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部流动调查:集权于个人致官员频繁调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16:52 《廉政瞭望》杂志

  ● 干部交流是必要的,但不能为交流而交流。

  ● 现实中,流动得快的干部好像提拔得也快。提拔与流动两者间这种若隐若现的正比关系,挑动了一些干部流动的神经。

  ● 目前我国官员的选拔机制,习惯于上对下,讲究一切行动听指挥。集权于上,甚至集权于个人,是干部频繁调动的根子。

  □文 水 风

  “怎么,这么快又换人了?”前不久,记者在与家乡人聊家乡事时,谈起家乡的一把手,忽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名字,不由发出如此感慨。

  记者的家乡是西部某省一个百万人口的丘陵大县,扳起指头算,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换了5任书记、4任县长。时间长的待了不到2年,短的只有9个月。因此提起家乡父母官,竟有不知今朝是何人的感觉。

  而根据记者了解,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数据,近些年来,该省的县委书记平均任职时间只有1.3年、县长平均任职时间只有1.5年。也不仅仅是一两个省如此,可能多数皆然。比如邻近的一个省,90多个县(市、区)中,只有一名县委书记在岗位上干满了一届,其他党委一把手在任内纷纷被调动岗位,任期制的执行率只有1%。其他省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江西的一个县,近10年党政主要领导换了10人;辽宁省的一个县级市,7年换了6茬一把手。还不仅仅是县一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地级的市委书记13年中换了7任的情况。

  地方一把手这样走马灯式的调整,究竟是利是弊,会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一次调查。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第一站是记者的家乡所在县。通过在街上随机采访发现,当地群众也对来来往往的一把手搞不清楚。

  “现在书记是哪个,搞不清楚,没兴趣。”一个摆摊的年轻人说。

  “是姓张吧,我好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下岗工人说。

  “张书记是哪百年的事了,都换了好几茬了。现在刚刚换了届,新来的书记姓李。”旁边的一个人纠正道。

  “新来的是李书记,陈书记调到市上了。陈书记年前刚解决了我们那里的征地拆迁问题,大家伙说过年给他送锦旗。结果春节去,才知道他已经高升了。”一个中年人说。他的同伴接口说,“陈书记是好书记,就是待的时间太短,才一年多。”

  他们的话引起了旁边一个老者的注意,道:“就是。我们这里书记都待不长,一两年就又走了。真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啊!”

  记者问他们,书记换得勤好不好?“当然不好啦。”几个人异口同声,“刚刚做出了点成绩就走了,新来的书记会怎么搞,大家心里没底。”

  一般群众这么想,党政干部又是怎么看的呢?李某是县里的一个中层干部,同时又是人大的兼职常委。他对记者说:“每个领导的思路、观念、做法都不同,换得太快,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的连贯性。”

  说到当地一把手调整频繁的原因,李某有自己的认识。

  “我个人认为,我们县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县,有一定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又靠近省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好口岸,适合准备提拔使用的干部来这里过渡一下。”

  “有些群众担心书记走了,发展就会中断。你认为是这样吗?”记者问。

  “并不是这样的。我认为领导班子是个集体,主要领导作用很大,但不是决定作用和唯一作用。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虽然书记换了几个,风格做派不同,但我们发展的思路基本没变,只是在提法口号上更加提炼一下。我真正担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李某说,一把手个人的资源、关系、人脉,是构成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比如前任书记是省上下来的干部,又是市委常委,可调动的资源丰富,工作力度自然就大,经济就发展得快。而并不是每个书记都具备这个特殊因素,因此有干部都担心原来的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当然。组织也有考虑,希望他到更高的层次去发挥作用。

  但记者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记者认为,一个地方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依靠一把手个人的关系、人脉甚至级别。毕竟个人因素是短期性的,是不可持续的,地方发展归根结底是靠思路、靠环境。记者相信,只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并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干下去,家乡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一任领导一个蓝图

  记者又来到邻县。半年前,记者曾到此采访过该县的县委书记,当时就风闻有调动之说,没想到这次再来,果然物是人非了。

  当地一个老同志何某说起这个问题,很是激动。他说该县最近这8年间,变换了5名县委书记、4名县长,平均任职不到2年。并且一任领导一任规划,一个说发展民营企业,下一任来后说重点发展蚕桑生产,又来一任说要工业兴县。一任书记要向东发展,下一任又要向西发展。换来换去,结果哪里都没发展好。说到这里,何某很是愤然:“我们县的发展就是被这样耽误了的!”

