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至尊:平凡的人在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14:45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肖松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愈渐拉大,“慈善捐赠”——这个被称为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有力工 具,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熟悉并认同。

  今年早些时候,胡润公布的“2006年中国慈善排行榜”统计显示,中国慈善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从2003年 至今,榜上排在前50位的企业家,已经累计向社会慈善机构和扶贫组织捐赠近51亿元。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愿地 加入到爱心队伍中,帮人、助人、救人,谱写了一曲构建和谐世界、大爱至尊的“平凡歌”!

  不久前,记者走访了中华慈善总会等在京的一些知名慈善机构,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平凡人献爱心的真实故事,荡气回 肠,感人至深!

  神秘的“辛文”带出爱心大使

  去年4月28日,吉林省召开首届慈善大会,大会表彰了一批慈善爱心组织和爱心志愿者。然而,在这些受表彰的人 当中,却有一个名为“辛文助学会”的慈善组织没派人来领奖。至今,那面锦旗仍然挂在吉林省吉林市慈善总会的墙上。

  很多人好奇,辛文到底是谁?他(她)在哪里?这还要从吉林三中初三二班班主任徐洪艳说起。

  8月的一天,徐洪艳结婚了,她在学校附近的饭店办了几桌酒席。突然,有一个穿着破旧、但很干净的老太太出现在 门外。老人拽着她的手,硬要塞给她100元钱。她就是那个她曾资助过的辍学男孩的奶奶。但是,徐洪艳说什么也不肯收。 她知道,奶奶要扒10多天的白菜,才能赚来这些钱。

  徐洪艳原是吉林化工学院的特困大学生,她在读书期间接受过“辛文”的资助,被这种慈善的力量所深深感动,参加 工作后有了收入又去救助别的失学青少年。

  “没有辛文,我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也不可能成为一名教师。”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徐洪艳对前来采访她的记者说 。

  的确,如果不认识辛文,当她2002年1月31日晚上捡到1.49万元现金时,也许无法压制住狂野的心跳。那 时,徐洪艳正在读书,正在为新学期学费发愁。捡钱的那个晚上,她没睡觉,想了很多,顺手拿出日记本。她翻开扉页,扉页 上写着一句话:“人格是最高的学历。”日记本是辛文助学会送给她的。天亮时,她作出一个决定,把钱送回去。2002年 ,她因为拾金不昧被评为吉林市文明市民。

  这句话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2000年8月25日,徐洪艳接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署名“辛文助学会”, 问是否愿意接受他们的帮助。此前,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个喜讯只让她高兴了几秒钟。当时,她父母下岗,父亲得了脑 血栓,母亲卖菜、卖水果,刚够家人吃饭,弟弟还在上学。就在同学们去大学报到时,她还在顶着烈日卖雪糕、水果。晚上, 她只能躲在被子里,默默流泪,对于上大学,她几乎绝望了。

  也就在8月25日这一天,徐洪艳的班主任迟老师也收到了一封信,一封辛文写来的信。信中说:“近闻徐洪艳同学 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其家庭经济困难要辍学。若事实如此,我们愿意帮助她完成大学学业……说明:您找不到我们,有事 请与我们的爱心大使高喜文联系。”迟老师为学生做了书面证明,徐洪艳也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高喜文。

  可是,辛文助学会自身也遇到了困难。2000年9月18日,辛文给吉林化工学院领导写了封信,信中说:“听说 考入贵校的徐洪艳同学,因家境特困尚未入学,我们感到自己的乏力,极为愧疚,无法接受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现实。今年, 我们已资助20余名大中专院校双特生,计划并承诺资助其至毕业。现已没有经费再资助徐洪艳同学,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将 资助活动超负荷运转——带上徐洪艳同学,可是,我们一时筹措不到全部费用,故斗胆提请你们协调,我们暂为她交上其他费 用1000元,学费暂缓,先让她入校可否?”

  吉林化工学院领导读过信,非常感动。当天下午,徐洪艳迈进了大学校门。在楼梯的拐角,她看到了高中同学,她们 拥抱在一起。

  从此,她每周都能接到辛文的电话,鼓励她好学上进,别为学费分心。那年,“十一”假期刚过,徐洪艳就收到了辛 文写来的信和赠送的《现代汉语词典》、《牛津英汉词典》。信中写到了很多她想知道的事:关于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及需 要注意的事项,随信还寄来一张100元面额IC电话卡。最后,辛文要求徐洪艳及时查收每学年资助她的400元钱。

  10月11日,辛文在信中建议徐洪艳参加专升本函授辅导班,以便日后报考研究生。“如果你同意,关于考前辅导 费,我们替你请求培训学校免去一部分,剩下的我们替你交上。关于本科函授段的费用,我们替你交上一部分……”

