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正传:原子化的消费者弱不禁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4:26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记者 彭晓芸

  受访嘉宾:杨凤春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院长

  银行的不宽容让客户有顾忌

  南都周刊:最近发生的“许霆案”,除了从法律角度引发广泛的争议,也引起人们诸多方面的思考。您在听说此案时,第一时间做出什么判断?

  杨凤春:我当时了解了之后挺明显的感觉就是,这种判决是迫使人把坏事做得越绝越好的一种处理方法,而不是鼓励人,让人一旦发现什么事情做得不好,做错了或者不对的时候,及时终止及时回头的一种处理方法。

  南都周刊: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

  杨凤春:我想原因很多,但对一个金融机构,对这一个银行来说,我想主要还是他们与消费者,与客户的这种不平等的相互关系造成的。就是说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他们认为都是天经地义的,而消费者不能做错。金融机构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消费者平等的甲方、乙方的位置上,而是一个超然强势位置来看待来观察来处理与消费者,与客户的关系问题,所以才会对自己的服务改进不在乎,对消费者,对客户的冒犯采取极其严厉、极其不宽容的态度。

  南都周刊:ATM机作为银行的一个延伸服务机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多数人仍然不敢完全依赖机器提供的服务,这是由于人与机器的沟通存在局限,还是机器背后的服务机构仍然无法让人们消除顾虑的原因?

  杨凤春:这个跟高科技没有关系,ATM机并不是中国首创使用,其他国家都有,这一类问题各个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出现过,关键是出现这些纰漏、失误之后救济机制怎么做,一旦事情发现了,如何分清责任,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才是关键的问题。好多人不敢用它或者对它存在顾忌是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之后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是一个救济机制的问题。

  救济机制的欠缺,在“许霆案”表现得很明显,司法机构无条件而且是毫不讲道理地站在银行一边,这哪里是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说保护客户利益。司法机构这么做的话实际上是鼓励银行你出多大问题都没有关系,别人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别人也不敢损害你的利益,因为司法机构会用强力来保护。所以人们对机器的不信任,关键的问题是救济机制的缺乏,就是说一旦出现问题了,要让利益受损的人有地方去说理,而且能够把理说得清楚。

  赤裸裸的人性对抗企业的贪婪

  南都周刊:您说到这个我们会联想起在本世纪初,美英等国家银行曾以经营费用上涨为由,提高服务费用,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对此,欧美国家很多金融专家站出来,指导人们在被收取了高额无理费用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情况则是,偶尔在ATM机上取到假币或者遭遇其它数额不大的损失时,往往选择放弃追讨,欠缺合适的渠道来保障个体的权益。

  杨凤春:对,是这样的,国外一些哪怕百年老店,数一数二的跨国公司在与消费者打交道时也极其谨慎细致。事实上,有些时候他们都下意识地把自己看成消费者的公敌,消费者总是把他们当成敌意对象来对待,所以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很低调或者说做事儿有所顾忌。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商家,尤其是垄断企业,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所顾忌,为所欲为。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国家的消费者是原子化的个人,哪个人遇到问题了你活该倒霉,就是和街头一个小摊小贩发生问题的话,消费者单个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弱势的,别说和有政府保护的垄断企业了。

  我们国家缺乏消费者保护的环境、组织,缺乏消费者保护这样一系列的机制。消费者在孤军奋战,都是在人性的层面上相互同情,就是消费者以自己赤裸裸的人性来对抗企业贪婪的商业性,这时候会看到上演很多让人们感觉到世风日下的、很恶劣的事情,呈现出人性当中很卑劣的东西。实际上不光是银行问题,我们国家的垄断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

  南都周刊:不光是银行,垄断企业都有这一类问题,这样说来,这里面还有体制的原因,就是这一种长期垄断地位造成的。

  杨凤春:肯定是体制的,但这个体制不是抽象和空洞的。在垄断企业具有自己巨大的垄断利益、独特利益的时候,也应当让消费者成为利益的主体。更重要的是让个体成为有能力维护自己利益的主体才可以,这就牵扯到如何让个体的能力放大的问题。你应当鼓励或者说允许消费者进行利益保护,这是一方面。另外政府在处理有关争议问题的时候不能不公正,公正不公正也不是司法机构一家说了算的,不是说你终审判了就判了,天理人心还是在的,应该考虑这一个东西。现在讲这个体制的话我想主要还是个体要有组织的力量。没有组织的力量我想谁也帮不了个体的忙。

  机构不说谎,情况会好转

  南都周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一定要打破垄断?

  杨凤春:我觉得打破垄断其实不是主要的,实际上这是个体和机构,甲乙方关系双方的权利平衡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垄断倒是其次,事实上目前我们国家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一些机构,现在逐渐也有一些其它成分的主体加入,但问题在于我们国家官商一体化比较明显,如果消费者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的话,再多的主体也会干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房地产市场就很简单,房地产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一个领域,现在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怎么样呢?

  南都周刊:政府在这当中是不是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杨凤春:我觉得政府是指望不上的或者说政府只是第二步的,主要的就是要让个体有能力保护自己。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最主要的是两个,一个就是他能够成为一个有群体的力量和组织。第二个就是社会的救济机制,就是社会得有一个比较好的讲理和评理的地方,这一个说理的地方应该是具有公信力的,应当是符合天地良心的。

  南都周刊:近段时间关于ATM的新闻不少,最为离奇的还是ATM机吐出牛皮纸。我们生活在这样充满机器和机构的年代。那么,扩展开来而言,现代科技如何成为众多公共机构的福音呢?

  杨凤春:技术和工具永远都是手段,是工具,它不具有主体性。我们看到的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内部的管理问题,实际上是他的主体的问题。如何让这些东西变成造福大家的好工具,我想首先要这些机构是切切实实对个体负责任,它和个体之间处于一个平权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先决的条件。技术问题永远会有,航天飞机上天还会有技术问题呢。

  南都周刊:可以说,恰恰是这种不对等导致了个体对公共机构包括公权力的不信任。解决这种不信任危机,要靠什么?

  杨凤春:不说谎。我想这些公共机构无论是政府还是这些垄断机构,要争取做到,花十年的时间做到不说谎。很难。我想如果他们不说谎了,我们国家新的环境就出现了。

  (本报记者邱春风对本文亦有贡献)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