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村五百人一台电视,都迷《跟我学》
1998年4月30日,29岁的新疆青年李阳在太庙“疯狂”了一把。
这个从小腼腆害羞的人,此刻像变了一个人,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着“MakeMoney!”、“MakeMon eyInternationally(赚全世界的钱)!”台下几千人也在声嘶力竭地跟随呐喊。
“学好英语!”这是这群中国人,此刻惟一想到的问题。
此时,距离中国引进第一部英语教学片《FollowMe》(跟我学),已经整整过去十六年。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武云溥北京报道
-新观察
开眼,向洋,看世界
在我印象里,英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有不同的热法。
在八十年代,国家百废待兴,人们求知若渴,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是经历过文革的人最大的愿望。那是一个启蒙的 年代,读书热既包括了英语热,也包括美学热、哲学热等热潮。人们读书并不为了升官发财,为了一句“知识就是力量”就可 以废寝忘食。而到了九十年代,出国热兴起,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真实再现了出国热潮。
而英语成为出国必须跨越的一个门槛,于是英语热有了更加坚实的落点。新东方成为“中国第一人贩”,经历坎坷的 英语老师俞敏洪则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教主。
另外,政府也对英语热进行了强力升温,职称英语、四六级英语、高考英语,英语成为各类考试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至此,英语热又被升华为一种国家考试制度。
它体现了一个古老国家对开眼看世界的紧迫感,以及融入主流世界的努力。对英语的大力推广,使大量学子能够走出 国门,并在若干年之后乘风归来,以“海归”的高贵身份,为国家进步贡献智慧。
但另一方面,政府的推动,也使英语热很快变质为“考试英语热”,并引发了有识之士对英语热的反思与声讨。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英语热也许是最持久的潮流,直到今天仍然如火如荼。君不见“双语幼儿园”遍地开花,英 语早开始了“从娃娃抓起的”浩大工程。而李阳“疯狂英语”在体育场里的山呼海啸,显示了英语热的某种病态。当温度一路 升高终于滚烫,反思者即开始了对病态英语热的批判。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谢克昌对英语教育热提出严厉批评,认为政 府对各类升学考试强制性的英语考试制度,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由。
纵观三十年,英语的社会形象几度变化:从英语是一门知识,一种智慧,到英语是一门考试,一个门槛,一个身份, 到英语是一项产业,直至一个“宗教”。英语频频变换的身份,映出了社会步伐的快速,也映出了中国几十年的人间世风。
有意思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里,民族主义思潮也曾潮落潮起,但我从没见到有人喊出“抵制英语”之类的 口号。这也许显示了,英语已经超越了它所附着的文化、政治因素,内化为“我们的英语”。这或许可作为几十年英语热的又 一个注脚,也显示了中国对融入世界的“痴心绝对”。
□潘采夫
一日三十年4月30日
●1979年邓小平提出创建经济特区
●1983年中国与莱索托王国(原名巴苏陀兰)建交
●1984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美国正式接受美全国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号
●1987年黄河漂流探险开始
●1998年李阳太庙义讲疯狂英语
温故知新
冒名替子当兵骨肉分离34年
1983年初秋季节,从香港开来的“鼓浪屿号”客轮靠上了厦门码头。在海关接客登记室里,登记员问一位年过五 十的汉子:“你叫什么名字?”“沈加添。”“怎么?接客的也叫沈加添?”原来三十多年前,东山县前梧村有户人家父亲叫 沈木花,儿子叫沈加添。
沈木花早年丧妻,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成人。没想到1949年夏,国民党抓壮丁抽中了19岁的沈加添,沈木花冒 名替子当兵,以保住沈家这一条根。就这样,45岁的沈木花变成了“沈加添”,被国民党军队带去台湾。
“沈加添”在台湾退役后孑然一身,栖身台北,日夜想念大陆的加添。沈木花离家不久,东山就解放了,加添先当村 干部,后到西埔湾渔场工作,早已成家。
父子相会在厦门海关休息室里。两鬓苍苍的沈木花从内衣袋里摸出两个刻着“沈加添”名字的印章。他说:“孩子, 父亲用你的名字三十多年,今天把它还给你罢。”儿子接过印章,泣不成声……
父子俩回到了家门口,沈木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年那低矮潮湿的破房已变成了粉墙红瓦、一厅四房的楼房 。当天晚间,送走了前来祝贺的众乡亲之后,沈木花一阵激动,走上阳台,吹起了潮州唢呐曲———《喜团圆》。
那时流行
甲A
流行时代:20世纪90年代
流行指数:★★★★☆
1994年4月17日,第一届甲A足球联赛揭幕战在成都举行,约15万人观看了首轮比赛。在某种程度上,这对 推动中国体育市场化,具有标志性的划时代意义。
甲A联赛启动之后,球迷无论是人数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球迷构成上不再局限于城市青年和大学生,也不 再局限于年轻人,足球真正成了全民参与的运动。职业联赛,也让足球明星成为先富起来的人。
据统计,前5年甲A价值1000万,后5年甲A联赛价值一个亿。
但甲A十年,对球迷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的十年,充斥着低水平、充斥假球、黑哨。2003年11月30日 ,甲A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中超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