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佩斯居住过的道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12:49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杨东晓

  佩斯在中国的创作地,在不断的出现和否定中,2006年2月北京海淀苏家坨镇管家岭村一个小道观遗址的发现, 为这一文化追寻找到了答案

  法国大使馆的门打开了,三等秘书莱热一大早又要到城外去,他从紫禁城南边的东交民巷骑马出来,先奔西直门而去 。跨过西直门,那就是出城了。这匹名叫阿兰的马会带着他哒哒地走上一天,走到那个只属于他的道观里去——在北京西山附 近的一个高处,莱热不再是外交人员,他成为圣-琼·佩斯,一位在此创作长诗《阿纳巴斯》(一译《远征》)并因之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诗人。

  从1916年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三等秘书到1921年在二等秘书的职位上卸任离开中国,佩斯没有发表过一首诗 ,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他从不提及诗作。因此被一些法国的佩斯研究者称为戴着面具的诗人。

  上世纪80年代的寻觅

  由于这位三秘的面具戴得太久,太神秘,所以,只有他的仆人知道他离开北京城去了哪里,去做什么。因为仆人弗朗 索瓦在必要的时候,得拿着文件骑上马,找他批阅。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此地喜欢诗歌。

  90多年后的今天,佩斯隐居写作的那个清静处所,也因此变得神秘。

  第一位试图在中国寻找佩斯创作居所的人,是已故的武汉大学法语系系主任、法国研究所所长叶汝琏。叶汝琏早年授 业于北京中法大学,对北京周边有所了解,他根据佩斯全集中的描述圈定了佩斯郊外的活动范围,大致定位于海淀西北方向。 1987年,叶汝琏又委托关门弟子周家树落实佩斯当年的活动地点。

  周家树带着一个调查小组于1987年7月中旬,从武汉大学来到北京,根据佩斯出北京城后要走一天的路程,他们 寻访了昌平旧县、长城、十三陵、西山等地,还有些年岁很高的农民,依稀记得有些地方的确住过法国人。在西山农场他们碰 到了一场大雨,于是近在咫尺的妙峰山计划搁浅了,8月26日在农场逗留期间,周家树向当地的老人赵世林了解情况,抗日 时期大觉寺和周家巷一带,有一位法国大夫贝熙业,他原来是法国使馆的医生,后来自己出来开业。贝大夫经常给八路军和当 地居民治病,当地人在周家巷和温泉之间架了一座桥,命名为“贝大夫桥”以纪念他。

  周家树的调查小组又找到大觉寺,这里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地建在山坡上,能够看到北边的山沟,寺中还 有一处凉亭,与佩斯的描写相近,于是,佩斯在北京的创作地,就被初步定为大觉寺。

  可惜的是,此事尚未水落石出,周家树不幸在巴黎去世。周家树的“大觉寺说”暂告一段落。佩斯到底衷情于北京的 哪一块土地,他在哪里获得的灵感,又成了悬案。

  2008年9月,中法文化之旅丛书主编胥弋主编的《圣-琼·佩斯诗选》出版,欧美同学会、北京诗界将于9月1 2日拜谒佩斯在北京西山的创作地。

  被否定的各种说法

  法国前驻华大使毛磊是“佩斯迷”,他在任时也多次留意和寻找过佩斯的那个小小道观。毛磊曾经在1997年一次 佩斯国际研究会上说过,佩斯离城一天走到的那个清静的地方,有可能是潭柘寺。从1917年起,佩斯在这座山的最高处一 块平台上,租下一间小房子,旁边还有道士来往走动。而他则开始静下心来,走入自己精神与诗篇世界的最深处。事实上,毛 磊的“潭柘寺说”也不是正解,潭柘寺在北京城的正西方向,而不是西北,这里是皇家的寺院,而不是无名的道观。佩斯研究 专家叶汝琏先生说过,佩斯在自己的描述中,有时故意将寺院与道观混淆,为的就是不让人知道确切的地点。

  “从北京城到那座断了香火的道观,骑马需要一天的工夫。它建在一座小山丘上,从这个小山丘可以俯瞰那通往西北 边陲的丝绸之路。”这是佩斯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它成了90年后,探访他足迹的不多的线索之一。

  中法文化研究者、法国文化之旅丛书主编胥弋,在21世纪初再次踏上寻访佩斯创作地的路途。他于2000年创办 了中法文化之旅网,并且结识了翻译家叶汝琏先生。之后又将周家树当年的考察报告整理、发表在该网站中的圣-琼·佩斯网 页上。

  胥弋认为,“骑马一天的工夫”就排除了此前人们曾经探访过的香山和百望山,这二处离北京城也就半天的工夫。“ 小山丘”的描述排除了一些建在平地上的道观和寺庙,比如于贞志的“香山花园说”,“一座小道观”又排除了法国大使关注 过的皇家寺院,最关键的线索,是那句“一座断了香火的道观”,它排除了大觉寺和潭柘寺。

  最后这一排除,使得周家树多年前进行的探索又重新开始。

  周家树的报告在网上公布后,北京史地民俗协会张文大接到了秘书长常华交给他的一个课题:寻找佩斯当年居住过的 道观。2005年6、7月间,张文大开始在北京西北方寻找这一地点。他与老山友们根据文字记载中的方位、距离,把范围 集中在海淀西北部进行寻访。

  道观在21世纪被找到

  “接到这个课题后,我们每周六都到山里走一趟”,张文大告诉本刊,“2006年2月我们几个老山友又一次来到 西山,一位叫徐洪青的老农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张文大他们每到一处都会问当地居民,这里有道观没有,在海淀苏家坨镇 管家岭他们得到的是一个明确的线索,徐洪青指着面前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就是观儿岭。观儿岭下面小坡顶上就有道观” 。

  在一个被徐洪青的老辈人们叫做“外国地”的地方,张文大一行还找到了一块刻有“桃源”的巨石,但是“桃”字的 “木”字旁是写在“兆”字上面的,佩斯留下的法文地址中,有个译音:“TaoYu”,与此相近。

  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张文大面前的道观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但是从建筑基石上看,院落与毛磊大使对“桃峪观”的描 述非常吻合:一个已经在旷野中破败的道观,还能看出殿堂的台基,院内有亭子的痕迹,低处有一眼井,远处是村落。最明显 的一处特征是,正殿地基后果然有一棵老松树,但是很细。张文大很奇怪,如果是这棵松树,为什么1916年时就是古树, 到现在又经历了92年了,还这么细?后来仔细观察才发现,这是从石缝里钻出来的一棵树,可能是生长位置险要、土壤缺乏 的缘故。

  徐洪青所说的外国地,就在道观的东边,老辈人说是法国人修的房子,因为高大,所以村里人都把那儿叫做“大房” 。大房曾经是一座道观,后来那里还住过一家法国人,这位精通汉语的法国人叫蓝河海。不久前,胥弋发现在法国爱克斯-普 罗旺斯的圣-琼·佩斯基金会,所保存的佩斯藏书中有一本蓝河海的著作。这本书是由当年北京的法国人创办的《北京政闻报 》出版的,蓝河海在给他的朋友佩斯题写的赠言中写道:尊敬的阁下,请让我以一位老北京的名义,将这本书题献给您。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