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情报告:物质时代的爱情与婚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16:4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实习) 刘 静

  过去20年,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浪潮喷涌不息,浮躁与创新,功利与务实,娱乐与跳跃,我们身处的时代正在像万花筒一般,展示着一幅幅抑或黑白抑或彩色的图景。

  时代的特征来自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吃、穿、住、行,一切都在悄然改变。而我们的婚姻,作为维系社会男女的惟一合法体系,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婚姻关系正在形成,它不再只是你侬我侬、两情相悦的诗意画卷,也不再是纯粹的爱情结晶,金钱、利益、权力、欲望,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承载于婚姻之上。

  于是,物质主义,成为了现代婚姻的一个关键词。

  爱情是账单,婚姻是跳板

  不知从何时起,看一个人有多爱你,就看他肯为你花多少钱,这似乎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钱的确是一块试金石,不管男女,如果肯为爱人撒下大把大把的钞票而毫不心疼,或许就可以证明:这个人很爱你抑或很重视你。

  恋爱消费,是每个在热恋中的男男女女不得不支出的一笔开销。而由于男性的社会角色影响,这笔开销常常由他们买单。

  小林和女友刚相识半年,正处于恋爱的“沸腾”阶段,两人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形影不离。恋爱固然甜蜜,然而看着一天天瘪下来的钱包,小林不免有些为难,于是他认真地算了一次账:

  星期一:下班后到一个爵士酒吧,聊天喝饮料,花费:85元。

  星期三:买到了女友喜欢的手镯,送给她作礼物,花费:150元。

  星期五:下午双双提早下班去逛街,女友收获一件无袖短

连衣裙、一双凉鞋、一瓶防晒霜和一个挂件,她只要我送其中的防晒霜,价值:260元。晚上吃日本料理,花费:60元。

  星期六:因为周末的关系,请女友吃了一顿好的,在一家宾馆的西餐厅,花费:200元。接着看了一场50元钱的电影。

  这就是小林一周的恋爱消费,共计:805元。相比于一个月三千来块的工资,这个答案,让小林不禁一阵心惊。

  据调查统计,恋爱消费已经占据了年轻人日常支出的首位,平均一对恋人一个月的恋爱消费在一千元上下。看电影、下馆子、泡吧、交通费、通讯费、鲜花礼物,这些一般恋爱模式所必备的交往项目,少则三四十元,多则高达上千元,它们随着爱情温度的上升,也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顶峰。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金钱代表我的心。爱情与金钱,真是一对永远都纠缠不清的冤家。

  金钱为爱情加分,制造了浪漫和快乐,但它冰冷的外表,也让爱情和婚姻变得实际和功利。

  相亲大会,是都市剩男剩女们的狂欢盛宴,然而,车、房、存款,却是横在男男女女之间的一面高墙。

  今年28岁的张丽是杭州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她对配偶的要求不仅仅是名校毕业、身高1.75米以上、相貌端正这些外在条件,还要求必需有100平米以上的住房和不少于20万的存款。带着这些条件,她在骄阳下苦等了一天,可是合适的人选始终没有出现,但张丽还是充满着希望,不愿意作出任何条件的让步。

  翻开报纸上大大小小的征婚广告,男性无一例外地都会写上“有房有车”、“家产百万”这些物质条件,目的无非是吸引女性的目光,而关注的眼球率也的确随着这些资产的上升而节节攀升。

  征婚广告从80年代的“兄弟四人、房八间、每月工资80元、热爱工作”,到现在的“英俊潇洒、年入千万、商界风云人物”,富有是变化的核心。一批又一批的时代富翁富婆纷纷加入了征婚行列,利用手中不菲的资产和资源,打造着精美的征婚广告,希冀找到“心中的那个她(他)”。

  然而,那个她(他)却不是这么好找的。富翁富婆们既然占有了社会资源的大头,他们当然也希望找到一个同样稀缺的“珍品”伴侣。2004年,一则登在北京某报纸上的征婚广告引发了一阵舆论狂潮。

  男方条件的确出类拔萃,“男,未婚,汉族,70年代出生,1米7余,硕士学位;私企总裁,年入千万,资产过亿,现居上海”,而对女方的条件也不低,开出了“7不要”清单,“观念前卫、行为出位的性经历者不要”、“奇装异服、举止另类的‘哈韩族’不要”、“娇生惯养、自视清高的傲慢千金不要”、“风风火火、拼抢风头的‘女强人’不要”……末了,还附加了一句最重要的—“冰清玉洁,无性经历”。

  对于如此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要求,舆论一片哗然,大多数人抱以反感的态度,发出“有钱就了不起啊”的呼声。但无论舆论的声音如何,短短几天内,仍有上百女孩伸出了手中的橄榄枝,此起彼伏地投怀送抱。

  颇为有趣的是,由于其中的“无性经历”一条,竟然引来了不少学生前来应聘。一名自称在上大二的女生,认为自己符合该富翁的征婚条件,但又想好好学习,希望能和该富翁先接触一下。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在网站上留名为“好女孩”的女子,自称是一名高中生,留言竟写着“真的好喜欢你!”并称非常欣赏这位大胆表白自己心思的富翁,如果不是因为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一定会报名应征。

  一方要年轻貌美,一方要丰厚物质,一场又一场的交易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如果说女学生们还是想正儿八经地找个丈夫,只是被物欲撞了一下腰的话,那么另一种类似于古代养小妾的方式—包二奶,则实在是这个时代的无奈。

  提起“二奶”,应该没有人会不知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人打起了“饱暖思淫欲”的念头,于是纷纷开始寻找知己,过起了形似重婚的“完美”生活。

  位于深圳的下沙村,曾经是盛极一时的“二奶村”,由于其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一大批香港富商来此为情人安营扎寨。这些香港富商们出手阔绰,为年轻女孩们编织了富足生活的梦想,而女孩们也从钱当中,得到了物质的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奶们也从“懵懂”的初级阶段,走向了成熟。新一代二奶们更为“职业化”,她们对同居对象不抱有任何婚姻的幻想,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于是她们隐姓埋名,背着父母和朋友,安心地活在“大奶”的阴影之下。

  阿艳今年30岁,长得高挑,面容、皮肤都很好,是某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月收入3000余元。她在工作中认识了本单位的一位经理—40多岁的东南亚华侨。就这样,阿艳辞了工,很自然地搬到顶头上司那套豪华住房里,做起了职业二奶。阿艳坦言,她与经理都受过很好的教育,两人在一起生活各取所需,十分和谐。她不会提出“正名”的要求,也不在乎“二奶”这个难听的称呼。

  二奶们之所以在现代发扬光大,位高权重的贪官可说是助了一臂之力。“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个伟大的女性”,套用这种说法,“一个贪官的背后,总站着一个或一群女人”也是一条真理。统计显示,中国已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1999年的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中,100%包养了二奶。

  二奶成为了社会上一道独特的景致,男人和女人各取所需,互不妨碍,而二奶们也对这种生活方式颇为满意,认为自己用肉体换取金钱,是一种合理的卖淫行为。

  2007年赵晓的一篇《婚姻,“长期性的卖淫”?》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大众的一片哗然。

  赵晓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婚姻已经成了许多女性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工作好不如父母好,父母好不如嫁得好,‘妻以夫贵’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婚姻很多时候成为通过批发的方式出售自己的一个漂亮包装而已,许多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长期性的卖淫’。”

  这篇文章的题目的确是唬人得很,但内容却也反映了实际的状况。如果婚姻失去了爱情的基础,变成了单纯的交易,试问,这种夫妻在一起生活的形式,和长期卖淫嫖娼有区别吗?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