  徐洪艳牢记着信里的话,按照建议,一步步学习,不管刮风下雨,从未耽误培训班补习。每周,她仍然能接到辛文的 电话,鼓励、安慰和建议,那是一位男士,声音温暖、宽厚。后来,也有女士打来电话,有时他们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

  她被辛文深深地感动了。不久之后,徐洪艳在学校附近的夜市举起了“义务家教”的牌子。有一天,她发现在人群里 ,有两个八九岁、衣着破旧的孩子久久地望着她,不敢上前和她说话。一问才知道,这是两个贫穷的孩子,有着和她相似的家 境。于是,他们建立了信任,她成了孩子的义务老师。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教师节那天,8岁的丽丽突然塞给徐洪 艳一支精美的钢笔。这事儿,让她有些手足无措,她了解孩子的家境,婉言谢绝。丽丽哭了:“老师,这是我用省下的饭钱给 你买的,你收下吧,一定要收下啊!”徐洪艳也哭了。大学期间,她义务做家教2000多个小时。

  徐洪艳说:辛文精神,就是接受爱,懂得爱,施行爱。2001年3月,她听说桦甸老乡宋晓宇、宋文波双胞胎兄妹 面临辍学,她拿出勤工俭学挣的2000元钱,捐给宋家兄妹。但是,宋家父母把钱退了回来,好言谢绝了。徐洪艳并没放弃 资助计划,不久她开始资助吉林市一名贫困学生。

  凭着刻苦学习,徐洪艳拿到了国家一、二等奖学金,加上勤工俭学的费用,她凑够了学费。2003年夏天,她大专 毕业,并取得了函授大本文凭,应聘了一些单位,但都碰了壁。当她再度迷茫时,2003年8月13日,一个熟悉的声音出 现了,“我们帮你联系了几家学校,你可以选一家去面试。”经过试讲、投票,徐洪艳成为吉林市第四十九中学教师(现在吉 林三中)。通过徐洪艳的推荐,每学期开学,辛文助学会在吉林三中选择10名双特生,每人捐助50元,用于购买学习用品 。

  对辛文的感激,徐洪艳一直记在心底。当时,她每月工资是500元,除了吃饭、零用,把省下的钱存起来,两年后 终于攒够3000元。其中,一部分还给了辛文助学会,另一部分还给曾经借钱给她的人。这3000元是当初函授大本的学 费,是这些好心人或资助或垫付的……

  曾经,徐洪艳到处寻找辛文,希望能当面说声谢谢。但她始终未能找到,过去的有些地址是虚拟的,而辛文助学会的 人也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就是“辛文”。她猜测,辛文可能是一个人、一群人,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是辛文,可能这个世界就 会变得更加温暖。现在,她决定不找了。她说,既然辛文要选择这种隐姓埋名的资助方式,一定有自己的原因。现在,她还能 经常接到辛文的电话。近年来,徐洪艳经常参加辛文助学会的活动。每次回来,她都会把见闻讲给学生听。她希望每一个孩子 都能感受到辛文,而这些鲜活的实例胜过枯燥的说教!

  “爱心救助车队”是这样建成的

  上学和当兵时多次感受到社会温暖,车祸中得到好心人救助,辽宁省葫芦岛市退伍军人张鹏事业有成后,怀着一颗感 恩的心自费组建了全国第一支民间的无偿救助车队——“爱心救助车队”。

  今年34岁的张鹏老家在铁岭,自幼家境贫寒,8岁时父母离异,是年迈多病的爷爷把他拉扯大的。上小学时,老师 和同学给予他很多帮助。为了生活,14岁时,张鹏无奈辍学,上街卖水果、青菜,养家并照顾爷爷。附近了解他的好心人看 到他如此年纪就知道养家,都很同情他,经常来照顾他的买卖,尽量来买他的水果和青菜。还有一些人逢年过节,主动上门给 他送来一些食品和衣物。社会上好心人的这些无声关爱,使张鹏幼小的心灵深受感动。

  17岁时,爷爷撒手人寰,张鹏成了个虽有父母却见不到面的“孤儿”。为了报答好心人,张鹏报名参了军。在部队 的5年生涯,因为无家可回,他没有回过一次家。逢年过节,看到别的战友和父母高兴地团聚,他总是想起自己的经历,想到 父母时更会偷偷落泪。部队领导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化解他内心的苦闷,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关心他。为了 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部队领导和附近战友还把他带回家一起过春节。在部队期间,他又学会了开车,掌握了一技之长,从此 张鹏总是寻找各种机会服务军营和战友,报效祖国和第二故乡。

