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化的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01:20 新京报
被异化的改革
   2007年12月10日,山西临汾洪洞县新窑煤矿,附近煤矿的矿工走向出事矿井,此次矿难中有105人遇难。本报记者 王申 摄

  苗元礼的妻弟张英武经营一家叫“老常洼”的煤矿至今,当地人称该矿年产煤在20万吨以上。杨忠华说,“现在可能他已转让了股权。”

  “成也改革,败也改革”

  苗元礼组织的矿权改革遭到质疑,有人认为,通过协议而不是拍卖进行矿权转移,如何定价是个问题

  苗元礼在任副市长期间,主持了临汾试点的“矿权资源整合的改革”。

  苗本人则是成败均因改革。

  改革起源于一场矿难。2004年4月30日,临汾市隰县一煤矿发生瓦斯大爆炸,36人死亡。在事故调查时发现,这处矿产产权构成异常复杂,4个矿井各有“老板”每个老板都向外层层转包,发生事故后不知道找谁来负责。

  时任山西省省长的张宝顺了解此事后要求临汾做试点,“明晰产权、整合资源、有偿使用、确保安全。”

  在苗元礼的主持下,改革方案很快出台。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政府对煤矿资源估价,然后由矿主一次性买断。第二,关小上大,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

  时任煤碳局局长的杨吉春认为改革根治了“顽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首先煤矿属于国家资源,不能免费使用。其次,煤老板买断矿产后,成为矿产永久性主人,对于安全设施就会增大投入。再者,门槛提高后,很多没有资质和实力的矿主就无法进行煤矿开采,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当时针对苗元礼主持的临汾市矿权试点改革,就有媒体担心,政府将资源一次估价卖断,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协议而不是拍卖进行矿权转移,如何定价是个问题。

  □本报记者 黄玉浩 山西临汾报道

  “协议转让价格合不合理?”曾有学者质疑,“官员绝对算不过企业,公家算不过私人,只有引入外部人参加拍卖,才能在竞争中体现出资源的价格。”

  两年后,临汾市的矿权改革得到肯定。

  2006年7月21日,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主管副市长苗元礼作为惟一一家地市级单位发了言。山西省政府发文要求全面推进煤炭企业整合。

  被异化的改革

  有煤老板称,哪些矿该关,哪些矿需要整合,苗元礼几乎说了算,他掌着我们的身家性命

  事实上,苗元礼推行的矿权改革实施后,曾在煤老板中引起很大反响。

  临汾乡宁县的煤老板赵成(化名)对这次矿权改革意见很大,“掏一笔资源费,永远买断开采权,就能杜绝转包了吗。那只不过是由向乡镇承包变成了向市政府承包罢了。”

  赵成2000年开始承包煤矿。他说,在2002年以前,煤炭价格低,那些村里的煤矿根本没人开采,那时承包特别容易,如果跟乡镇政府关系好些,都不用交承包费。也正由于承包费低廉,转包现象也就很严重。

  但是对于这次矿权改革,赵成认为也存在问题,“有关系的话,储量、生产能力、买断矿产的资源费都是可以做手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