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汪大昭:高考能不能改变命运要看时代背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3:53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汪老师是怎么看的? 汪大昭:我觉得改变人的命运从更大的方面来说,所谓生不逢时的人和赶上机会的人,他所处的时代是重大的前提。在时代之下还要看很具体的机会,这个机会给不给你是重要的。再往下才是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如果不给你这个机会就没得抓。 像刚才周老师讲的情况,其实在几十年前当时的战后日本经济恢复也是很重视教育的。也走这样的路。大概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日本已经进入了文凭主义的时代,适龄青年当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极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看你这个文凭是哪儿的了,东京大学的,早稻田大学的可以,其他的大学都不叫大学,拿那个文凭也找不到工作,就像现在除了清华、北大,别的都不叫大学了。 80年代的时候我第一次去韩国,当时中韩还没有建交,当时去韩国我问他们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多少,给我的数是73%,大概和今天我们这种情况比较接近。 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开始选择了,发生了像日本那种认名牌大学的情况。但不管你的国家多大,教育发达程度如何,它的顶尖总是那么一点,就那么几所学校,韩国同样有这个问题。所以考虑的更现实了,当时韩国人认为最火的要学两种,第一要学汉语,第二要学商。所以他们大部分学汉语的,因为没有建交,他们都是跑到台湾,在那儿学中文。回去之后在本国就要学一门商,这样的人毕业出来以后那些大公司就瞄准了这种人,要和中国做生意。所以很多的韩国其实是学习改变了命运。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要看规律。要看个别和一般,要看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77年恢复高考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有今天这种大众化的平民教育。这中间不好切割,一定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历史是不能跳的,跨越不了的。我想那个时代的精英教育是当时很难得的一种高瞻远瞩的做法。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真的很难得,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业,总设计师的设计,把教育作为一个突破口先走了一步,我觉得这个事实在太难得了,从这点来看它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改变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一些幸运儿赶上了这个时代。所以我觉得它改变人的命运与这个大环境和时代是最相关的。 网友:在中国不读大学可以吗? 周孝正:不读大学可以,但是一定要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 主持人:如果我不读大学我去做什么?周老师能讲的具体点吗? 周孝正:你暂时考不上大学,你以后的工作是不是可以搞继续教育,你是不是还可以读在职的研究生,所以说教育的渠道现在有很多,不是说你高中毕业就一天不能耽误了,我们耽误了12年,66年高中毕业,78年考大学又怎么样?难道这样我们就没有幸福吗?当农民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幸福,最起码空气新鲜,身体好。我们考上了大学当老师也挺幸福。所以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一个人的心态,如果这个人的心态是健康的干什么都幸福,如果心态不健康考上清华北大都没用。 网友:国家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真的吗? 董冰:我在江浙,我就知道职业教育太缺乏了,路还漫长。 汪大昭:我觉得有些观念性的作用还很强,现在有很多的孩子自己对职业教育的兴趣极大,学一门很具体的东西。但是也被哄到一边去非让考一个正规的传统大学。 网友:以前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是读书也改变命运,但却是一家负债累累,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家庭。 董冰:我还是觉得大家把受教育和将来得成功划等号了,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投资,哪怕破产了,我去上这个学也会获得回报。我说个最简单的,原来我在清华的时候做个一个调查,中关村IT公司年薪50万以上的清华北大占的比例不超过3%,大部分都是你没有听说过的很小很小的学校。一说校名大家都不知道,甚至包括不是大学生。清华北大的毕业了你干的工作都是售后,可能起薪高,发展很慢,恰恰是一些没上过大学,甚至学的很差的人,从外地到京连户口都没有,只能做销售。一点一点慢慢摸爬滚打,几年之后都成了总裁了。 主持人:如果这么说,你当时是不是就不读博士、硕士了? 董冰:虚荣心,包括我当时在清华工作,一看海归回来的都是博士,我不比他们笨,我也能考。所以就是为了要面子我就考上了博士,结果考上了。 主持人:如果再选择,你会不会读大学? 董冰:书还是要读的,对于少部分人来说可以不去读大学,但是像比尔盖茨一样的非常少,这个比例太低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十八九九岁小姑娘和小孩子还是需要接受一些正规的教育。 汪大昭: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30岁了,这样的一代人有了10年以上的摸爬滚打的经历,急于要工作。我30岁才开始进报社,从这个职业来讲已经晚了,后面还能不能尽你的努力抓到一些机会,不多了。再去读书,比如接着把硕士和博士都念完,都快40了。再干新闻这个年纪肯定不行了。但是这个时代的变化之后就不一样了。我们当时入学以后一些重点学校招过来的十几岁的孩子,即使全把硕士博士念完了才20出头,这样的孩子怎么办? 他们倒是转变了人生,一个孩子对人生的选择是非常广阔的,他也说不清楚最适合的选择是什么。但是十几岁就进了大学受当时的30多岁人思想的影响,他们受同样的教育,出来的时候这两种年龄差距这么大,他们的人生改变根本没法放在一起去量。 主持人:今天三位嘉宾也聊了很多,在我们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想请三位送给明天即将要参加高考的1000多万考生一句话,好吗? 周孝正:就是孔子那句话,勇敢的实践前行,不再畏惧任何困难。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汪大昭:这些考生在马上进入考场的时候,已经无可选择了,因为可以选择的事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事只有加油。 董冰:高考仅仅是改变人生的一个起点,后面改变你人生命运的选择非常的多。 主持人:借着三位的祝福希望明天所有的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绩,勇者不惧,一个新的起点,加油!谢谢三位! 相关访谈: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