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声记:大音失声的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17:49 南方人物周刊

  张晓舟

  功夫熊猫正在玩转泱泱中华符号帝国,而耐克前几天又在上海耍了一把中华功夫符号,让罗纳尔迪尼奥和少林十八铜 人踢球过招,桑巴足球大战功夫足球,这种吸引眼球的创意实在高明。阿迪达斯如果想比创意,可以让贝克汉姆和女子十二乐 坊或芳华十八一起踢一踢香艳绣球。

  我没有贬抑这些春色无边的民乐佳人的意思,谁不喜欢看琵琶女的纤手尤其是粉腿呢?女子十二乐坊做过日本的内衣 广告,芳华十八也曾在报纸上登广告寻客户,这都说明她们的老板或经纪人市场定位准确:为消费社会为流行文化提供养眼的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然而难道她们不养耳吗?没错,她们是音乐团体,而且似乎还是民族音乐团体甚至高雅音乐团体,但是认 真说到创作,她们其实并不如S.H.E或Twins。那只是借用了民族文化符号(民乐+旗袍)的流行音乐服务机构。这 没有任何不对,应当祝女子十二乐坊和芳华十八生意兴隆。

  但如果把这样的美女团奉为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不是太搞笑了?然而,张艺谋4年前的“雅典8分钟” 模仿的,恰恰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式的民乐粉腿路线,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经典符号。要的不是文化的创造,而是符 号的创意,虽说人多力量大,虽说重复就是力量,但你总不能把女子十二乐坊变成女子二零零八乐坊吧?

  我一位欧洲朋友在广州观看了专门举荐给他的中国音乐拳头代表芳华十八之后,困惑地问我:“我很尊重你们的热情 ,也尊重那些女孩的表演,但是你们的政府难道不知道这跟音乐创造没什么关系吗?我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了解中国民间的 传统音乐非常有力量非常丰富。但他们给外国人推荐的却尽是那些东西,难道他们真的以为那些能代表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吗 ?”

  我回答说:“对没文化的人来说,那确实就代表了中国文化,或者说,代表了中国的没文化。另外,也可能把你们当 成傻老外,只不过向你们推销一些中国旅游纪念品。”

  芳华十八是为欧洲贵客真弹真拉的,这已经很不错了。我是说,其实她们很习惯假拉假弹,坐在舞台上放CD。既然 大家就想找帮美女来养眼,那么谁会关心演奏的真假?

  希腊大作家卡赞扎斯基1935年在北平一位士绅家里曾亲聆一场“无声音乐会”:

  “大厅深处是由灰色丝绸做背景的舞台。演奏者到来,鞠躬,坐下。小鼓,中国的七孔笙,中国古老的箫。地上放了 一个巨大的有25根弦的琴,他们称为古筝。两个男孩擎着两根长长的笛子。年老的主人张开双手,作鼓掌状,但双手没有合 掌。那是无声音乐会开始的信号:乐手举起鼓槌,嘴唇凑近笛子,没有吹,手指却在笛孔上迅速动起来。一片寂静。鼓槌在空 气中上下飞舞,却不接触鼓皮;古筝手埋首于古筝,手指在动,偶尔停下,全神贯注,谛听无声之声。什么也听不见。好像音 乐会是在远处,很远处,在阴影中,在生命的彼岸举行,而你只能看到他们在演奏,鼓槌在绝对的安静中上下摆动。所有人眼 盯着乐器,沉浸在无声的和谐里。每个人都遵循乐师的节奏,自己补充韵律,音乐的无声无语在腹内翻腾。”(卡赞扎斯基《 中国纪行》)

  原来我们早就有假拉假弹的优良传统。这场无声音乐会本应写进音乐史乃至哲学史,让约翰·凯奇也坐在卡赞扎斯基 身旁。邻座的中国文人告诉希腊文人:“对一双久经考验的耳朵来说,声音是多余的。解脱的灵魂无须行为,真正的菩萨没有 身躯。”

  但对未经考验的耳朵来说,声音更是多余的。眼下正是大音失声的时代,正是失聪的中国。

  如果芳华十八的CD突然放不出来,或者音响出故障出不了声,那么那些美女们就可以一举再现1935年那场伟大 的无声音乐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