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没有中国货 购物成痛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14:23 青年参考
::作者CynthiaOsterman ::编译朱庆和
“我们试图将中国远远地推开,却惊讶地发现它已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灯具、生日蜡烛、捕鼠器、夹趾拖鞋…… 就是这些简单的玩意儿,将现代美国家庭与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美国人萨拉·邦乔尼在抵制中国货的一年中所发 现的真实情况。 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中,邦乔尼告诉读者,如果少了中国这个亚洲大国,一些原本简单的事情,如购 买新鞋、生日玩具或组装抽屉就成了痛苦的折磨。 邦乔尼煞费苦心地说,她并不是个贸易保护主义者,除了偶尔担心国外的工厂会使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减少之外,她对 中国毫无成见。她此举目的只是想让美国人明白,他们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关联是如此紧密。她在该书7月上市前的一次访谈中 说:“我希望这本书是友好的、不带任何价值判断。我想通过它说明,普通人是如何与全球经济发生联系的。” 作为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BatonRouge)的一名商业记者,邦乔尼报道国际贸易已有10个年头。她说 :“我曾看过美国商务部的贸易统计数据,和中国的贸易额常常是以数十亿美元计算的,但总觉得那和我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但事实并非如此。 她在书中写道,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抵制中国货令我重新思考中国与我之间的距离。我们试图将中国远远地推开, 却惊讶地发现它已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 经济学家乔尔·纳洛夫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2006年,美国进口的价值1.7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大约有15% 来自中国。其中大部分是塞满沃尔玛和其他零售超市货架的廉价产品——这些都是美国低收入、甚至中等收入家庭的日常必需 品和小对象。 在整个2005年,为了买上不是“中国制造”的廉价货,少数消费者需要以顽强的精神进行侦探般的工作,就像邦 乔尼那样仔仔细细地翻阅商品目录、标签。有好几次,她都竭力想给儿子买便宜鞋子,但屡屡一无所获。最后,她不得不花68 美元邮购了一双意大利运动鞋。 一些用坏了的家电积满灰尘,因为它们的零配件都来自中国。由于中国占据了玩具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她4岁的儿 子早就厌倦了在生日聚会上收到的丹麦制造的拼装玩具。当发现广告中所宣称的美国制造产品,实际上采用了来自中国的部件 时,邦乔尼对全球经济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抵制活动结束以后,邦乔尼采取了一种折衷的方式。她的家庭会尽力寻找“中国制造”以外的替代产品,但当购买中 国产品最为方便省事时,他们也接受“中国制造”。但抵制活动中的一个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买东西时,她会仔细查看产地。 (::美国雅虎新闻网6月28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