  从驻葫某部转业后,张鹏在葫芦岛以打工维持生计。在此期间,他当过餐厅服务员,和朋友合伙开过洗车场和浴池。 由于为人诚恳实在,办事认真,再加上自己勤奋能吃苦,尽管没挣到多少钱,但他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从2000年开始, 他开始从事客车运输行业,从此以后在葫芦岛跟汽车打上了交道,车辆也是从无到有。几年来经过拼搏,他拥有了各种大小车 辆22辆,2003年组建了葫芦岛市鹏业爱心车队。

  爱心车队在组建时就遭遇了“非典”,回想起当年创业的艰辛,张鹏感慨颇多:“每次把学生准时送到学校、送回家 里后,我都会戴上大口罩去给车辆消毒,以保证学生们的健康。由于对消毒液等有过敏反应,每次打扫完卫生、给车消完毒后 ,我都会感到恶心和头晕。”凭着毅力和坚持,靠着热情服务、安全周到以及对学生们的关爱,张鹏逐渐站稳了脚跟。

  除了正常接送学生和一些单位通勤外,张鹏和他的爱心车队还经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他代 养恩人子孙,为贫困学校和贫困生捐款献爱心、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等,使得爱心车队在葫芦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6月29日,葫芦岛遭遇15年不遇的洪灾,当时正赶上中考,张鹏冒着大雨去拉应试的学生。当晚刚回到家,他听 说龙港桥附近灾情严重,正在紧急转移群众,急需用车。张鹏马上找来司机,启动大客车赶赴受灾地,把武警官兵们用冲锋舟 接出来的群众扶上车,送到安全地带。与此同时,他们还到受灾群众家中组织老弱病残者脱离险境,帮助转移物品,一直忙到 半夜。次日天亮,只睡了几个小时的张鹏和司机们又赶到受灾地,和官兵一起扛沙袋筑大堤。此时,张鹏自己的车库库房也被 水淹透,2万多元的汽车配件打了水漂,4万元正准备捐赠给贫困学校的书籍也受了灾。但他直到洪水撤去,才去收拾自己狼 狈不堪的库房。

  谈到为何要组建无偿爱心救助车队的初衷,张鹏眼里充满了诸多感激之情,他说:“我曾经在开车外出办事期间出了 一场车祸,被撞得变了形的车把我的双脚卡得死死的。一个好心过路人及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分别拨打了120和110 ,同时展开救援,最后和消防官兵把我成功救出。那个好心人连姓名也没给我留下就急忙走了。当时我就想,以后我也要像他 那样去见义勇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张鹏的车队建在葫芦岛市渤船家园小区,进出车队的道路是老城区通往新城区繁忙的公路线。张鹏为此还做过调查, 据估算,每天从此经过的车辆有万余台,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较高。由于救护车有时很难及时赶到,有些严重事故因没有目击者 及时报警,伤员难以得到有效救助。曾经参与事故救助的张鹏还碰到过这样的尴尬:他抱着血流不止的伤员要往医院送,可一 连拦了几辆车也没有人愿意停。

  靠白手起家创下了一点家业的张鹏,想到平时在目睹交通事故时一个个生命垂危的伤员因救助不及时离开人世,就会 感叹生命的脆弱,从而萌生了由自己被救报恩个人转为要感恩整个社会。

  想好了,说干就干。为此他在自家两辆汽车车身喷上“无偿爱心救助”几个大字,并简单配备了修车工具和一些常备 的急救药品,又将自己的电话公之于众。从此,他的两辆施救车将随时随地等待去救援。与此同时,只要在出车过程中,发现 了交通肇事或者是有急事需要救助的人,他就马上停车义务地施救。

  “救人会牵扯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在接到电话后将及时与110、119等相关部门取得 联系,然后和有关救援人员一起前往,以扩大救助范围,最大限度地救助伤者……”张鹏说。

  看到张鹏有如此义举,爱心车队里夜间兼职跑出租的司机和三轮车司机也主动地加入了这个无偿救助爱心行列,随时 待命。同时为确保车辆在此期间不发生故障,维修人员还集中力量定期对每辆车进行认真检修。

  为让更多的出租车参与到爱心活动中来,张鹏还希望通过当地媒体来联合与之志同道合的葫芦岛市有关部门和个人, 并准备向社会发出倡议:希望和他一样想感恩社会的志愿者能够加入到这个爱心善举活动中,共同为和谐社会作点力所能及的 贡献。

  慈善,就像一簇闪耀着人性之光的圣火,燃烧在每一个爱心人士的心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愿这簇圣火,最终 汇聚成整个社会的力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谐而且恒久的太阳!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12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