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70期:老山作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4:17  新京报

  老山作战副连长留下欠账单

  1984年4月28日,5时56分,天蒙蒙亮。

  中越边界老山主峰,丛林里缠绕的浓雾渐渐散去。炮声响了,炮弹雨点般倾斜向越军阵地。云南边防部队还击入侵我 国老山地区越军的战斗打响。

  此时,副连长张大权和战友一起等待着,炮火准备完毕后,他将带领尖刀排发起冲击。

  2个多小时之后,张大权牺牲了。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张寒云南报道

  -新观察

  “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从小喜欢看战争题材小人书和电影,对里面的铁血生涯心驰神往,唯一的革命英雄主义召唤和激励就在身边,来自南 疆的红土地,来自热烈盛开的木棉红。

  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而后一打就是十年。

  那时候,中国正迈开大步向前,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流行,后方的人们幸 福而快乐地忙碌着,英模报告会感召力极强,许多热血男儿选择赶赴前线同生同死。

  这次战争检验了经历文革、久疏战阵的中国军队,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供绝好的契机。也一扫“文革”遗留 的晦气,爱国情感、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被极大调动起来,各行各业精神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对于争取和平环境,更好地进行 改革开放意义相当深远。

  而今,这场战争离我们远去,老山兰、木棉红、血染的风采,谁还记得?我们更多地记住了抗日战争,对时间上距离 最近的中越战争却越发生疏。其实,牺牲者尸骨未寒,血还没有来得及凝固,尤其重要的精神激励怎么可以忘却?美国西点军 校座右铭“国家、荣誉、责任”和“拯救大兵瑞恩”精神,在中国军人身上同样鲜明体现。当时战场纪律明确规定,不允许丢 失一具烈士遗体,不允许丢失一个伤员。我军多次在本应撤退之时,不惜代价寻找烈士遗体,运回国内逐个登记、洗浴,单独 墓葬。有的退伍军人至今不敢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怕想起牺牲的战友。

  而有的战友之间互相许下诺言:谁在战斗中牺牲,活着的就负责照顾对方的父母。

  哪怕从青年变成老年,从黑发变成白发,也要坚定地履行这份承诺。

  贫穷和神圣缠在一起,非要增加我们的辛酸度。许多烈士遗物是家里的欠账单,遗书里也沉重地分配自己的抚恤金, 给东家还债,给弟妹交学费,给父母治病,给未婚妻买礼物。

  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埋葬着957位老山作战牺牲的烈士,300多位烈士的家属从未来过,大部分是因没有路费而 不能前来,有些家属来到陵园竟没有路费回家。

  只有让生活更富足烈士才会含笑九泉。

  我们还有事情要做,哪怕用最世俗的方式在坟前把酒倒上,把烟点燃,或者播放那时流行的邓丽君歌曲。

  而今,走下战场的士兵也人到中年,正在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建设者。中越两国领导互访频繁,奥运火炬即将传递到 越南首都河内,让人情不自禁感叹和平真好。原因何在?麻栗坡烈士纪念碑后面写着:“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 们的事业中。”□王锦思

  一日三十年4月28日

  ●198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

  ●1984年云南边防部队还击入侵我国老山地区越军的战斗打响

  ●1984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夫人

  ●1992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关于股份制企业试点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的通知

  ●1994年佘祥林涉嫌故意杀人,湖北省京山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1994年清华大学名誉校长刘达逝世

  ●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向江泽民颁发农民奖章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温故知新

  烈士遗留录音震撼同龄人

  连日来,上海市一些工厂、机关、学校和乡村广播站纷纷复制一盘来自老山边防前线的录音磁带。

  这盘磁带上录有一位排长的遗言和他唱给亲人听的8首歌。

  这位烈士叫张亚平,家住上海市青浦县大盈乡。1984年12月19日,他率领一个班坚守116高地,打退了越 军三次反扑、四次偷袭。第二天,这个班又连续击溃敌人的轮番进攻。当晚,年仅20岁的张亚平在检查哨位和工事时不幸中 弹牺牲。

  在进入前沿阵地前,张亚平录下了他给父母的话和他唱的歌。1984年12月26日,在他牺牲后的第六天,他父 亲收到了这件珍贵遗物。

  父亲和母亲在录音中听到儿子亲切的声音:“假如爸爸、妈妈很想念我的话,就随手把这盘磁带放一放,听到我的声 音,你们就觉得我还存在,像生活在你们中间。”1984年2月从军校毕业的张亚平,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下基层任指 挥员,奔赴云南边防前线抗击越南侵略者。

  张亚平牺牲后,他的录音带在上海一些工厂、学校广为流传。上海电器塑料厂青年侯延胜听了录音后对烈士父母说: “我在人生道路上走过一段弯路。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地工作,走亚平没有走完的路。”

  那时流行

  《高山下的花环》

  流行时代:20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山东作家李存葆创作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最早发表于《十月》1982年第6期,读者争相传阅,反响强 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全文,许多报刊给予转载。次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作单行本。3月,该作获评中国作协优秀 中篇小说奖。

  此后,《高山下的花环》被改编为话剧、舞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1984年,由该作改编的同名电影《高山下的 花环》公映后感动全国。电影由谢晋执导、李准参与编剧,吕晓禾、唐国强、盖克等主演。

  在剧情高潮,“梁三喜的欠账单”让观者无不落泪。

  1985年,《高山下的花环》改名《卫国军魂》在香港上映,获香港电影界和观众高度赞扬,票房收入创当时大陆 影片在港上映最高纪录。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