信札

  荣宏君收藏信札的过程中乐趣多多,不过也有伤心事。

  一次是在90年代,当时他在书画界还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为了维持生计,必须做点小生意。有一年生意做赔了, 急需用钱还债。而他当时拥有的所有财物,不过是这些他从各处淘来的名人信札。为了生活,万般无奈之下,他忍痛卖了一百 多封好不容易收藏的信札,其中有夏尊在白马湖畔时的创作感想,有黄胄写给张百发的信。有著名画家白雪石写给李瑞环的信 。虽然这些信都小有升值,卖信所得也帮他渡过了难关,但这些心爱之物的流失,令他至今想起来依旧满是遗憾。

  最近的一次,是他受人骗,将红学大家周汝昌写的一首红楼诗借给朋友,朋友在一家拍卖行上班,说借来周先生的墨 宝装点一下门面,决不出售。结果,周汝昌的诗作再也没有回来,问朋友,对方无以对答,问得急了,就说卖了,说卖了一万 块钱。荣宏君伤心坏了,那幅墨宝是他自己画了好多幅画才换回来的,没想到最后不知所终了。

  实际上随着收藏信札热的升温,名人信札的升值空间越来越大,荣宏君手中持有的名人信札也逐渐成为收藏家眼中的 抢手货。不少人出高价收购他手中的信,也有拍卖行动员他去拍卖,不乏高利诱惑。但是荣宏君不为所动。因为他收藏名人信 札的初衷并不在投资,而更主要的是走近大家,感受那份真实的艺术气息。

  荣宏君牢记着他收藏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此信是

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写给韦江凡的,信中说:“此画连草稿带画, 一共用了五个多小时,谁说漫画快?”作为一名青年画家,荣宏君感慨:我们的老艺术家,对艺术创作可以说是用尽自己的心 血,这正是我们当代艺术工作者最应该学习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