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机器实在不靠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4:26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记者 石磊

  小时候听说外国的银行比粮店多,觉得这真是资本主义穷奢无度的标志。如今看看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不敢说银行多如牛毛,但能自动提款的ATM机数目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其数量绝对超过粮店了。

  不过,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内地,平均每百万人才拥有55台ATM机,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4台,更低于美国的百万人1300台。CTR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通过ATM机办理取款业务的比例高达68%,有人预测,200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ATM市场。可是,机器就是机器,有时也靠不住。

  ●ATM机都能吐出啥

  自从2007年年底许霆案引起广泛关注以来,这ATM机也真争气,1个月来不断变着花样吐各种新鲜东西出来,不过,你也不要真以为它会像哆啦A梦的百宝袋一样神奇,能吐什么出来,还是由我们银行老大哥们说了算……

  吐练功券

  据《新疆都市报》2008年1月5日报道,1月2日,家住乌鲁木齐70岁的老人胡得音木拜尔地·依明从银行中取出了一张“绿色钞票”,以为是新版人民币。后经辨认,是一张银行工作人员练习点钞时所用的练功券。

  吐牛皮纸

  《厦门商报》报道,1月13日,在厦门工作的朱波从ATM机取款1000元,可ATM柜员机吐出来的却是9张100元纸钞和1张与百元纸钞相仿的牛皮纸。

  吐白纸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07年10月30日,深圳的祝先生在单位附近的某国有商业银行ATM机上取款300元,却取出了3张与百元人民币大小相似的白纸,上面有“迪堡金融设备有限公司”字样,右下角还印有数字100。祝先生立刻打印了取款凭证,上面显示取款300元成功。银行称机器还处于测试期,祝先生等取到的纸张是测试公司装在里面的“测试券”。

  吐“假”钞

  据《新闻晨报》2006年7月26日报道,上海的袁先生反映在银行ATM机中取到7张同样编号的假钞。对此,该银行的工作人员称,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已经难寻当时现场录像,无法跟进调查。

  ●ATM机前都会犯啥案

  误装练功券或者牛皮纸啥的,在咱中国人的思维里,也算不了什么大事,再说银行有时候不还道了歉,也构不成多大的社会危害,毕竟ATM机吐出来绝大多数还是真金白银啊,所以,也就招了贼惦记着。

  抢劫

  今年5月起,央行宣布:将ATM机每日取款上限从5000元提高至2万元。这一本来让消费者免受柜台排队之苦的利民措施,但在抢劫者看来是另一种机会。2007年7月26日晚,广州市白云区一家建设银行ATM机前,一名取款者遭到3名男子劫杀后身亡。同样的案件发生在4个月前的上海。正在ATM上取款的一位女子被4名嫌犯抢劫并杀害。警方承认,在ATM机前抢劫的风险小于入室抢劫。

  调包

  2008年4月,李女士在北京市翠微路一ATM机查询一张工商银行信用卡余额,当她操作即将结束时,身后一名男子提醒她身上掉钱了,李女士看到脚下有十元钱,遂弯腰捡钱,当她刚拿到钱,身后便有人催促让她快点,李女士看到取款机的出卡口有一张工商银行信用卡。由于后面的人催得很急,李女士没有来得及仔细看拿着这张卡匆忙离开。后来发现自己拿的卡已经被人换成一张废卡。而自己卡内的钱已被人取走了2900元。

  偷窥密码

  2004年9月15日《东南早报》报道,泉州的黄先生来到九一街中国银行门外的ATM机上取钱。卡插进去之后没有反应,黄以为卡被吞,怅然离去,准备次日再到银行取卡。他不知身后有五个人已经有人偷窥到了他输入的密码,正准备把黄先生的卡取出来时被民警逮了个正着。

  这种作案手法是在ATM机插卡口内塞一条薄铁片,长度和信用卡差不多,一端握成钩状,使卡只能进不能出;中间部分贴上双面胶,用来粘住卡片;另一端贴上透明胶带,固定在插卡口外边。等事主操作后银行卡不能正常退出,事主误认为机器吞卡离开后,嫌疑人即在ATM插卡口盗取客户的银行卡,立即取款或修改密码后拿卡离开。

  提示转账

  2007年4月,湖南省嘉禾县发生了一起利用ATM机的诈骗案件:嫌疑人用胶带封住取款机的吐钞口,并在旁边张贴一张所谓的“提示”,其内容大体是:“如ATM机出现不出钞、吞卡等现象时,请速与提示中的电话(嫌疑人的电话)联系。”提款者一旦按提示电话打过去,嫌疑人就用电话指挥客户操作,使客户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卡上的钱转到了贼账号上。

  ●ATM机还出啥错

  吐白条

  《都市女报》报道,2008年1月14日晚上6点多,山东济南市民徐女士在东关大街某银行用ATM机存1000元时,屏幕上突然显示“机器故障”,吐出的凭条上,存款金额处一片空白。查询结果显示卡内余额没有增加。工作人员李婷说,自动存款机故障非人为可以控制,按照银行规定,她们会将因为机器故障没有及时入账的钱给客户补上。2008年1月23日的《南方都市报》也报道了深圳宝安区蒲先生在ATM机上存款遭到了同样的遭遇。保安让蒲先生填了一张客户投诉表,并安慰他当天已经有五六个客户存款时出现同类问题。

  聚宝盆

  年轻小伙许霆,碰到“神奇”的ATM机,提1000元卡里才扣1元,于是他不厌其烦地提了171次,拿到了ATM机变出来的17.5万,终因盗窃罪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很多人都认为量刑过重,近日的消息,许霆案一审被指草率,重审延后1个月。

  这不是唯一的“好事”。从湖南到宁波打工的唐氏兄弟在许霆之前同样没能禁受住“神奇”ATM机的诱惑,2007年1月28日晚7时,唐军在宁波市一台ATM机上,打算将弟弟唐光借记卡里的4.49元转到自己卡里,因为误输,4.49元变成49.49元,当唐军发现自己赚了45元时,又试着继续转账,每次转账成功后,卡上就会多出转账金额两倍的钱。当天晚上唐军共转账21笔,计225万多元。

  而事发后三天,唐军打电话到银行查询时,银行方面才发现问题。警方找到唐氏兄弟时,这笔巨款除了被他俩寄一部分回老家时,丢了一万元和用掉了几百元手续费和买电话卡充值外,基本没动。而2008年1月8日《新文化报》也报道过,1月7日晚,吉林延吉市两名在酒店学厨的小伙子到ATM机取钱,没想到余额为零的卡还是能源源不断地提钱出来,两张卡共提出了4000元。

  闹钱荒

  自从央行出台提高了每人每天在ATM机上提款的上限至2万元后,老百姓反映在ATM机动辄没钱可取的情况越来越多,也巧了,排半天队,终于到自己了,又没钱了,白给调戏了一场。据了解,每台ATM机的“肚量”并不大,一般都只可容纳20万元,而银行工作人员给ATM机续钱的时间手续有规定,所以,急着提钱的人只能瞪着ATM机的“大眼睛”干着急。

  2007年11月14日的《羊城晚报》报道,记者亲身体验了在东莞莞太路几家银行的ATM机取款,至少有1/3的机器没钱可取。也有不少群众至电本报表示,晚上也常取不到钱。对于这种情况,银行人士表示,因为ATM存放现金的量有限,如果当天有太多人到该ATM取钱,出现没钱可取也正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