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孤儿的今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15:51 《法律与生活》杂志

  本刊记者/李云虹

  提要:在汶川大地震的突袭之下,许多人想起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特别是在那场灾难中失去父母的“地震 孤儿”。

  32年间,唐山大地震幸存的4204名遗孤,在五星红旗的护佑下,历经岁月磨砺,今夕顽强而乐观地生活着。

  2008年5月18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内,一场名为“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正在上演着。

  天津市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在晚会现场追加捐款7000万元人民币,帮助灾区人民重建“震不 跨的学校”。至此,他在本次抗震救灾中累计捐款达1亿元人民币。

  捐款人张祥青,正是唐山大地震中幸存的4204名孤儿中的一员。

  32年前,人类铭记历史的一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历史铭记 地球上的一个坐标: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里氏7.8级的大地震将河北唐山变为一片废墟。

  一夜之间,15886户的确家庭解体,4204名孩子失去了双亲,沦为孤儿。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 小的出生不过百天。

  1976年8月24日,地震过后第27天,中共石家庄市委决定创办“育红学校”,邢台育红学校和石家庄育红学 校收养抚育唐山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

  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身的石家庄育红学校,仅用1个月的时间便建成使用了。吃穿住全由国家供给的新型学校 内,最小的孤儿仅3个月,最大的也才15岁。

  当年9月8日,地震过后第42天,一辆载着800多名孤儿的专列从唐山出发,目的地便是育红学校。孤儿中有3 名仅几个月大的女婴,被校长董玉国取名为党育红、党育苗和党育新,被人们爱称为“党氏三姐妹”,然而,她们却并无血缘 关系。

  1980年8月8日,三姐妹中年仅5岁的党育红被奥地利人汉斯夫妇收养,远渡重洋,来到了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 维也纳。作为中奥友谊天使的党育红并没有更名,只是按奥地利人的习惯,在名字后面加上父名,叫育红·施耐德尔。

  如今已是30多岁的党育红毕业于维也纳时装大学的时装设计专业,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她能讲一口流利的德语,但却 不忘学习中文。

  党育苗和党育新在育红学校一住就是8年,从婴儿室、幼儿园到小学,她们脑海中没有“爸爸妈妈”的模样,唯有阿 姨、老师、校长的容貌,以及“党、国家、解放军叔叔”这些神圣的字眼……

  1984年6月,9岁的党育苗回到了唐山,并住进了社会福利院,由国家供养,读完了小学和中学。

  1994年7月,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灾模范红二连”光荣称号且从瓦砾堆中抢救出280名受难者的解 放军某团政治处主任吴兰恩把党育苗接到在河北涿州的家中。从此,孤儿党育苗有了个父母双全的家。

  1995年元旦,党育苗终于实现了少年时就已确立的人生理想,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卫生战士。今夕,这位 英姿飒爽的女兵正在革命的大熔炉里经受着锻炼。

  “党氏三姐妹”中的党育新在9岁那年,由姥姥将其接回位于唐山郊区的家中。她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费用均 由国家负担。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国家和家庭负担,她不想再升学了。在唐山纺织技校赵校长的帮助下,她成了该技校一名 不交学费的特殊学生。党育新在那里学习了3年,1994年毕业。

  震后,唐山市政府制定了一些特殊的优抚政策,对中学毕业后不再升学的孤儿,由劳动局优先安排就业,并尽量安排 到经济效益好且有食宿条件的单位。1995年4月,党育新来到了唐山市康复医疗中心,在化验室当化验员。

  党育新虽已回到亲人身边,但她始终没有改用原名,她说:“我在育红学校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党啊,亲爱的妈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党育新的今天。”现在的党育新在残联工作,同时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党育新认为,用了32年 时间,唐山就像美丽的凤凰,经历劫难而重新站起来,汶川也会如此。

  据了解,5月15日,党育新已跟随唐山市抗震救灾专家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奔赴重灾区。

  据记者了解,在石家庄育红学校,遗孤们得到了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辛勤抚育。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 照顾下,他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离开学校,他们或参军入伍,或考上大学,或被安排工作。

  直到1984年6月,最后一批孩子长大成人离开了学校,育红学校完成特殊使命,受命停办,改建为石家庄市幼儿 师范学校。

  从育红学校出来后,这批唐山孤儿,像撒豆一样落于各处。

  有一些孤儿因缺少正常家庭生活,社会对他们的帮助很难从根本上治愈他们的心理创伤。很大一部分孤儿过早结婚了 。

  1996年,在一份对736个谈过恋爱的孤儿做的调查中,早恋孤儿占42.1%,最早的是15岁。女孤儿19 ~20岁结婚的有65人,男孤儿21~23岁结婚的100人,总共165人,早婚人数占已婚孤儿675人的24.4% 。

  但更多的孤儿当上了医生、军官、记者、工程师、企业家、普通工人、个体私营业主。

  据有关部门统计,4204名孤儿中有近一半人成为各行业骨干。全国人大代表幺志义、唐钢首席科技专家张洪波、 河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立光等都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6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