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浙江省农办主任夏阿国访谈
-观察记者 夏 燕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日前,观察记者就“湖州经验”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专访了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浙江省农办主任夏阿国。
观察记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湖州市和浙江大学探索出了一条市校合作共建的发展思路,对此您如何看待?
夏阿国:湖州和浙大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是值得推广的,它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首先,合作使湖州的“短板”变成了“长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湖州和全国所有地方一样,存在缺乏技术、高层次人才支持、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浙江大学学科众多、门类齐全,在科研、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恰好弥补了湖州的这些不足。
其次,合作使浙大的“学术”变成“现实”。通过和湖州合作,浙大鼓励教师走进新农村建设第一线自主创业,建立示范推广平台,共建研发、创新中心,建设产业基地,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培训,集聚校内涉农专家和教授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专家学者的“学术”通过合作变成了“现实”。
观察记者: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期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
夏阿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创新,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创新。我们从解决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问题入手,统筹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同时,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加快建设覆盖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居住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也能尽快享受到与城里人大体相当的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其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我们按照“全程化、综合化、便捷化”的要求,切实加强“三大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建立由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区域性专业科技服务组织,落实首席专家和责任农技员制度;同时加强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壮大品牌农产品规模,形成了一个集专业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合作组织、贩销大户等于一体的多层次、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其三,“三农”投入机制创新。抓产业开发帮扶、培训就业帮扶、下山搬迁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助覆盖、区域协作促进、金融服务支持、社会援助关爱等八大行动,同时扶持乡镇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牌,以提升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
观察记者:作为农业强省,浙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当前,其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
夏阿国:浙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认真落实好了国家和省里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当前,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着力点有几个方面。
一是抓农村经济发展。包括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构建主体多元、功能完备、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财政支农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享有财政资金补助奖励的支农项目,由支农金融机构根据条件和项目需要配以专项贷款;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权利,形成全社会公平公正竞争的创业秩序流;加强对进城创业就业农民的服务,允许在城镇稳定创业就业的农民在城镇落户。
二是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工程。其内容为鼓励村经济合作社以土地、资产、资金等参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村经济合作社兴办各种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配套项目和服务项目,通过委托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广辟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和外出农民返乡创业。
三是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包括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民安全饮水、河道池塘水沟整治、农村住房抗灾避灾、农村信息化和电气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并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连线成片整治,力争到2012年使全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
四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包括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强化农村教育制度,在发达地区率先推行高中段义务教育;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依据的户口申报政策;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省级统筹、异地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县乡扩权改革等等。
还有就是要因地制宜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观察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在积极开展“撤地建市”的同时,仍坚持省直接对县(市)的财政体制,并持续推进一系列强县扩权措施,形成了事实上的省直接管理县(市)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接下来,县乡扩权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
夏阿国:浙江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省直管县”体制有其天然的、内在的合理逻辑。自上世纪以来,浙江实施了四轮强县扩权改革,许多县市已基本拥有了较强的经济管理权限。
当前,县乡扩权改革的重点在于巩固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同时明确乡政府的职责定位,赋予中心镇小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小乡镇改为由县里派出机构、财政收支由县里直管。扩权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乡镇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
观察记者:有人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保证。当前,它的发展模式有哪些?
夏阿国:建设新农村必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市场条件较好的村,可以从开发资源入手,兴建标准产房,店铺商铺、仓储库房、中转站等物业经营场所,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经济的发展应结合各自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因地制宜地选准和拓宽发展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