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正:考上大学归人事局管 考不上归劳动局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3:53 新浪嘉宾访谈
周孝正:考上大学归人事局管考不上归劳动局管
人民日报著名体育记者汪大昭

周孝正:考上大学归人事局管考不上归劳动局管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

  主持人:董冰呢?

  董冰:我是91年,差不多是恢复高考不到15年的时候。我觉得我那个年代高考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这之前一直是精英教育,考上大学的都是国家干部,毕业了按国家干部的层次来分配工作。当时每个人都是国家干部的身份,但是我们正好处于转型期,在那个前后,当我们那一批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整个社会才开始调整。包括到我读大学的时候。

  应该说高考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肯定是有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大学的比例特别低。

  主持人:我特别想了解,当时两位考大学的时候这个卷子和现在差不多吗?

  周孝正:像我们这样的是属于念过12年书一天没有耽误的人,所以卷子对于我们这个所谓的老高三是很简单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教育都给破坏了,你不可能按照高中毕业的水平来评,当时政治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有很多同学父亲母亲都是属于国家领导人,所以他们得去抗争,那个时候出身、成份很重要。不是说你的成绩好坏就可以上。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年龄。我们78年都31周岁了,当时这个年纪上大学很不容易。当时邓小平讲要注意招收66、67级高中毕业生,所以当时一些人就被扩大招生进了北大清华。我的第一志愿北大,第二志愿清华,第三志愿北师大,分都够,但是年龄太大不要。

  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78届高中毕业生的应届毕业生是差了12届。非常奇特。而且当时我们是5%的录取率,是所谓的干部。我考上大学就归人事局管,考不上就归劳动局管,不是一个概念。后来变成了所谓的普通教育,就是现在高考的毛入学率大约占到1/4了。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北京已经达到3/4了。所以说确实转型了。

  我们那个时候如果说改变命运,从这方面它是改变了你基本的成份,你是工人,你还是干部,那可确实差的很远。

  主持人:彻底的?

  周孝正:其实是跟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了。要求知青下乡,我们上北大荒;要求干部去干校,干部也得去劳动,去的地都一样。

  汪大昭:周老师说的这个情况,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我做了10年的工人,通过高考以后不管是毕业了,还是当干部了,在那个时代,还是有人质疑:“你怎么放着工人阶级不干了?”工人阶级当时是领导阶级,这个不得了,你怎么能不要了?

  你要的又是什么,你失去的得到的是什么呢?我当时报的是新闻专业,将来可以做记者。记者在什么时候和工人阶级都没法比,就是所谓的自由职业者,你为什么还要追求这个呢?我觉得在那个时代,不是像现在简单的可以用阶级或者是划一道线这样简单,因为它涉及到很具体的个人的追求。

  小的时候我住的家到我读书的小学之间,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就是现在北京张自忠路的地方。当时是人民大学留在城里的地方,当时新闻系还在那儿。

  我小学从那里走的时候就知道这里面有个新闻系,这是培养记者的地方。当记者是怎么回事,新闻系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但是感觉那是很神圣的地方。等到恢复高考这次我填志愿的时候也是一样,我当时第一志愿北大,第二志愿是

复旦。发给我们的表上新闻系只有北大和复旦,不像现在全国600多个大学有新闻系。

  主持人:当时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刹那是不是感觉我以后就是记者了,有没有觉得忽然之间我的命运就改变了?

  周孝正:那个通知书还不像现在特快专递送到你家里,本人得亲自来拆封。那个时候通知书发出来以后很长时间并不到我手里,还需要一些途径,领导还要找你先谈话。我最先知道消息不是从通知书上知道的,都是口头通知的,甚至还有点流传的意思,别人来问我:“听说你考上了,是吗?”我还不知道。都是这样的状态。最后真的是接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百感交集,很难用语言表达。我也知道命运从此就改变了。但是改变以后,改变成什么了,不是很清楚。

  主持人:继续关注我们高考改变命运的话题。刚才听了两位老师说了这么多,听听董冰的想法。

  董冰:我非常敬佩两位老师。他们都已经在领导岗位上了,我那个年代高考也很重要,但是到了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现在参加高考的孩子已经接近80后的最后一茬了,甚至90后的人开始接近高考了。我个人认为,高考改变命运这个命题已经不成立了。以我现在的经历来讲,我认为是创造力改变命运。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我认为,上大学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是看大学有没有有助于你的创造力的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