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川地震移民调查: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1:01 新华网
地震移民乡关何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志杰/四川青川报道 青川县一度宣布,县城已经必须整体搬迁,离开地震断裂带。然而,青川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 在汶川大地震后72小时内,青川县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地震局前12份简报中很少提及这个高山深处的古老地区,主力救援力量5月16日进入青川,5月20日,青川被列入极重灾区。 直到6月4日,四川省政府网上的“四川震情动态示意图”上,依然找不到青川---这个截至6月2日死亡4695人、受灾面积最大的县。 每个村镇都有大量的伤亡,至少3万人彻底失去继续生存、重建的条件。移民的话题随之而来。 早在地震前,青川就至少有7.6万人需要移民,但是每年财政能给予基本支持的,仅仅是数百户。城镇更紧缺的土地容量、山民原本微薄的积蓄,尤其关键的是土地制度,使得他们移不下来,或者移下来也立不住脚。于是,农民们在高山上与脆弱的生态不断“争夺”。 大地震,将移民问题再次摆在25万青川人面前。首批3000名移民的成行,让当地的人们更期待明晰的未来。而对于全国而言,地震带的风险和重建的高昂代价,也令人警觉。 几乎所有房子都建在50度山坡上 从成都往北,经绵广高速,两个半小时后,抵达广元市青川县竹园镇。 直拔入云的高山,曲折深幽的河谷,由这里沿半山腰上的山路往西又两个半小时之后,才抵达青川县城。如果要去其他乡镇,则往往还需一两个小时;如果再去山村,则大多要弃车步行,要再花一到十个小时不等了。如果运气好,你可以遇到这里非常流行的驮马,省下脚力。 地质数据显示:青川全县73.8%面积坡度大于或等于25度,山脊此起彼伏,绵延不断,3000米以上山峰有8座,2000-3000米的有50多座。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491米。 地震前,很多成都人不熟悉青川这个名字,正如很多青川县城居民不知道青川有叫银洞村、白岩村的地方。 曲河乡银洞村的张昔兰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瓦片往下掉,地晃起来,感觉有人在底下狠狠地吼,我赶紧往外跑。”她一跑出来,房子就被倒塌的后山压得没影了。 “我跑到一个平地上,稍稍喘口气。”这块平地只有圆桌大小,两块巨石轰地一声砸在这个“圆桌”两边,张昔兰躲过一劫。她后来知道,一颗鸡蛋大小的石头砸死了一个老乡,她感慨着自己的好运气。 她继续往坡下跑---孩子还在邻居家,所幸,邻居一家相互抱着围成一圈,蹲在院子里,也安全。 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一个村民腿被埋着,全身青紫,气绝身亡。“他没什么外伤,我也奇怪。”张昔兰说。另一个人被压在石头下,哭喊救命,“我们在下面,崩塌后山势太高,一直爬不上去,硬是听着他疼死了。” “乡上的人到我们村来,在下面抬头望我们,哎呀,帽子丢掉了!”张昔兰说,这是当地人形容银洞村常用的段子---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建在50度以上的山坡上。她的奶奶甚至一直生活在崖洞---一片直立岩石向外凸起形成的一个容身之所。 地震过后,银洞村所有人都知道,这里再也无法呆下去了---所有可能建房子的地方都被彻底摧毁。 而外面的人并不清楚银洞村的惨况,几乎所有的村落都有人员伤亡,许多村落死伤过半,大多是留守家乡的老弱妇孺。 房石镇党委书记盛明伟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该镇有167人死亡,山体垮塌的滚石砸死在地里的农民,每个村都有一二十人死亡。6月2日,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说,青川县死亡4695人,受伤15453人,失踪124人。 “晚来的饿汉” 地震带来了大量山体崩塌、滑坡,受灾面积达到3269平方公里的青川,是本次地震中受灾面积最大的县,通讯断绝,而道路也塌方堵塞,灾情信息无法收集,使得决策者无法调拨足够救援力量进来。 地震之前,青川唯一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不知为何被调走,而防洪电台也碰巧坏了。青川与外界断绝联系。 5月13日下午3点,地震24小时后,广元市委宣传部长王振会走了17小时,带着第一批救援者抵达青川,当晚8点广元市长马华带第二拨人抵达,同时还带来了海事卫星电话。此时,青川已与外界隔绝30个小时。 这个时候只知道县城的情况,乡镇情况仍不明朗。 青川电视台记者步行到木鱼镇,拍摄了超过400名学生被埋的惨状和抢救场景。终于在14日下午3点通过唯一抢通的应急宽带传出了视频,随后,通过广元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渠道上了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 这一视频带来根本的转折,青川灾情开始为人所知。 5月15日下午1点,在道路仍未打通的情况下,温家宝总理从广元市中区三堆镇上船,通过白龙湖水面,抵达木鱼中学。 “温总理说,这里是四川北部重灾区,灾情很严重。我听到这句话后,感觉有救了。”青川广电局副局长韩顶清说,温家宝还特别强调,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偏远的山村。 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也抵达了木鱼:“青川是不知名的重灾区,晚来的饿汉。” 5月16日,大批部队开始进入青川,其中还包括日本和韩国的救援队。 已是震后第4天,而由于道路崩塌和泥石流,许多乡镇依然无法进入。