  记者问他,该县的一把手为什么换这么勤。何某一个个娓娓道来:最开始的书记是犯了错误被撤职,接任的书记大搞政绩工程、不切实际地铺摊子,搞了一年多被上面调走了。后来的书记倒是不错,很务实,很快被提拔了。又调来一个,却因为腐败问题落马。再就是记者采访过的曾书记,干得刚有起色,这不,又高升了。

  记者说:“不能胜任或有的一把手被及时调整,也是应该的,因为他们在这个位子上待得越久祸害越大;能为老百姓干事的书记被提拔则是好事,显示了一种良好的用人导向。”

  何某说:“但话说回来,经常这样亡羊补牢也不是好事,这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认为上级对一把手人选上,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看业绩能力,又要看人品素养,把群众公认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选出来。”

  “干实事干得好的干部是应该提拔,组织的用意我们也理解。我们也不是想阻碍个人的发展,好的领导提拔了我们也高兴。我们只是希望好的领导至少能干上一届,多为地方造点福。而且还有些担心,原来的一把手一旦离开,一些未竟的工程、项目会不会就中途停下来。”

  记者问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何某提高了声音:“怎么没有。像我们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县,现在竟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园。为什么?就是因为领导换了。原来的领导本来是规划在南郊修公园,树都栽起了,后来领导说不行,要改到西边修。结果到现在都没修起。”

  当地企业也有跟何某一样的担心。一企业人士对记者,他们是前任书记引进来的,对当地的软环境很满意。换了书记,原来的承诺会不会变?他们心里没有底。

  记者在该县还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一把手换得快,一般干部轮岗也快。记者到一个单位,跟记者接洽的一个科室,中层岗位从去年至今,主任已经换了3个。并且他们单位内部明确规定,中层岗位两年一轮。“不光是我们这样,其他单位也差不多!”该单位的一个同志说。记者问,每个科室都有其专业性,这样轮岗不会影响工作吗?他迟疑了一下,说:“影响肯定是有的,但对个人有好处。通过多岗锻炼,能够培养多方面能力,也便于提拔。”

  不能为交流而流动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对地方一把手频繁调整都有异议。那么,上级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某市纪委一名副书记认为,对一把手调整频繁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看一把手本身是不是能干事,能干事的换得越勤越不利,如果本来没选好选对,就应该换,该及时换。

  这名副书记还说,干部交流是必要的,但不能为交流而交流。一把手最好是按任期制的要求干满一届,热点岗位2年以上逐步轮换,5年以上必须轮换,不适合的随时轮岗。

  该市一位退下来的管人事的老领导提出:现在有的地方班子一换届,就搞“一锅端”,90%都换了。这不是好现象。一是影响发展的延续性;二是有的问题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全换成新人,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又如何处理?

  该省一个对干部流动情况进行过深入调研的党建研究者对记者说,根据他的观察,不仅县上一把手调整频繁,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一把手也换岗频繁,上面动一人,下面动一片。“新来的书记,一般都要动一动人事,特别是一些关键要害部门。有的单位领导几乎是一年一任,乡镇班子也往往干不满一届。有的人到岗不久,还没熟悉或刚熟悉,就又被调动到另一个单位,这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一位地级市分管组织的领导说,过去培养干部,讲的是成熟一个提拔一个,届的概念不强;有时候组织上认为一个干部不合适,或是犯了错误,也会马上调整。这些都是造成一些地方一把手频繁调整的原因。

  “不过,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了。随着干部任期制的日趋完善,今后一把手频繁调整的现象会逐步减少。”-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