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74期:清查“洋垃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4:17  新京报

  总第74期[1996年5月2日中国首次清查[洋垃圾]]

  一日三十年——5月2日

  ●1980年我国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1990年著名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中国音协副主席施光南在北京逝世,终年49岁

  ●1993年我国“向阳红16号”考察船前往太平洋执行任务时被塞浦路斯籍“银河”号轮船撞沉,3人遇难

  ●1994年中国银行开始正式发行港币,从当日起在香港正式流通

  ●1996年中国首次清查洋垃圾

  ●2003年江泽民发唁电哀悼海军361号潜艇官兵

  600吨洋垃圾“熏出”两项新罪名

  平谷县大华山镇西峪村,北京城东北百余公里的一个小山村。

  12年前,1996的春天,这个村庄,甚至惊动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秘书长以及环保总局、公安部等高官、部 门。

  因为一股臭味。

  臭味的来源,是一堆放在村里的洋垃圾。

  1996年5月2日,北京平谷,中国首次清查洋垃圾。

  最终,“引进洋垃圾”的当事人,入狱三年;中国也因此案推出了相关法规,甚至新刑法中,也增添了相关内容。

  臭气弥漫

  造纸厂里堆垃圾

  “太臭了,人迎风都站不住”,至今,几乎每一名成年村民都记得当时的情形。

  村民循味发现,臭气散发的源头是位于村内的一家造纸厂———北京志强草纤有限公司,味道就是从该厂院子里的一 大片垃圾里散发出去的。

  “只有最外面一层是印着字母的废报纸,里面全是生活垃圾。”多名村民表示,曾进造纸厂大院看过那批垃圾,其中 不乏使用过的厕纸、卫生巾及其他生活垃圾,部分东西腐烂后恶臭扑鼻。

  “垃圾堆跟厂房差不多高,还有一些集装箱没有打开。”2008年4月17日下午,大华山镇西峪村村民张桂琴, 站在造纸厂西侧百米外的一座小桥上,指着造纸厂院子东南角方向说,那里就是当年“放洋垃圾”的地方。

  “无主废纸”

  开箱成垃圾

  “洋垃圾”的叫法,村民们是在后来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道的。至少在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一捆捆看似垃圾的“ 纸料”,竟然来自国外。

  他们奇怪,造纸厂怎么会买进这样的造纸材料,“都是些垃圾,还能用吗?”王振才,时任西峪村村委书记。200 8年4月17日,他证实,那堆洋垃圾“是李兆运运来的”,并为李兆运“叫屈”———“他一开始也不知道(是垃圾)”。

  王振才介绍,李兆运并非西峪村村民,1994年,他承包了村里经营不善的京华纸制品厂,更名为志强草纤有限公 司。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李兆运承包下该厂后急需造纸原料,1995年7月,其以需要造纸原料为由,向国家环保局提 出申请,希望可以从澳大利亚进口废纸。当年9月下旬,该申请获得批准。

  随后,45吨8号废纸按照合法程序从澳大利亚抵达青岛口岸的同时,李兆运从澳大利亚得到一条消息:一批“无主 ”的废纸滞留青岛口岸。

  这一信息让李兆运喜出望外。联系过相关人员后,李兆运出运费将自己通过完备手续购买的8号废纸及这批“无主废 纸”先后从青岛运回北京。

  在自己的工厂,李兆运将这批“无主废纸”开箱检验后才发现:这批“废纸”杂质含量超过50%,水含量超过20 %,根本无法当做造纸原料使用,是一堆标准的生活垃圾。

  不过,他并没有向有关方面举报此事。

  副总理批示

  严查“洋垃圾”

  那些“无主废纸”,除了部分能卖钱的垃圾被一些人分拣外,剩下的大部分,数百捆,就一直堆放在造纸厂的大院里 。

  直到1996年5月2日,执法部门前来调查后,它们才最终得以运离。

  王振才介绍,1996年4月底,一名在市区工作的村民向北京市环保局举报,反映村内一批长期搁置的进口“废纸 ”,散发着臭味。

  此情况当即引起北京市环保局的高度重视。4月30日,北京市环保局派监察大队会同平谷县环保局到西峪村调查此 事,并上报国家环保局。

  西峪村的“洋垃圾”,就此曝光,并随即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5月2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中国环保科学院等有关单位赴现场抽样开包检验。

  据媒体报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委员宋健分别就此事做出指示,要求严肃查处。

  随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部门随即对“洋垃圾”开展调查,并进行一系列的全方位监测:臭味、地下水质及地表水 、垃圾灌溉物和卫生学等,同时进行喷药处理,并调集人力及铲车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

  环保部门的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该批“洋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

  抽样分析结果表明,现存的651捆“废纸”中,325捆基本为生活垃圾,269捆为废纸和垃圾混合物,只有5 7捆主要是废纸。拆捆后发现,“废纸”中杂质含量超过50%,杂物种类包含10余类,主要有大量塑料袋垃圾、卫生间废 弃物、废纤维织物、废塑料餐具和易腐有机物。

  此外,还发现夹带有许多一次性注射器、废药瓶、废医用手套、白色粉状物等危险废物和性质不明废物。同时,在所 有捆中均发现大量毒菌和活的虫体,并散发恶臭。

  检查结果初步证实,这是一批境外生活垃圾,即“洋垃圾”。

  经查,这批包括29个集装箱、重达639.4吨的垃圾,是以美国1号混合废纸名义进口,境外发货方为美国百孚 纸业有限公司。

  百孚公司通过电话向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定了舱位,但未指定收货人。由美国长滩启运,于1995年7月运到青岛, 并由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委托青岛外轮代理公司办理了报送和卫生检疫手续。