红光、马公、石坝三个乡镇的干部走了4天,16日走到了县城。 5月25日16时21分许,以青川为震中发生6.4级余震。虽然新增数百人伤亡,但一些当地干部群众反而认为这是好事,因为“青川终于成为焦点,灾情得到重视了”。 本刊记者详细调查了每日进入青川的记者人数,在5月15日前,只有新华社和少数本地媒体到达青川,此后每日有数家媒体抵达,而在最大余震后的5月26日,至少20家媒体进入青川。 青川的偏远和最初的被忽视,使得当地救灾物资相对偏少。 6月1日,负责房石镇片区救灾的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金川对本刊记者说:“帐篷很缺,用彩条布搭帐篷容易漏雨,几次雨几次太阳就顶不住了,但彩条布也不够。”5月20日深夜,房石镇的道路才抢通,5月21日,才收到第一批救灾物资。 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 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甘、陕交界处,“鸡鸣三省”。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区域。 2005年6月29日,64个小时的强降雨,百年一遇的雨量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群发,2006年8月28日,更强的洪水袭来,25万总人口的青川5万人受灾。 这是一个需要对自然保持敬畏的地区。那半山、河谷随处可见、保留着滚落动态的陈年巨石提醒人们:这里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交界处,是地质不稳的地震带高山区,即便是此次的8级地震,对于这块山地来说,也并不特别令人惊讶。 2006年,成都理工大学受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委托,承担青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专家评价说:“青川县的地质地貌条件使得境内地质灾害点分布多、分布面广、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大、潜在损失严重。” 青川山地占总面积的88.3%以上,沟谷深切,地层以前泥盆系和志留系为主,各系地层大致沿构造线方向条带式展布,岩性以千枚岩、片岩、砂岩、灰岩为主,岩体风化破碎,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逐渐加剧,加之降雨的阵发性影响,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广泛,主要以滑坡和崩塌为主。 但是,青川多矿,许多地方从地名就可以管窥一二,比如金子山、银洞等等。青川矿山的开采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目前所知,青川有各类矿点70多处,主要有砂金、岩金、银矿、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蛇纹石、铝土矿、沥青矿、锌、铜、硫、煤等。2007年,武警黄金部队在青川隔壁的甘肃省文县阳山,探获一座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 这一消息让人们对青川矿产充满想象。在青川采访期间,不少群众都向本刊记者“透露”:也许比文县金矿更大的金矿就在我们这里。 当年的调查记录说,采矿采石、修建工厂、开挖爆破、乱开乱采、随意弃渣、毁林毁地、陡坡垦殖,严重破坏了境内原本脆弱的地质环境,特别是东南部沙洲、骑马、观音、楼子、建峰、金子山、曲河、房石及关庄最为突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频繁发生。 而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也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由于人口的膨胀、不规范的建房、坡脚的开挖,使山体总体失去平衡,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引致地质灾害发生。 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了山体的局部稳定性,如白龙湖库区周围的滑坡,其主要原因是白龙湖对山体坡脚浸润及冲刷。 2006年的这次地质灾害调查,共查出42个不稳定斜坡,分布于14个乡镇,确定了90个地质灾害高危险点,51个中等危险点。 调查认为,青川县共有146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其中紧迫点有90个,涉及农户284家,1149人。 农户大多非常支持搬迁,“也许,我们人类本来就不应该在这里存在。” 曲河乡百崖村两百多村民,一半遇难于地震。村民程步春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村里到乡里要走一个多小时,不断修路,但每年涨洪水又冲走了。今年上半年路刚刚修好,地震让两座山撞到了一起,他们的路就彻底埋了。 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说,这次地震后,青川形成了76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县城周边的三座大山出现了裂缝,后山狮子梁最为严重,被一劈为二,裂缝长达1500多米,县城北面的山体比南面整体下滑1米多,青川县城街面出现明显下陷和裂缝,有大量的危石悬吊在半山坡。 青川县一度宣布,县城已经必须整体搬迁,离开地震断裂带。然而,青川几乎全县都在断裂带上。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NGO联合办公室的最后一天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