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飞沙走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5:13 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吴芳兰/四川成都、理县报道

  一阵大风刮来,山开始冒烟,尘土随风飘起,接着是石头滚落的声音,所有车辆开始往后退。几分钟过后,滚石立刻 占了一小半路面,还有石头从山顶“砰砰”滚下,令人毛骨悚然

  雨越来雨大,过了泸定桥不久,水泥路忽然消失了,车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颠簸着,40公里的时速让人觉得随时都 有被甩出去的可能,下面是万丈悬崖和湍急的大渡河,静悄悄的高山之间看不见一丝灯光。

  5月17日,距离汶川地震发生5天了,虽多次抢修,汶川、理县以及下面的很多乡镇仍然没有信号。来自四川“代 维”公司的15辆车和湖北移动的7辆通讯抢修车带着基站、发电机等设备,向震中汶川挺进。

  当天下午三点,本刊记者随中国移动的抢修车队从成都出发,沿西线向汶川挺进。

  从未见过这样的路

  车队驶出成都,一直向南往雅安方向行驶。来自襄樊的罗晓军不时用相机拍下沿途的景致。

  5月15日中午接到命令后,他和其他来自湖北移动公司各地级市分理处的50个工作人员一起,各自往宜昌方向聚 集。他们以车为单位,每辆车配一个司机和两位技术人员,16辆皮卡车内装着15台小型发电机组、光缆盒等抢修器材以及 帐篷和食品,马不停蹄奔赴四川。

  在成都,来自湖北的抢修队分成几组分赴绵阳、广元等地,其中七组人马被分到汶川,罗晓军便在此列。与四川移动 公司当地的基站维护单位—— 成都军通公司一起组成一个22辆车的车队。

  慢慢下了高速路,过了西康大桥后车沿着河流行驶,两边山峦开始变高,透过车窗看不见山顶,设在两山之间的铁索 桥不时可见。

  大雨中,驶过康定跑马山,车上的人一起唱起了:“跑马溜溜的山上……”但很快沉默下来,坐在半山腰上行进的车 里,能清楚地直面近90度的笔直山峰。慢慢地,广播的信号没有了,一度连手机信号都消失了,大家似乎都屏住呼吸,唯有 22辆车的灯光在山间闪烁,绵延2公里。

  天已经完全黑了,只看见溅起的泥水打在挡风玻璃上。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大家开始给家里人报平安。

  幸亏有水电站,那透出灯火的水电站,几乎是途中唯一的人类痕迹,看到它,倍觉温暖。

  17日晚上9点左右,到达泸定县的泸桥镇,也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地方。小镇建在半山腰,前后房子的角度 在45度之上,沿街的几家饭店还亮着灯,车队决定在这里吃晚饭。

  来自各地的70多个男人,操着不同方言,发出同样的感慨:“没有见过这样的路”。

  军通公司总经理张亚,像个“马帮”中的掌门人,不时为大家打气。他对记者承认自己也没走过这条路,“是艰险了 一点,但只有这条路别无选择。”

  深夜遭遇泥石流

  一个小时之后,车队重新出发,道路更加艰难。过了晚上11点,大家睡意渐浓,为了安全,来自湖北的领队谢桂华 和张亚商量,“必须就地休息,不然要出问题”。

  晚上11点40分,车队到达四川康定县舍联乡一个叫江咀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亮着微弱的灯光,大家就地休息。谢 桂华下车查看了一下环境,发现车正好停在一个突兀出来的巨石下方。正准备让司机张立超倒车,一看,张已经趴在方向盘上 睡着了。

  18日凌晨1点35分,一阵猛烈的拍打车窗声把大家惊醒,张立超用湿毛巾擦了一下脸,这时前面的车已经开始发 动。

  “刚刚发生5.9级余震,还好吗?”1点43分,记者收到编辑部发来的问候短信。

  继续前行,沿途不断能看见水电站,中国水电五局、中国水电七局的牌子树立在路的两旁。

  2点40分,前方车队突然停下来,有人大吼:“泥石流!往后退,往后退!”车队开始急速后退,掉头,飞快地往 回开去。张亚后来说:“我看到不对,就下车去看看,谁知道一脚下去泥就陷到大腿,赶紧喊退。”

