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际銮:1977年科教工作座谈会成了控诉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13:29 中国网

  今年高考将至,而今年又恰逢恢复高考30周年,30年前的一场“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在激辩中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当年,正是这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和邓小平的最终决断,才使得中断11年之久的高考重新恢复,一个时代的拐点也由此出现。为此,本网在今年高考前夕,采访了那次座谈会的参与者,并以此作为恢复高考30周年的纪念。

  潘际銮,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生,江西瑞昌人,著名焊接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南昌大学校长。1977年,他作为清华大学的代表参加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问:1977年,你被选为参加科教工作座谈会的代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潘:1977年要召开中共十一届全国党代会,在全国推选代表,当时北京市要选一位知识分子代表,我被选上了。我不知道是谁确定让我参加科教工作座谈会的,但是我想,我的情况代表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遭遇。

  问:作为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你当时是不是有很多话要讲?

  潘:这时,大学的秩序还是比较乱,1975年招进来的一批学生还在学校。在这种状况下,有机会参加科教工作座谈会,我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在座的其他人,如童第周先生等也是一样。每场会议都由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开会的时候,我们三十多个人围了两圈坐在椅子上,也没有桌子,互相说这个事。

  问:大家都讲了些什么?

  潘: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心情都很难受。大家的发言基本集中在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教育事业的打击和迫害,大家非常痛心,说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中国就没有前途了。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例子来说,我也讲了

清华大学像我这样的中年知识分子被压迫的情况,教学秩序和科学研究混乱的情况。我记得有一位是中科院的,来自大连的,他发言说,自己单位几乎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都被打成
国民党
特务,然后被迫害,有的被迫害致死。童第周先生是科学院的,他把自己被压迫的过程也很详细地说了。这个会议有点像控诉的会议,一些人在发言的时候都掉眼泪了。由于邓小平同志听得很仔细,有的人一讲就是半个钟头。

  问:大家都在控诉,邓小平同志对你们的说法是如何看待的?

  潘:由于他耳朵听力不太好,邓楠同志坐在他旁边,有人发言时,邓楠同志就凑在他耳旁,告诉他发言内容,有时递给他一支烟。在开会的这几天里,邓小平同志发言很少,主要是听大家讲。在5天的会议时间里,他从头到尾听完了大家所有的发言,从没有打断过。

  问:那恢复高考这一历史性的决定是如何出来的?

  潘:1977年8月6日下午,当武汉大学查全性先生提出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家心情很激动,提出当年就恢复高考,推迟学生入学时间。邓小平同志当场就表示同意。在8月8日会议结束时,他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长篇发言。对于邓小平同志最后的总结,大家一致欢迎,觉得他非常英明。会议结束以后,所有参会人员和邓小平同志一起合影留恋。(黄欢/文)

  相关报道:

    徐友渔忆高考:搭上扩招末班车体验劫后余生

  穆扬回忆高考恢复:写内参揭发“两个估计”

  留学教父俞敏洪回忆高考:两次落榜终入北大

  叶兆言回忆高考:铁了心一定要考上

  温元凯:邓小平采纳我四分之三意见

  画家杨千秦明:四川美院77级走来当代油画群星

  人大教授张鸣:若未恢复高考我还在农场养猪

  教育部考试中心前主任:邓小平最不满政审条件繁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3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