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生重在建立利益均衡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8:47 新世纪周刊

  -征庚圣匡贤明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不久前在海口联合举办了“中越经济改 革比较论坛第四届年会暨亚洲转轨国家经济政策对话”。

  在研讨中,中方专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必须着力推进。同时,要以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基本目 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与会的专家高度关心民生问题。他们指出,要从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正视民生问题,不要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阶段性 任务。解决民生问题,不仅要“提低”和“调高”,也要“扩中”。

  有专家认为,应将民生问题具体化,提高到改善人民福祉的高度。有专家指出,中国解决民生所要求的经济、社会和 政治条件都已经具备,从现阶段

中国经济总量和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现实看,必须加快推进,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

  也有专家提出,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这笔资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来看,应该重点考虑为全体劳动者加薪。

  同时,改善民生,既可以通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降低

个人所得税税率,同时将 一部分国有企业因“利改税”或“资源税”导致的超额收益上交财政等。

  专家们说,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尤其对农民工和蓝领工人,即从福利而不是可支配收入角度着手,可收到 更大的效果。

  会议议题的设置,凸显了中国理论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注民生与建设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WTO与规制改革。而其中的核心,仍然是改革与和谐发展。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为粗放型,主要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 的“三高一低”上。从目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速度来看,这样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同时,楼市和股市过热,吸引了大量 资金,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专家建言,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两大原则:一是经济增长要在资源和环境可承受的条件与约束下进行。二是 经济增长要在广大社会成员基本公共需求满足程度的条件与约束下进行。因此,面对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压力和突出问题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已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政府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责任对那些处于相对贫困的人群伸出援 助之手,关注公平和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否则,公共服务体制将难以有效 地建立。关注民生,不应该是为解决应急问题而提出的短期性和阶段性对策,应该是政府的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有专家指 出,必须尽快实现中央地方关系由“以经济总量为基础”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转变,严格规定各级政府的公 共服务职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