  其后,中远公司多次询问收货人无果,美方即宣布弃货。

  1996年5月10日,由国家环保局、国家商检局、公安部等十余家单位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并对报关、卫生检疫 等环节进行调查。同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中国环保科学院等有关单位赴现场抽样开包检验。

  同时,国家环保局下发《关于对“洋垃圾”现场严格监控的通知》,并做好退运出境的准备。

  据当年参与处理此事的北京市平谷区环保局管理科一工作人员介绍,“洋垃圾”事发后不久,这批垃圾即被封存装箱 ,并经由天津海关退运出境。

  联合调查组另一个要求是,有关部门对相关当事人采取监控措施。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葛江涛北京报道

  -新观察

  仅靠法律难堵“洋垃圾”

  某个地方愿意变脏,可以有一种方式:把别人的垃圾搬到自家院子里,然后假装是别人倾倒的。

  记得有一年,去采访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很为垃圾头疼,他们清楚“填埋”根本不科学,但全中国的城市都要“卫生 填埋”,因此也就假装很科学地想找个地方来做垃圾填埋场。你以为这种地方没有人接盘?错了,有个村长就从这里发现了“ 市场机会”,他愿意招商引资,把村庄集体林地范围内的某个山谷租用出去,作为垃圾倾倒场。自然,是要按每车收一定倾倒 费的。

  当时,这个城市的负责人、这个村庄的村长都很兴奋,且不说他们个人能落得多少好处,贫困的“集体经济”多半可 能由此翻上几番。至于村里面的每个人,是不是愿意忍受噪音和臭气;至于当地自然界是不是能够降解这些人类排放的污秽, 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了。

  另一则故事是,据说有个世界级的富豪是专门做垃圾生意的,她从全世界的废纸堆中提炼财富。而就在她的故事被广 泛传颂的那一年,英国的一大货轮“洋垃圾”运到中国的某个港口,被媒体曝光后,全国人民一致生气起来,诅咒外国人无视 中国人的人权,把中国当成垃圾倾倒场。

  其实有些观点不一定对。也许所有走私的、正式报关的、偷渡的、改头换面的,不管以什么名目倾倒到中国大地上的 垃圾,不一定全是别人要倒给我们的,而是我们的某些专门做洋垃圾分拣和再利用的企业们主动向人家索取的、订购的。如果 你到广东贵屿镇看看,如果你再到浙江台州看看,你一定会发现,全世界的电子垃圾,似乎都堆放在中国人的院场,都在被某 个公司接手后,以低廉的价格,雇用中国人手工分拣着。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忍受各种非人的待遇,挣扎着生存;分拣的过 程既污染环境,又伤害着自己。而所产生的利润极低,所带动的产业,极为粗放;绝大部分的收益,都为其他人所盘剥和掠夺 。

  有人在提问,既然中国的法律,中国的“垃圾条例”熠熠生辉,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察觉到了垃圾转移的动力和风险 ,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此领域,那为什么至今起不到相应的把关作用?该进口的还在进口,该卸货的还在卸货 ,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龙头产业的还在成为龙头产业,该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夸耀型”新闻的大力表扬,也在天天上演。 也许,我们还是正视一下现实,然后再从现实中,寻找出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再发表高见,再设计政策和法规,也许会更让 人信服一些。

  某个行业的法律,是这个行业精神的自然结晶。一部法律的生成,除了应该体现全民意志,还应该体现产业大军的内 心需求。中国有许多法律的出台,是与该行业、产业的人没有关系的。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体现不了他们的智慧,而体现不了 他们的智慧,自然,颁布实施、应用的时候,就无法得到他们的欢迎和支持。因此,一部法律在现实中的施用,老是处于尴尬 无能的状态,可能与此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修改法律,也许还要修改法律的生成方式。于垃圾管理的法律如此,与 其他行业的,也是如此。

  □冯永锋

  温故知新

  进口设备中暗藏“洋垃圾”

  日前,江苏吴江检验检疫局从一批来自美国的进口设备集装箱中截获了“洋垃圾”,堵住了境外有毒有害物质对我国 的侵害。

  吴江检验检疫人员在吴江直通点上对一批装载美国进口设备的集装箱进行查验时发现,该集装箱内除装有2个木箱的 设备外,还夹带了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主要有废旧轮胎、废旧按摩器、过期化妆品、废胶合板、旧印刷品、旧纸盒等。 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封存了该批货物,对整批货物进行了熏蒸处理,并及时向海关通报。10月19日,有关部门决定将该批货 物整箱退运出境。

  江苏检验检疫局提醒,这起案例反映了一个新情况,以往只有在进口废物原料中夹带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现在也出 现在进口的一般货物中,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第10版《当心:进口货物夹带“洋垃圾”》作者任晓进朱建华李正法

  那时流行

  打卡碟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

  流行指数:★★★☆☆

  在路边摊贩或小碟片店里“淘”到几张“打卡碟”,曾经是令音乐发烧友高兴的事。

  打卡碟,一般是指国外的次品碟、淘汰碟,通过某些途径被运至国内在“黑市”销售。

  这种碟一般会被打个孔,或切一个小长条形的口,导致有的歌听不到。但对于音乐发烧友而言,这些碟片的质量通常 要好过国内,或者国内根本就不出,尽管价格有些贵,他们也乐意购买。

  另一种说法是,打卡碟是被海关查获后流出来的走私碟。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