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中国汽车变成“美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12:01  新世纪周刊

  -张洵

  美国汽车工业的危机,可能是中国的重大机会,当然如果中国能够抓到这个机会,一定要给美国以机会

  美国金融风暴扑面而来,让全世界都措手不及,虽主要涉及金融业,却使美国汽车工业遭到重创:通用、福特的股票 “辛辛苦苦八十年,一夜回到二战前”,破产已在眼前。但是,汽车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这些公司无法选择破产这条路而求生 ,因为没有消费者会买进入“破产保护”公司的汽车。

  我在美国演讲时很喜欢用“危机”这个词来讲中国的辩证法: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实践又要验证这个 真理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危机,可能是中国的重大机会,当然如果中国能够抓到这个机会,一定要给美国以机会。

  作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企业对美国市场频频舞剑,每年底特律的汽车展上都能够看到中国大大小小品 牌的汽车。但是在全美各地经销商那里基本是看不到中国汽车的。无论是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还是长城试图通过Cham co进入美国,都难以在短期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一个是产品,二是市场。

  通常“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和性能基本能够满足美国市场的要求,中国出口企业缺的主要是市场。中国汽车则不同 ,产品的品质与性能,大到发动机,小到座椅套材料,都与美国市场的要求有差距。目前能够算在美国市场立足的,可能只有 长安的轻型皮卡了。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长安汽车及其在美国的合作伙伴TigerTruck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除了技术外,美国汽车行业多年行程的销售与服务渠道也是中国汽车供应商所缺乏的。目前在我们绝大多数品牌都还 没有在美国建立自己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大家都在谈,成功的不多。美国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成熟的汽车市场。市场 容量世界第一,但是进入门槛高、运作模式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区。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进入美国最好有一条捷径。

  但是,底特律要寻找买主,对中国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因为其他世界的主要汽车生产国,如日本、德国和韩国不存在 产品和市场的差距。而中国企业一旦成功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则两全其美:既拯救了美国汽车工业,也可能令中国汽车企 业的实力产生质的飞跃。

  然而,收购谈何容易。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不仅仅是汽车的品牌,更是美国的“民族品牌”和“百年老店”,美国绝 对不会让他们死去,也不可能轻易让外国公司购入囊中。他们的第一选择,当然是自我救赎。如果中国企业霸王硬上弓,则很 可能引起美国本地民族主义情绪反弹,最终重蹈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海尔收购美泰克的失败,前功尽弃。

  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企业没有机会。有几条策略可以选择。

  最简单的当属于注资入股三大汽车公司。但是我认为这是下策。因为这三家公司可谓“美国老国企”,多年来受到困 扰的最大问题和中国老国企类似——负担过重、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美国汽车工人工会是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力量强大, 令这些汽车公司的工人成本过高。如果中国投资者直接入股,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老问题,前景不被看好。

  我认为最可行的收购策略是收购局部业务,然后转移生产基地,轻装进入美国市场。

  具体讲,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成功收购底特律的业务,美国汽车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的成分,中国的汽车相关行业 也会与美国市场更加紧密相关。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被收购美国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被收购的品牌东山再起。

  但是不要忘记,几乎所有的国外品牌都在美国生产汽车,这样既可以更加接近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亦对提升企业 在美国市场的形象有好处。同样,中国企业收购底特律的业务后,不可能全部都转移到中国生产,一定要开始“美国制造”。 但,“美国制造”不等于“底特律制造”。中国汽车企业完全可以把美国的制造基地南移,到更加重商的州去。

  因此,局部收购加生产制造基地的转移,是中国汽车企业可行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但可以令中国企业得到产品和市场 的快速成长,还可能改变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格局,令其重振旗鼓,东山再起。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