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剑:沈新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11:17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实习)戚永晔

  “铸剑是门学问,可以让人倾注一辈子去钻研的学问。每把剑从原料到成品需经过28道工序,但主要在浇铸、锻磨 、淬火、养光4道。”

  在沈广隆剑铺听沈新培大师侃侃而谈,让人有种跨越时空的错觉。多年的铸剑生涯让沈大师老而弥坚。身体硬朗、说 话铿锵有力,完全看不出已及耳顺之年。

  而他一生的历程,也像是经历着浇铸、锻磨、淬火、养光的过程。

  浇铸:家学高古渊源深

  杜甫曾经说过:“作诗本吾家事。”那是因他有个会作诗的爷爷杜审言。但如果他看到了沈氏五代铸剑的家学渊源, 也许会改口说:“铸剑乃沈家事。”

  沈新培说,早在清咸丰年间,他祖爷爷沈朝庆的沈家铁铺就在当地有了名气。虽然当时沈氏铁匠以打农具为主,但已 经从打农具的经验里总结出一套打铁的诀窍,练下了打剑的基本功。

  厚积薄发,在积累了一代人的打铁经验之后,沈新培的爷爷沈庭璋于光绪十八年(1892)挂牌开创“沈广隆剑铺 ”。

  因为沈氏打剑功底深厚,又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将原始的土钢铸造改成纯钢铸造,所以打出的剑在当时质量上乘,一 时声名雀起。

  “我爷爷打出的剑,曾创造出洞穿3枚铜板,敲断对手宝剑的记录。解放前后,我们‘沈广隆’还曾为蒋介石、毛主 席等多人铸剑。在剑界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声誉。”谈起家族的辉煌历史,沈老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就好比钢水炼出来就被浇铸进了剑模子。”沈新培这么总结家庭对他铸剑起步的影响。

  锻磨:香火单传只一门

  “其实小的时候,父母亲想让我走读书当官的道路。”沈老眯起眼睛,仿佛在回忆一个很久远的故事。

  “可是生在这样的家庭,血管里流的都是铸剑的液体。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在剑炉旁边看大人打剑。别的小孩看一 会就玩别的去了,我还是痴痴盯着,一看就是半天,大人们都说‘这孩子是个剑痴’。后来读书了,可我对学堂里教的东西没 兴趣,常常逃学回家看大人打剑。父母亲一心想要我好好读书,怎么能容许我这样老是逃学。有一次我又逃学回家看打剑,我 爸发了狠,痛快地打了我一顿,还亲自拎着我回学校。没想到第二天我又逃学回来,跑去叔叔家看打剑了。”

  谈起这些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的往事,沈老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

  一家人就这样被“小剑痴”沈新培弄得哭笑不得。没多久,沈新培的父亲沈焕周觉得“小剑痴”心思不在读书上,就 干脆把他从学校里接回来,专心传授他造剑手艺。这一年,沈新培小学还没毕业。

  “俗话说,‘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我刚开始学打剑的时候,手艺不精,胆子挺大,为此不 知道犯了几回错,挨了父亲几次打。”沈老饶有兴致地讲述着当年父亲传授他手艺的点滴。

  就是在那段苦乐相交、有着梦幻般色彩的少年岁月,培养了沈新培的铸剑功底,正如经过了千磨万锻的宝剑,日后方 得以成其大器。

  淬火:百尺竿头路未尽

  “我只有小学文化,所以打剑打到一定程度,就明显感到底气不足了。”沈新培实话实说,非常直率。“要成为铸剑 大师,肚子里必须有货,眼界必须宽广;否则,就永远参不透剑的真谛,顶多只能算个剑匠。”

  1983年,沈新培离开龙泉剑厂,开始重振“沈广隆剑铺”的招牌。但这时剑界的技术水平和材料质量都远远超过 祖辈时代。再想做造剑界的领头羊,已是千难万难。沈新培虽然在工艺上开发创新,改进磨剑手法和淬火方法,但仍旧不能让 打出的剑一鸣惊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蹉跎后,沈新培把眼光瞄向了剑的文化内涵:他研究篆体字帖,把龙飞凤舞的意蕴融入剑饰雕刻 ;他研究《介子园》等画谱,把古画的风骨结合进铸剑;他甚至还研究《周易》、八卦图腾,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道铸剑, 使宝剑天生有了刚柔相济、并吞六合的气势。

  无疑,沈新培开创的“文化铸剑”道路得到了成功。几十年的学术和技术双面钻研让他从铸剑匠蜕变成铸剑艺术大师 —一个集锻造、金加工、冷冲压、金属雕刻、特种热处理、艺术木工、书法、绘画设计于一身的大师。所以他铸的宝剑,既有 古剑风,又有新创意。

  如今的沈新培常常拿自己的经验告诫儿辈们:“只有注重自身的文化涵养,才能让宝剑也沾染上文化气息。就如造剑 的必备工序—淬火,必须经历水火交融,接受各种人文环境的熏陶,才能真正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养光:龙泉千年铸剑魂

  1988年,“沈广隆剑铺”被列入“中国百年老字号”史册;1992年,沈新培本人亦被录入《中国人物年鉴》 。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词称誉沈氏宝剑:“剑气冲霄汉,青光照人间”。著名武术家邵善康亦赞词:“试锋昔传欧 冶子,论剑当推沈广隆”。

  如今沈氏铸剑已是声名在外,但沈新培却激流勇退,把剑铺当家人的位子让给了他儿子沈州。他说:“我儿子像我, 对铸剑有兴趣、也有悟性。从小我就注意培养他铸剑的手艺。我常常想啊,祖辈三代的手艺传到我手上,绝不能失传。今天我 总算能放心地给列祖列宗磕个头,告诉他们我家小猴孩儿已经被我培养成第五代传人。”

  但退居铸剑二线的沈老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把生活重心转到了培养新人上。除了儿子沈州之外,他还向更多的人宏扬 龙泉剑道,对年轻人提出意见:“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环境好,文化底子扎实,是我们那辈人不能比的。但他们缺少磨砺,就 好比一块没有经过锻磨的剑铁,再怎么淬火养光,还是不能成为宝剑。”

  就龙泉剑的发展和未来岁月的打算,沈新培说,“龙泉人要珍惜祖先创下的这块名牌,绝不允许个别人粗制滥造,败 坏龙泉剑的名声。我个人想在有生之年写一部铸剑的书,把铸剑心得留与后人,弥补龙泉有剑无书的缺憾。再就是铸一把一吨 重的巨型宝剑作为龙泉天下第一剑的标志。如有可能,我还想筹建‘龙泉剑文化园区’。”

  结束本稿的采写后,观察记者试写了一首七绝送给沈老:“家学高古渊源深,香火单传只一门。百尺竿头路未尽,龙 泉千年铸剑魂。”沈老看后连连说“好好好”,并欣然送了一个题目:传承文化,锻造未来。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