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与防: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14:17 南都周刊

  李耀楷的最新发现是,这鬼地方,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怪事”每次都发生在夜里。

  作为砖窑厂里公认的第一打手,陈志明负责每天夜里反锁工棚,并在屋内看守奴工。然而年后的3个月里,至少两次,穿在门上且连着锁头的钢丝断了,他猜测是有人想趁夜逃跑,然而查不出到底是谁。但单股的钢丝从此变成了4股。

  第一次下手的其实是李耀楷。

  “我从砖机旁边的工具箱里偷了一把钳子,藏在身上,夜里想掐断钢丝,弄到一半,陈志明醒了,我赶快钻回被窝,才没被他发现。”功亏一篑的李耀楷转天偷偷把钳子码进了砖胚子中间的夹缝,炼化了。当天夜里没人醒来,李耀楷至今也认为没人知道自己曾经的行动,当然,事实上那只是他自己那么认为罢了。

  其实是有人知道的。

  庞飞虎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砖窑里的好友肖卫东借鉴了李耀楷的方法,然而此时的钢丝已经换成了4 股,“难度大多了。”庞飞虎说。庞飞虎夜里看着肖卫东用偷来的工具“下手”,然而,在弄断了其中的两根时,住在小屋的陈志明又醒了,肖卫东赶紧藏了起来,同样是越狱未遂。

  奴工们的逃跑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暗中的逃与防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直在进行着,有计划的逃跑未遂,远远比成功的次数多得多。

  直到被解救,李耀楷都在悔恨自己不该轻易向别人“交底”,尤其是刘东升这样的人。严酷的现实让18 岁的李耀楷早早体会到了“城府”的重要。

  “如果不是刘东升的告发,我可能早就成功了。”李耀楷至今记得自己刚到窑厂时和刘东升的对话:

  李:这活太累了,干不了。

  刘:是啊,那怎么办?

  李:咱跑吧。

  刘:怎么跑,没有路费,出去也跑不远。

  李:没事,我有身份证,往银行办张卡,让我家里给卡上汇钱不就有了。

  刘:也是。

  很快,李耀楷的计划被告发,刘东升自告奋勇担负起加强看管李耀楷的职责,这让李悔恨不已,很长一段时间,他再没有机会逃跑。

  事实证明,所有人都想逃跑或是正在筹划逃跑,李耀楷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后来,每次和别人私下里商量都要先试探一下,最后也互相嘱托跑出去一定报警。也有人成功过,可惜警察一直也没来。”互不信任的现状让奴工们尤其是李耀楷心灰意冷。

  “我就跟那些老工人说,你们怎么傻得和猪一样,不逃跑还不报警。”庞飞虎气那些有权到村子里面买东西的老工人不干人事。

  在王孟印象中,自己并不那么成功的逃跑换来的是一顿顿毒打,而李耀楷的手段也未必比自己高明到哪里去,“他逃跑前都先把自己新衣服穿上,一下就让人看出来了。”他这样评论道。

  在李耀楷看来,自己之所以没能跑出去,着实和刘东升有关。

  “第一次,晚上出砖,我的脚被砖砸伤了,我就坐到了一边,周围没人,天色也很暗,那次的机会太好了,可刘东升跟衡庭汉说,我有逃跑的想法,随后就被看管起来,那次机会就错过了。”

  很快,李耀楷又迎来了一次机会,因为刚刚下过雨,粘土非常湿重,使得传送带容易“卡壳”,李耀楷和庞飞虎负责到靠近砖厂边缘的传送带远端刨湿土,机会在一次来了,但李耀楷还是要比刘东升晚了一步,刘再次提醒衡庭汉,李的计划也随之胎死腹中。

  3个月中,李耀楷不停策划着逃跑,也不时看到王孟、宝鸡娃、张银磊、申海军逃跑失败后遭到的一顿顿毒打,“我从一开始就想着怎么跑,没有一天不想。”

  相比不到20岁的李耀楷、王孟、庞飞虎们,一些老工人的招数让这些孩子大开眼界,一个叫张强的老工人,经常找包工头衡庭汉借钱买烟,还协助衡庭汉管理新工人,在借了十几次钱之后,张强暗中存出了路费,一次借出去买烟的机会,再也没有回来,这让李耀楷们钦佩不已,显然,这样的城府与阅历并不是少年奴工们能够具备的。

  幸运的是,正当李耀楷准备冒险实施自己的第五次逃跑行动时,广胜寺镇派出所把所有人都救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