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18:10  南方人物周刊

  甄炳禧

  《次贷危机阴影下的美国经济》

  尽管新兴经济体仍未完全与美国经济“脱钩”,但其抵御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冲击的能力和韧性明显加强,因而比过去 历次西方经济衰退所遭受的影响要小。

  其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新兴经济体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了生产率;二是资源生产国的国际收支和财政状况 显著改善;三是许多国家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四是不少国家外汇储备增多;五是南南经贸合作迅速发展,其国内需求增 长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最近发表的报告指出,在美国发生金融风波以及能源食品价格飙升面前,发 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迄今为止表现出韧性,美国经济放慢对它们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而“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 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发达国家,其强劲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美国经济下滑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来源:《求是》

  张文军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与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执政党及其代表人物接受媒体监督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和普遍现象,没有媒体监督的权力是不可想象 的。在中国,也许有人担心,如果媒体对党的机构及其领导者进行监督,会影响党的威信乃至党的地位的稳固。其实这种担心 是没必要的。如果党的威信和地位是靠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的优良品质建立起来的,它不可能因为某些媒体的批评监督而有所 削弱。相反,党的机构及其领导者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只会增加党的威信,有益于党的地位的巩固,常“打预防针”只会增加 “肌体”免疫力。

  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李春玲

  《我国社会分层研究30年》

  我国社会是否已形成了某种确定的阶级或阶层结构?

  给予肯定答案的一个典型代表是陆学艺等人提出的“我国社会十大阶层”。陆学艺等人认为,经过经济改革以来二十 多年的社会经济分化,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个正趋于稳定化的阶层结构,社会成员分化为十个阶层。李路路、孙立平等采用 “结构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再生产”这些概念来表明当前我国社会已形成稳定的阶级阶层结构,并且这一阶级 阶层结构将被延续下去。

  李强等人则持相反观点,他们否认我国社会已形成阶级或阶层结构,他们强调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分化的碎片化的特征 。李强等人认为,当前的社会分化是一种多元的、相互交叉的分化,它并未导致界线分明的阶级或阶层,当然更不可能形成确 定的阶级阶层结构,最多出现一些利益群体,而这些利益群体在不同的分化坐标上是相互交叉的,它们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不 可逾越的分割界线。传统的几大阶级或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被分化为许许多多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如同 一个个的碎片,而这些碎片并未显示出集聚为几大阶级或阶层的迹象。李培林等人发现,依据客观地位差异所划分出的阶层与 人们的主观地位认同不一致。因而,他们认为,人们在主观层面显示出碎片化的特征,而未能形成一致的阶级或阶层意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