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奥运政治工具化伤害奥运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0:31 青年参考

  文赫尔穆特·迪特勒、埃贡·弗郎克

  ::编译洪武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计算,奥运会通过电视、赞助、门票和专利等收入可以创收35亿美元。

  这也说明奥运平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于是有人把它当做经济实惠的“助跑踏板”。这些“踏板沾光者”利用“助跑 踏板”跳上奥运平台,为的是利用其吸引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的做法在原则上与赞助商毫无二致,区别只是他们是在免费 地使用奥运平台。

  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有人甚至利用奥运平台发出威胁或刻意施以伤害,为的是贯彻某种诉求,这常常是出于政治的 动机。

  早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德国政府就曾利用奥运平台进行纳粹宣传。1956年,荷兰、西班牙和瑞士曾以 苏联镇压匈牙利为由而抵制墨尔本奥运会。1968年,两名美国短跑运动员曾在墨西哥奥运会的发奖仪式上宣传其Black-Power( 黑人权利)运动。1972年,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劫持并杀害了11名以色列代表队成员。1980年, 65个国家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作为报复,苏联和东欧集团抵制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以伤害奥运会为目的就是“踏板沾光者战略”。无论政治动机“好”与“坏”,都无法改变将奥运会政治工具化的性 质。即使有着“良好的”政治目标,只要其目的是伤害奥运会,其做法就无异于“踏板沾光者”的战略。

  “西藏示威活动”的组织者正是出于“踏板沾光者战略”而期待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由于夏季奥运会即将来临,世 界舆论对中国的关注远远大于寻常。这些组织者知道,抵制奥运会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中国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于是,西藏示威者就把奥运平台的保护者——国际奥委会,与中央 权力的维护者——中国政府,推进到一场“声誉冲突”里面。通过国际奥委会,示威者能在多大程度实现他们的企图,取决于 中国中央政府愿为奥运会付出多大的代价,换言之,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承受“抵制”奥运会带来的后果。

  (::注本文原载2008年3月28日的瑞士《新苏黎世报》,原标题为《抵制奥运会是“踏板沾光者战略”—— 北京奥运会因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而被政治工具化》,瑞士是国际奥委会所在地)

  ::作者为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