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日本各报刊发社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10:18 青年参考

  本报驻日本记者裴军

  

  今年的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7日当天,日本媒体纷纷就此发表社论。观点迥异的报道颇能反映出作 为施害主角的日本,看待这个敏感年度敏感日子的不同态度。

  《朝日新闻》的社论题目是《拿出勇气再向前踏出一步》。社论称,“如今很多日本人在回忆历史时,更多浮现的是 偷袭珍珠港的12月8日和战败的8月15日。而对中国人来说,7月7日是足以与上述日期匹敌的、能够唤起记忆的日子, 这与把此日当作七夕来庆祝的日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在这一天发表社论,是因为今年对于日中两国具有特殊的意 义。”

  社论指出,日中战争的历史与那段时期的中国近代史相重叠,但日本对于

二战的深刻记忆则是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尤 其是广岛和长崎被投掷了原子弹之后的受害感。“正由于存在这种记忆差异,才注定对龃龉不断的日中关系的根基产生着影响 ,即使双方一直在强调友好。”

  社论引述美国研究机构的统计数字,指出日中两国国民相互感情恶化程度相当严重,社论建议安倍首相能够年内访问 南京,“中国的国民以及国际社会应该会表示欢迎”,“希望今年不会成为感情与愤恨激烈碰撞的年度”。

  《东京新闻》社论题为《克服历史的芒刺》。不过从内容看,更多则是认为中国把历史问题当作一张牌,在需要的时 候打出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说什么“共产党政权在战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把历史认识上升为日中间的外交问题。这是因为与美 国对立的时期中国需要‘日本人民’的支持,而与苏联交恶时期则力争拉拢日美,所以没有闲暇追究历史问题”,社论还认为 ,“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国力充实,中国人的自尊心随之高涨应该也是一个背景。”《东京新闻》指出,由于目前两国都痛感在 政治场合围绕历史认识展开对立的危险所在,因而两国首脑把靖国神社问题搁置起来,将历史问题交与学者进行共同研究。“ 两国各界都应该有这种反省。日方应该正视历史,中国也不把历史问题政治化,这才能跨越日中战争以来的祸根。”

  《产经新闻》7日的社论则拿出前一天日本内阁通过的2007年防卫白皮书,大肆宣扬了一番中国军事威胁论,对 于70年前日本挑起的卢沟桥事变则只字未提。该报的社论说:“正如白皮书所指,中国的国防费用过去19年间增长了16 倍,但公布的数据中还不包括核武器、导弹部队以及海外购置武器的费用,其实际军费无法看清。”“为了应对与日本安全保 障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军事形势的激烈变化,日本应该认真提高情报搜集的能力。”在随后的深度报道中,《产经新闻》更是别 有用心地指出,当前日中关系有所好转,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即将访日,中国军舰也要开来日本,两国的防卫交流趋于活跃, “但是,日美两国军事当局并没有忽视中国微笑外交的背后是针对‘台海有事’并觊觎地区霸权的意图”,“(防卫白皮书) 为海、空以及宇宙领域的中国野心敲响了警钟”。

  日本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卢沟桥事变”纪念活动也高度关注。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为纪念引发日中战争全面爆发的“ 卢沟桥事变”70周年,中国政府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举行了仪式,约千名军人和学生等参加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纪念馆举行的仪式。当天,以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美国纪录片《南京》也在北京公开上映。不过据民间人士称,当局事先 通知他们不要进行过激的活动。

  共同社分析称,自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以来,中国领导层着手改善对日关系,采取了克制性姿态,对民 间对日抗议活动加以了限制,试图防止再次出现如2005年那样的反日游行。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了日本前首相中曾 根康弘等各界约200名人士访华,向中国国民显示了重视对日关系的姿态。(发自东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