  车队退到水电站的宿舍区等候,大家全没了睡意,闭上眼睛仍然觉得车在行驶,雨打在车顶的声音特别刺耳。张亚带 着军通公司的人马,到附近一家水电站找来了挖掘机,开始清理路面。

  再次上路已经是4点半,仍然可以看见有泥石流在缓慢下滑,一块半个车大的巨石被移到路边。

  雨终于停了,经过孔玉乡的一个小镇,百余米的小街居然有宾馆和饭店。进入甘孜州,过了半小时天开始亮了,能够 看清楚车窗外山的轮廓,接近笔直的山居然是白色的。大家又精神起来,谈论起这些奇怪的岩石。

  早晨的阳光让人惊喜,6点天彻底亮了,似乎进入另一个星球:对面的山居然全是岩石,光秃秃的,只有零星的植物 点缀着,雾,像哈达一样,一缕缕地飘在高山之间。石头砌起的房子,像白色的城堡,屋顶还有几个尖角,铁索桥又多了起来 。

  继续绕行

  6点25分,看见一个“大渡河起点”的石牌后不久到达丹巴县城,一个建立在峭壁之间的小城。听说距离阿坝州州 府所在地马尔康只有180公里了,大家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似乎忘记了昨夜的惊险。车队停下来休息10分钟,大家开始拍 照合影。

  前行面临两条路的选择:一条是经过小金县前往马尔康,另一条是经过金川前往马尔康。询问停留在该地的几辆大卡 车司机,均说小金那条路不通,很多路段出现塌方,他们从汶川走到此地已三天了。

  这个消息无疑让大家泄气,没有选择,车队只能继续绕行走金川一线。早上7点到达巴旺,藏民区,两个小时后到达 金川,依然是建立在峭壁之间的小城,路口是一个“开发水能资源,造福阿坝人民”的巨大牌子。水电站仍然是沿途最主要的 风景,气温越来越低,穿上羊毛衫和外套都觉得冷飕飕的。

  大家对沿途的风景都丧失了热情,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路无言。好在中午11点,终于到达马尔康。长长的车队 在中国移动阿坝分公司的门口停了下来,等待阿坝分公司分配任务。强烈的阳光晒得皮肤痛,但很多人躺在车里、路面的草地 上睡着了。

  一楼大厅里,中国移动阿坝分公司副总经理泽朗登一脸疲惫地说:“阿坝地广人稀,3.8万平方公里,只有80多 万人口。汶川地震当天,阿坝553个基站中的286个基站被损坏。”

  他说,连续几天都组织大量人员到汶川、茂县、理县和黑水等重灾区抢修,“已经有超过500人次前往抢修,余震 和基站距离长,目前只恢复了60多个基站。”

  通讯抢修仍然十分艰难。泽朗登说,黑水已经通了,茂县仅有县城开通,汶川采用应急通讯和卫星传输设备可保县城 ,而距离马尔康最近的理县,虽然经过三次抢修,但强烈的余震又使得通讯三次中断,“仅有一部卫星电话指挥调度”。此外 ,多个乡镇仍然不通。

  “16日一个抢修者因被飞石打中而牺牲,另一人重伤。”泽朗登很伤心。但时间不允许悲伤,即使危险,也只能向 前,大家紧张讨论着如何继续抢修。

  飞石凶险

  18日下午4点,抢修的任务终于分派好:一部分人去理县,另一部分去汶川,车队开始兵分两路,分别向理县、汶 川方向挺进。

  在米亚罗镇,警察对进入灾区的车辆进行检查。小镇相对完好,不少司机在这里休息。这时来了4个理县人,说他们 要回家,希望我们的车能够搭载他们。车里已经没有容身的位置了,但他们坚持,最后迅速挤上了车后面的拖车里。

  31岁的祁生云是理县薛城镇小歧人,他和妻子都是羌族人,一个月前到阿坝草原上挖虫草,家里有三个女儿,一个 11岁在上小学,另外两个双胞胎女儿6岁,还有父母。“我们花了1000块钱包车到米亚罗,但车子怎么也不肯带我们去 理县。”

  经过三个黑漆漆的隧道之后,看到最多的是,从山顶滚落的石头一直到河底,路边的护栏被打成麻花。勇敢的修路工 人也只能把路上的石头清理掉,山顶的石头仍在滚落,而对面的大半面山都已经垮塌。

