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强与国家大剧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10:32 《小康》杂志

  ★ 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小康》记者 张志 李漠 王帆 李谟坤

  小康特约撰稿 卜大炜 芒刺

  吴祖强先生今年适逢八十寿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是向他最隆重的生日献礼。

  国家大剧院的开幕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大剧院的第一个开幕国际演出季刚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高潮,令人兴奋。在开幕后的几场重要音乐会上,有一位名人的身影频频出现,他的名字与大剧院密不可分,他就是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委员会主任吴祖强先生。

  国家大剧院早在1958年就有了规划,但在北京兴建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后,由于种种原因下马了。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做出过指示,国家大剧院在条件具备后还要兴建,地址位于大会堂西侧,这也成为了周总理的未竟之志之一。

  改革开放后,随着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个项目被重新提上了国家基本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曲折,这个项目一度受到质疑,一些人建议下马。在此关头,吴祖强先生为兴建国家大剧院奔走呼吁,他几乎年年在政协大会上就此事发言,力陈大剧院对于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他又一次作了有说服力的发言,这个发言被新闻媒体发表了,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将这个发言材料直接送到了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手中。最终,199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国家大剧院立项,并确定地址为周总理选定的地方。2000年,大剧院开工建设,成为社会生活中万众瞩目的焦点。吴先生为了大剧院的建设还曾两次写信给温家宝总理,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案。

  在国家大剧院建设期间,作为大剧院艺委会主任的吴祖强先生,从硬件到软件都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亲赴海外选购管风琴等设备。当大剧院行将完工时,又出现了大剧院是非赢利性经营还是赢利性经营的争论。吴先生在2004年政协大会上提出:“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文明的象征。国家大剧院应该建设成为我国最高艺术水准的演出基地、艺术创作基地和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因而,国家大剧院应定性为‘公益性文化设施’,不以赢利为目的。”最终,他的这些宝贵的合理建议都得到了落实,大剧院确立了非赢利机构的地位,从而为它今后保持国家最高艺术水准得到了基本财政保障,也使大剧院得以顺利开幕运转。

  国家大剧院的正式启用是几代文艺工作者、表演艺术家的夙愿。在首个演出季开幕的盛大时刻,诸多华人顶级艺术家的联袂献艺,确立了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的定位。管风琴在西洋乐器中有“乐器之王”(Primacy Instrument)的美称,开幕式音乐会上的两首乐曲令管风琴发出了我们自古先人所梦想的“黄钟大吕”之声,达到了“殿堂音乐”的境界。大剧院提升了音乐会的档次。国家大剧院将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以殿堂级的艺术水准,引领我们的演艺事业,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宏伟而富有艺术灵气的国家大剧院将逐步成为集演出、艺术教育、剧目创作、文化普及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文化艺术“航母”,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剧院。有人说,大剧院的成立立刻改变了北京音乐会市场的格局。

  国家大剧院从改革开放后再次立项、兴建到运转,前后经历了十多年,吴先生也为大剧院奔走操心了十多年。人们都说大剧院是吴先生“解不开的情结”,吴先生自己说这“解不开的‘情结’在我这儿也真是足足系了十年有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