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婚庆经济:“幸福行业”的纵向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16:4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戚永晔

  古诗云:“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中国人向来很重视“红白喜事”,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婚庆和送葬。特别是婚庆,更被看重。《醒世恒言》里写道:“小户人家办个酒都得破费千儿八百银子,何况是为官人家。”

  时光流转,很多历史的痕迹都已被岁月掩埋。但对婚庆的狂热追求一直深扎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经济再困难的人,轮到自家人结婚,总得上酒店“办几桌”;平时再吝啬的人,一碰上亲戚朋友结婚,无不“慷慨解囊”送上礼金,“这时候都不送,面子上不好看”。

  在当今这个追求经济效益、崇尚商机的社会里,商家自然不会放过婚庆这块“天然”的大蛋糕,所谓的“幸福行业”应运而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婚庆业界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办个酒、拍个照之类。在利润最大化前提的驱使下,婚庆服务变得更周到、更丰富、更商品化。

  实际上,新兴的婚庆产业就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它不仅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服务综合性产业,而且是一个消费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费且消费额高的产业。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婚庆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产品服务型商业模式,如独立的婚庆产品生产销售商、婚庆服务提供商等;一类是品牌型商业模式,如品牌连锁、网络营销;还有一类是整合型商业模式,如婚博会、结婚展等。

  那么,现今的婚庆产业市场到底怎样,目前还有哪些弊病,将来的前景又在哪里?

  市场:年轻人的产业,三千万元大蛋糕

  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记者走访了杭州几家著名的婚庆公司。杭州罗马假日婚庆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一”节期间的工作日程,提前半个月就已经排满。“期间我们大概要为三四十对新人策划婚礼。公司业务面向的是高端市场,所以收费自然也不会太低。不过我们为新人安排一整套的高质量婚庆策划方案,并以‘一条龙’服务打造婚庆品牌。”

  在杭州五月花婚庆中心、杭州风尚婚庆中心等大型婚庆公司,记者也了解到了类似情况—长假期间,婚庆定单已满。不少新人为了办一次风光、有面子又有特色的婚礼,肯花大价钱请婚庆公司全程安排。

  中国婚博会产业调查中心的廖俊国主任说,婚庆行业的火爆“已非一日”。一到休假日,婚庆公司都会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五·一’和‘十·一’这‘双节’,各大婚庆公司的场地、司仪、摄像师资源等就会出现短缺情况,不得不招聘大量兼职人员。

  廖俊国认为,婚庆行业的高速发展源自当代年轻人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婚庆之所以成为朝阳产业,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结婚的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人思想变化快、观念新锐,作为服务这一群体的产业,婚庆自然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年轻人对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的追求,直接影响着婚庆市场的走向。 “粗略统计,去年进入婚庆公司的新人比例占新婚夫妇的30%;而去年进入婚纱影楼的新人已从90%下降到70%。重视效率的年轻人宁可多花点钱‘一步到位’,所以传统的婚纱摄影等独立服务已经不如‘一条龙’的婚庆服务‘吃香’。”

  河南省婚庆服务业协会秘书长李建琪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婚庆产业已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所涉及的直接和相关行业至少有60多个门类,包括婚纱影楼、餐饮旅游、摄影摄像器材、各类家居用品、美容美发、银行贷款、保险

理财等,可以算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搞好了,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去年公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数据:全国每年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与结婚相关的费用达2500亿元。其中,88.40%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66%的新人将安排蜜月旅游。“一辈子就那么一次,掏这个钱,新人们愿意”。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则认为,25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还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实际数值应该等于甚至超过3000亿元。史康宁向记者提供了另一份新人人均消费结构表:影楼婚纱照3484元,结婚珠宝首饰5577元,婚纱礼服2007元,婚庆礼仪7610元,喜宴水平(不含酒水)1024元/桌,新居

装修56998元,蜜月旅游9227元,家用电器16680元,家具17494元,这些新婚消费已达139557元。这还不算新婚购车消费、购房消费。“数者合力,构成中国结婚产业的巨大潜在市场。其产业规模不可限量。”

  但在目前,这些足以让人咋舌的市场需求数据和巨大的产业链条,是被怎样的产业现状支撑着呢?

  弊病:与庞大的需求不相称,市场欠规范

  中国婚庆服务业协会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对婚庆公司表示基本满意的仅占10%左右。

  河南郑州一婚庆公司老总何辉说:“目前,婚庆行业无论在产业规模、服务水平还是品牌的号召力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序的婚庆市场与巨大的“产业蛋糕”形成了鲜明对比。

  造成婚庆行业的发展无序原因有很多,客观上来看,婚庆产业有着时间差分配不均的先天瓶颈。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就恨人员少,公司职员恨不得都长出三头六臂。平常的日子却没有事情干,整个公司都成了“闲置资源”。 “从行业角度来看,公司想要节省成本的惟一捷径就是人员结构兼职多、专职少,但这又造成了另一个后果—婚庆服务起点低,人员流动性大。”一位婚庆服务公司负责人不无苦恼。

  缺乏行业规范也是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婚庆行业的门槛比较低,上级部门缺乏统筹管理,又没有强有力的“硬标准”控制,只要会说几句台面话,懂点行规,有一台摄像机,掌握一点操作技术,便可以开张。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只有上海、河南和无锡成立了婚庆协会,其余地区婚庆行业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正是因为素质不高、缺少创新,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大范围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

  主观上来看,很多婚庆服务公司的服务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消费陷阱。

  首先在婚礼摄像上,一般有单机位、双机位、多机位现场切换等多种讲究。通常情况下新人们会选择单机位婚礼摄像。单机位婚礼摄像标价为300元左右,但在整个婚礼下来后,开销可能就远不止这个数了。300元通常是一定时限内费用,超过时限要追加收费。