  到达古尔沟,这是一个位于两山河谷之间的小镇,似乎只能看到一半的天。小镇房屋基本完好,但能看见一些明显裂 痕,44岁的当地村民巴关说,地震时她在山腰,当时地动山摇,石头不停地往下滚,“我也一路往下跑,也没觉得害怕,反 正生死由命,我儿子在学校,得去找到他。”

  红叶电站再往前走,地震的痕迹已经十分明显。短短1公里就有3处塌方,横七竖八倾倒的电杆外层水泥已脱落,一 些未倒的摇摇欲坠,那些已被石头砸出窟窿的车子,仍满载人向马尔康方向行驶。

  车一直沿着河边走,两边是庞大而高耸的山,相隔几米就有大石头,那些山顶的石头,连同被连根拔起的树根,随时 都有砸下来的危险。但修路工人们为了保持道路通畅,冒着危险,不时清理路面的石头。沿途都看到挖掘机忙碌的情景,那些 专门死盯山顶的工作人员,不停挥手让车队快点走。

  晚上7点多,经过杂谷脑镇后,距离理县县城只有几千米了,两边垮塌后的山笔直的。一阵大风刮来,山开始冒烟, 尘土随风飘起,接着是石头滚落的声音,所有车辆开始往后退。几分钟过后,滚石立刻占了一小半路面,还有石头从山顶“砰 砰”滚下,令人毛骨悚然。

  车队决定原地休整。4个理县老乡坚决要下车,他们快速跳下车,说完“我们要回家”后,义无反顾向飞沙走石中奔 去,一会儿便消失了。又过了一个小时,情况未见好转,夜色中司机决定暂时返回。

  辗转马尔康

  19日凌晨1点,返回到马尔康,再次经过这里时,几乎找不到住的地方,县城所有的宾馆住满了前去支援汶川的勇 士们。最后在马尔康饭店找到两间每人20元的三人房,没有水也没有厕所,但大家已非常满足。

  沿河两边都是帐篷,当地人说,怕余震不敢回家。

  24岁的张军是重庆人,地震前到马尔康来办事。“现在我想回去,但回去不了。”地震后,从马尔康开往成都的车 就停发了,而之前的路线是:马尔康——理县——汶川—— 映秀—— 都江堰——成都。被迫留下的张军,不得已找了 份保安的工作。

  又经过了那个加油站,数小时前我们前往汶川的时候,在这里,25岁的陈发强央求带他一程去汶川。他称自己是汶 川县雁门乡索桥村人,地震时,他的父母、哥哥和弟弟都在家里,至今杳无音信。”

  陈发强在成都一家酒店打工,地震后的第二天,他和一个村的老乡从都江堰花了10个小时走到映秀镇,但当时映秀 到汶川道路不通,只好又走路回来,一直走到紫坪铺才坐车回成都。“刚才老乡接到电话,听说他母亲已经去世了,但我们家 人还好。”

  63岁的路业明是马尔康饭店的老板,他说,从15号西线打通之后,16日到现在,宾馆的400个床位都一直满 员,最开始是军队,现在是医疗队、抢修队以及运送物资的车辆人员。

  19日早晨醒来,本刊记者随行的车再次沿理县方向前行,不久到了一个叫卓克基的地方,各种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 已经排起了长龙,大家都在等待通行证。一位来自金川的警察张伦说,他是押送救灾物资的,现在警车都不能通行,他们已经 等了三四个小时了。

  忙碌的当地警察介绍,马尔康到汶川那条路已进入了大量车辆,加上道路经常被阻,因此需要管制。一位返回的司机 告诉记者,从古尔沟到汶川县城,整个路段都是飞石,还有塌方,“我的腿是软的,真不知道是怎么开过来的。”

  本刊记者返回时,走的是西线的另一条路:“马尔康——小金——宝兴——雅安——成都”一线,历时11个小时。 这条线路,虽然要翻过两座海拔4000米的大山,也有即将飞落的石头,但觉得比去时的道路安全。

  去时的那条路线,耗时20多个小时,是西线通往汶川的一条险途,即雅安走大渡河,经丹巴、金川再到马尔康。在 5月15日早上西线打通之后,这条红军曾经走过的道路,成为前往汶川的生命线,尽管这需要绕道约800公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