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88期:《红太阳》畅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4:17  新京报

  总第88期“1993年5月《红太阳》歌带销量突破300万盒”

  一日三十年——5月16日

  ●1989年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正式会晤,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1995年莫斯科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

  ●1997年美国最重要的金融信用评估公司之一,标准普尔公司,宣布提高我国的信用等级

  ●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2002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正式成立

  《红太阳》热销,稿酬寄给“毛主席”

  1992年底,中国唱片上海总公司的编辑部主任冯海宁有些焦头烂额。

  眼见到年底了,这一年的出版任务还没完成。

  “必须做出市场喜欢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冯海宁的脑子里就是这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广州逛街意外发 现很多车里都挂着毛主席像。

  一个念头在脑中突然一闪,“能否做一做老歌新唱?”这个念头让冯海宁兴奋不已。

  很快,《红太阳———毛泽东颂歌新节奏联唱》的盒带开始着手灌录和发行。

  1993年初,“红太阳”开始出版,至5月,上市三个月销售量就突破了三百万张。

  《红太阳》在中国大江南北传唱,红极一时,并最终创下720万盒的惊人销量。720万,这个纪录在中国音像出 版史销量排行榜上,至今“无来者”。

  突然想起那些老歌

  10多年后,冯海宁仍清晰地记得当年公司的窘迫情形,“房子什么的都已经抵押了,当时上海中唱的经济状况非常 糟糕。”冯海宁说。

  1992年1月17日,87岁的邓小平踏上南巡的专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全 国上下,经济建设热情高涨。从个体户到大型国企,整个中国都开足马力,奔驰在发展的轨道上,而这时的上海中唱,却陷入 经营困境。

  199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颁布,港台原版唱片通过合法渠道大量引进内地,使得上世 纪80年代依靠翻唱起家的众多音像公司风光不再,步履维艰。

  1992年,“到年底了,发现这一年的出版任务还没完成。”乐评人金兆钧当时有几个朋友都在上海中唱,他说当 时音乐圈创作气氛比较压抑,没什么新的东西,“上海中唱的编辑同志们都很着急。”“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冯海宁说,当 时她考虑最多的是“必须做出市场喜欢的东西,要为公司盈利”。带着这样的念头,她到广州参加出版订货会。

  逛街时,她不经意间发现,很多车里都挂着毛主席像。

  “有很多这种信息,表现出对毛主席的怀念。”冯海宁说,做音乐的人善于捕捉社会思潮和市场动向,考虑受众的心 理需求,“我突然就想起那些老歌了。”“那些老歌”在特殊的年代曾家喻户晓,“文革”结束十余年后,冯海宁认为这类音 乐仍具有广泛的听众基础:“毕竟是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唱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历,属于中国国情造就的音乐。”而且 ,已经多年无人唱起这些歌了。

  灵光乍现后,冯海宁立刻返回上海,着手把想法变为现实。

  1992年底,冯海宁开始操作《红太阳》。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武云溥北京报道

  -新观察

  新长征路上的娱乐事件

  那场1993年前后的“红太阳”流行风,让政治家看见政治,知识分子看见思潮,自由主义者看见犬儒,老同志看 见怀旧,老百姓看见娱乐。

  如果一定要政治化解读,倒也能找到“根据地”。

  1989年之后,历史的潮水在拐弯处碰壁、回旋,思想躲回书斋,对改革的质疑抬头,人们四顾茫然。

  “红太阳”的流行,成为一些人否定改革的民意论据,也让另一些人对此心存忧惧。

  但事实也许并没有如此复杂,它完全可以被理解成一种时尚,一场流行,一个文化潮流。崔健的摇滚包含着对红色的 批判,但他的《南泥湾》具备更多的流行元素,更像一首流行歌曲,受它启发的《红太阳》的大面积风行,不是因为旧,而是 因为新。是因为它的流行曲风、流行歌手演绎、现代配器、旋律优美动人,才造成如此惊人的流行现象。

  与“红太阳”距离最近的,还是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这是一个怀旧的绝好的由头,一个娱乐的灵感来源。

  批判和原罪的逐渐过去,怀旧和纪念风潮渐起。

  毕竟“毛主席”和一块红布,是几代人的人生背景。而社会的世俗化、世俗的娱乐化、娱乐的市场化,为怀旧提供了 巨大的推动力。

  与“红太阳”有关的,在我的青春记忆里有三个场景。第一个是摇滚,崔健嘶吼着《南泥湾》,后来的唐朝乐队高唱 着《国际歌》;第二个是理查德·克莱德曼,这位流行钢琴家在钢琴上奏出“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旋律,台下的中国观 众发出一阵喝彩声;第三个是交谊舞,广场和街头拐角的大叔大婶们,在众多闲人的围观中,伴着“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翩翩起舞。

  这才是九十年代初“红太阳”的真实形态。在某种意义上,毛泽东的流行,与当时的四大天王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它 是新长征路上的一个摇滚,而不是一场战役。戴着八角帽的“毛主席”被挂在卡车司机的驾驶舱,也不表示就崇拜谁,只是讨 个吉利,求个出入平安。

  忠字舞变成交谊舞,我们可看到变化背后的文化。如学者唐灿所说,这是一个从社会到个人、从神圣到凡俗、从一元 到多元、从榜样到精神快餐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不变方位,是寻找个性、自尊,寻找现实生活感觉。

  前几年有个刀郎,用沙沙的嗓音唱出《怀念战友》《草原之夜》,也引发了不小的轰动,那也不代表要怀念谁,只是 因为有值得流行的元素。

  最近,一个叫“中国红歌会”的电视节目,在毛泽东战斗过的江西播出,唱起革命老曲,省级干部积极捧场,对抗“ 超女”选秀,成为又一有趣的时代景观。

  从最初的“东方红”,到崔健,到“红太阳”,到刀郎,再到“红歌会”,也是一串流行文化变迁的符号。

  □潘采夫

  温故知新

  豫北农民自造“长剑”牌汽车

  “看似桑塔纳,坐上有点差”。农民造的小卧车,广州人说有多少买多少。

  在河南孟县西虢乡西逯村第四村民小组,我们看了他们办的“焦作市客车厂”。靠厂门排着一溜崭新的小轿车,红色 、白色都有,还有专供公安部门用的警车。

  车牌取名“长剑”,样子略像桑塔纳,又不很像。

  我们试了一下,也觉不出与别的小车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车子是农民敲敲打打造的,价格非常便宜,从四万一到四万九一台,1991年生产570台,一销而空。1992 年产量增长3倍多,又是一销而空。因为有了“长剑”,去年这个村民小组产值达1.11亿元,实现利税1500多万元, 居河南村民小组之首,人称“中原第一组”。

  “长剑”车越来越受欢迎,接待订货忙不迭。厂里决定投资2700万元加快技术改造,形成大批量生产,今年达到 5000台。

  有人议论这个厂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但“长剑”就是有市场,说明社会需要它。那些“高水平”的汽车厂只爱高水平的消费者,市场调节最公平。

  ———摘编自人民日报1993.05.16第2版《豫北农民造小车———“看似桑塔纳坐上有点差”》

  那时流行

  股票认购证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

  流行指数:★★★★★

  1991年,第一期国家投资债券上市。1992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核准,“19 92年上海股票认购证”对社会公开发行,售价30元。一位老股民回忆,当时“有多少人贸然买进而碰到了财神爷,为了这 本认购证,竟然使千千万万人彻夜难眠”。

  这一年,全民炒股热潮开始。当年,潘虹主演的《股疯》,用了很夸张的手法刻画了整个社会对炒股的疯狂程度。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