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十年风雨 红河奔流不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8:47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袁晓政 红河,是烟草行业的一个奇迹。从无到 有,由小变大,自弱趋强,走过二十年的成长历程,2007年的红烟终于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 5月18日,红河卷烟总厂举行了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暨红河卷烟厂建厂二十年庆典仪式。仪式的举 行标志着红河集团正式成立;红河集团的成立,标志着红烟以二十年的发展壮大为基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夹缝中崛起的红烟 被誉为“中国烟草业奇迹”的红烟,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建立起来的”(红河集团董事长邱建康语)。有 着清醒认识的邱建康,是红烟请求当时的玉溪卷烟厂进行“人才援助”时,被派到红河担任第一副厂长的。事实上,即便是副 厂长,与当时玉溪卷烟厂的普通职工相比,待遇差距也很大。更重要的是,面对随时可能倒闭的红烟,没有人能够看到它的未 来。邱建康来了,一来就是18年。这个后来被员工称为工作狂、事业狂的人说:“在当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只有拼命工作 才能树立起员工的信心来。” 红烟员工的绝望是有原因的,从1985年红烟恢复建设起,就面临着种种困难。以红烟所在地弥勒县为中心,西北 方向150公里是当时的昆明卷烟厂,西面90公里是当时的玉溪卷烟厂,身处两个强势企业的夹缝之中,红烟的日子举步维 艰:原料短缺、产品滞销、资金困难、人才匮乏、秩序混乱。 1992年,邱建康受命于危难之时,成为了红烟的厂长。上任伊始,他就召开了一个全厂大会,全面分析了红烟的 种种现状和存在的潜力,同时也满怀信心地向所有人描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虽然,红烟人并没有立刻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但是大家看到了这位新任厂长的信心、远见和务实。 领头人的信心给了红烟人极大的鼓舞,人心凝聚之后,红烟做出了一个在烟草行业独树一帜的选择——单品牌战略。 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的烟草企业都实行多品牌、全系列的经营战略,红烟的选择在当时也成为行业内讨论的热点。大家都拭目 以待,到底单一品牌能不能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到底红烟能走多远、走多久? 在纷纷扰扰的议论和怀疑中,红烟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从1992年起,红烟逐步放弃了“野草”、“ 吉祥鸟”、“铁马”、“锡都”等牌号,集中力量发展“红河”品牌,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并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红烟蓬勃发展之后,不少人追问邱建康当时这样做的原因,他的回答与后来流行的一种理财观念颇具相似之道——“ 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把这个篮子看牢。”对企业而言,从正面讲,单一的品牌可使企业集中精力把一件事情做到 最好;从反面来讲,这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断,是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心和勇气。 难以复制的红河经验 红烟,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烟草行业里与众不同的一个。红河经验,凡是到过红烟的人都能感受,但要想学习模仿, 却并非易事。 具有红河特色的二次创业。1994年到1996年,红河卷烟厂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这就是后来经常被提到 的“五项工程”:管理工程、人才工程、原料工程、技改工程和名牌工程。红烟上下以邱建康为领头的所有员工都投入到热火 朝天的二次创业中。红烟的制丝线和打叶复烤线都是红烟人自己安装的,并且融入了红烟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二次创业的激情 中,红烟人逐渐形成了敢做、敢为、敢追求的工作氛围,重新迸发出前进的勇气。1996年,红烟二次创业的标志性成果, 新的制丝、卷接包车间投入使用。11年后的今天,这个当时在行业就数一数二的现代化车间依然没有落伍。 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从1997年开始,红烟转入全面的管理建设阶段。红烟第一个在烟草行业用人问题 上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1993年红烟就取消了干部任命制,打破铁交椅、大锅饭;1996年有40多名员工通过自荐 、推荐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1998年红烟取消干部称谓和身份,全厂实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从2004年开 始,所有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各级党组织、工会两委委员表决通过后才能聘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红烟的员工在不断的改变 与进步中,已经发自内心地认同了企业的用人之道,他们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有看得见的上升通道。 独有的“三级配方”工艺。红烟凭借红河这一品牌发展至今,与其不断追求产品品质、精益求精分不开。2003年 ,红烟对生产工艺进行全新改造,首创了“三级配方工艺”,使之成为“红河”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邱建康说,“三 级配方”的本质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烟叶的质量是完全相同的,但我们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稳定的卷烟产品”。 2004年就开始在红烟实施的“三级配方工艺”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后来提倡的“发展中式卷烟特色工艺”的思路不 谋而合。通过对复杂的烟叶进行整合与利用,排除原料品质的不均衡性及不确定性,使复杂的原料相对简单化、均质化和规模 化,“三级配方”工艺能够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生产组织方面灵活性更强,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区域性需求。 目前的“三级配方”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红烟仍然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今年红烟计划改造完善一条微型研发线,以 达到对中式卷烟特色工艺持续研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朴实的企业发展理念。“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是红烟一贯的经营理念,不求最大并不是不要最大,而是不刻意追求 。红烟更希望的是通过“求好”来长大,通过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来推动企业水到渠成地长大。红烟追求更好,再更好,只要 还有一点好的空间,他们就不会放弃。这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永久性的理念。这种思路使红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准了自身 的发展方向、路径及目标,稳中求进,并不断在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中发展。 货真价实的扁平化管理。红烟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求新求变,以至于从外人的眼光看起来,红烟的人事、机构 调整速度和频率未免太快了,而红烟始终保持着当年选择单品牌战略时的执著和自信坚持了下来。在不断的探索中,红烟形成 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强调发挥人的劳动价值,通过发展人来发展企业,进而发展品牌。 “人本理念”使红烟很早就在企业内推行扁平化管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形成中心(总部)式的管理结构,各部 门对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业务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并对过程及结果充分负责。扁平化管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红烟的经营效率和 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员工开展创造性和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供员工充分发展的平台。 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红烟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其责任为怀、回报社会的举动。弥勒,一个 小的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县城,因为有了红烟而变得美丽、富裕乃至闻名。在为国家贡献税收的同时,红烟尽其所能支持社 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投入资金在弥勒县建成了高水准的湖泉生态园、庆来公园、庆来学校。最为难得的是,红烟所做的这 一切,完全是怀着一颗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建学校,是为了改变本地教育落后、投入匮乏的局面;修公园,是为了 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和弥勒县的投资环境。红河,已经成为了这个边陲小镇一张闪亮的名片。一个企业能够改变一座城市 吗?在弥勒,在红烟,答案是“是的”。 奔腾而来的红河势不可挡 风雨之后,终现彩虹。时至今日,红河卷烟总厂卷烟年产销量已经达到150万箱以上,2006年实现税利84亿 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的前列。“红河”品牌连续多年产销量位居中国卷烟品牌前列,是为数不多的百万箱规模 大品牌之一,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行业名优烟”、“中国烟草梦想品牌”等诸多荣誉。 二十载斗转星移,伴随着红河集团的成立,红烟又一次站在了崭新的起跑线前。新组建的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由现辖红河卷烟厂、昭通卷烟厂、新疆卷烟厂以及几个控股公司的红河卷烟总厂改制组成。 红河集团清醒地认识到,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是对企业经营能力的一次新考验。随着行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大 企业、大品牌不断涌现,红河集团业已形成的优势都有可能被逐渐削弱,而现在面临的是品牌、市场、技术、人才的多重压力 和挑战。 1993年,年产量刚过10万箱的红烟就提出“要建一个跨世纪的企业,一个下世纪的工厂”。如今,已经走过风 雨二十年的红烟,必将凭借体制的创新和一贯的执着进取,勇敢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