  其次是素质高的司仪凤毛麟角。大部分司仪的说辞千篇一律,有的司仪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让婚礼大为失色。另一些司仪为了不被冷场,用低级庸俗的“段子”逗笑来宾,结果适得其反,让人反胃。有着另一个“资深司仪”身份的史康宁对此深有感触:“很多所谓的司仪,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不过把背好的台词在每个场合重复‘播放’,大大降低了婚庆的期望值。”

  另外,不少婚庆公司提供的婚车车源极为复杂,多为凭借各种关系临时找车充数,少数高档车甚至来自于揽私活的公车司机,这样遇到意外情况用车自然无法保证。

  刚刚在今年“五·一”结婚的企划师小张,就向记者反映了办酒那天被婚车租赁公司“黑”了一笔的过程:“当时我和老婆想难得结婚一次,租辆加长的婚车风光一把。跑了好多婚车租赁公司,对方的报价都在1400到1500元一天。但有一家婚庆公司却给了我们1000元的低价。我老婆结婚前是幼儿教师,夫妻俩都不能算太有钱,能省则省,也就订了这家公司的车。但在结婚当天,他们却告诉我‘婚车遭遇车祸’不能参加婚礼。要我们再加600元钱,换另一辆新车。当时亲戚朋友都等着了,不可能临时去找车。”就这样,小张被迫拿出1600元的高价租金。

  业内人士称,这类伎俩,常被一些不正规婚庆公司所使用,其本质就是利用了新人们的贪便宜和好“面子”心理,实施商业欺骗。归根到底,还是婚庆行业缺乏必要的管理约束所致。

  前景:多项措施跟进,跨行业联盟是趋势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迎来了建国后生育的高峰期,人口的出生率达到了21%。这21%的人口从今年开始将陆续进入结婚期,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市场发展空间。未来几年,这些“80一代”都将陆续步入婚礼殿堂,婚庆这块蛋糕,只会“越吃越大”。

  有人预测,未来5年中国婚庆消费额有望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未来5年将是婚庆产业的丰收年。所以,总体来说,婚庆产业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所以,现在整顿婚庆经济的发展,倡导“幸福产业”走向规范成熟,为时未晚。

  中原婚博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宋建勋,提倡以产业博览会的形式控制市场:“目前全国各地很普遍的‘婚典’、‘婚博会’活动,都旨在通过展示和推介名优产品和正规企业,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规范和净化整个市场。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婚庆行业的产业链,催化散乱无序的市场向规模化、正规化转向。”

  但实际上,成立几个婚庆协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把婚庆市场的潜力真正挖掘出来,带动相关产业的活跃发展,刺激和拉动消费,还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优化配置市场资源,以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来进行有序的市场竞争。要想达到更大力度的产业净化,国家相关部门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出台相关标准迫在眉睫。

  据悉,婚庆行业委员会去年已接受了国家民政部的委托,正在制定一个行业规范,涉及到婚庆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标准、考核、安全等等。这无疑为婚庆业界传来一个积极的信号。

  还有人提出了更先进的“主动规范市场”的手段,上海市场营销网“海派营销”首席策划钟明博士分析说:崇尚婚礼品牌、丰富婚庆形式和细化行业分工发展是近年来婚庆产业的发展趋势。要提高婚庆产品和服务质量,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是一条出路。具体操作中,可以以产品、服务为纽带结成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网链,用产品与服务结合的需求拉动型产业链,派生出多种产品与服务。最终在婚庆各项服务之间形成一个链条,商家共享资源。

  目前,已经有敏锐的投资者将目光放在了有关婚庆的各个商家身上,想通过“联盟整合”的方式将各个婚庆服务商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服务终端,直接推向消费者。河南省婚庆服务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李策认为:“市场化的问题必须由市场自身来解决。婚庆经济所涉及的直接和相关行业有70多个,几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正在一一与这些专业行业协会联络协商,争取用自身机构的优势形成一个链,把这些行业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婚庆平台。”

  据悉,以婚庆服务业协会的形式进行婚庆行业联盟整合,在国内目前只有上海进行了尝试。另外,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近来出现了一批以婚礼综合消费为主体的行业投资项目,并引入了先进的市场经营模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去年2月,为新人提供婚礼各个阶段服务的婚庆综合服务机构上海天意婚庆广场开始向全球婚庆企业招商。该广场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婚庆产业综合生态商圈,产业规划从多个角度实现婚庆业上下游的全面整合。开发商表示,天意广场主要借鉴了国外商社的模式,在一个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链,将婚礼各个环节的产业合作伙伴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了产业资源的整合、产业经营创新、产业资本运作等等。

  无独有偶,去年底,深圳世贸商城全面转型,转型后将成为深圳第一家婚庆主题商场,涵盖婚俗文化、婚纱摄影、婚庆宴席等等,即将开业的商场将提供“一站式”服务,所有与婚庆有关的项目都可以“足不出场”安排好。据悉,转型后的世贸商城铺位租金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开始看涨。另外,北京109百货也从去年底开始调整,将以婚庆、婚纱摄影及摄影器材主题广场代替百货业。业内人士还认为,婚庆行业打破无序竞争,充分利用资源,跨行业联盟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跨行业联盟,不乏这些成功范例。

  目前,已经有很多日、韩、美等国的婚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婚庆品牌,它们来势汹汹,主要争夺中国大城市的婚庆高端市场。中国的婚庆企业应及早在专业化服务上下功夫。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容,行业标准会逐步形成,婚庆服务的细化程度也将会进一步提高,未来婚礼产业化服务、跨行业联盟将成为必由之路。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