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76期:评选杰出青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4:17  新京报

  1990年开评“杰青”,给年轻人一个榜样

  聂卫平、陈章良、徐洪刚、伏明霞、杨利伟、姚明、刘翔,这些熟悉的名字,都曾有过一个共同的称号———全国“ 杰出青年”。

  从1990年中国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开评至今,这项评选活动已走过了18个年头。

  活动的促成,与一次饭桌上的交谈有关。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任团中央统战部部长的俞贵麟觉得,当时有必要举办 一个“喊得响,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活动,来树立青年学习的楷模。

  饭桌上筹划,两个人一拍即合

  199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

  一场风波刚过,亚运会即将在中国召开。俞贵麟身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的一员,在与不少青年的交流中发现,他 们在思想上有些混乱、消极和低迷,似乎对于亚运会有一些抵触情绪。

  在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徐永光的一次聚餐中,俞贵麟在饭桌上提及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由全国青联举 办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评选杰出青年的活动?”

  徐永光对这个提议表示了很大的兴趣,“非常好,我们青基会和你们一起来做。”

  两人一拍即合,随即开始了十大杰出青年活动的初步筹划。

  其实,评选“十杰”想法的冒出,并不是俞贵麟的“一时灵感。

  他在与香港、台湾青年的交流活动中得知,早在17年前,香港就有了“十杰”评选活动,而台湾则更早。“香港、 台湾的‘十杰’评选活动,为大陆‘十杰’活动的举办,起到了范例作用。”

  而在徐永光看来,“十杰”的评选是时代的需要,“80年代的青年们,心怀改变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梦想,于是各行 各业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青年,而以他们的事迹来振奋青年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几天过后,俞贵麟填写的申请举办“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的报告,交到了团中央书记处。

  团中央办公厅不久即发文批准,并出面与当时的全国十大媒体联系。1990年5月4日,由全国青联和中国青少年 发展基金会发起,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首都十家新闻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评选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展开。

  按照当时《人民日报》的报道,这项活动的宗旨是,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人 才脱颖而出,激励广大青年刻苦学习。

  群众投票海选,选票装了一卡车

  活动的摊子铺开了,怎么评选还是个问题。

  首届“十杰”评选的基本流程,与如今选秀活动中的海选有些相似。首先由每个省以及独立系统的青年联合会,经过 考核以后向组委会推举1-2人,由组委会确定30人之后,公布这些人的名单和事迹,再由群众进行投票,海选出10名杰 出青年。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肩负起了宣传候选人事迹和印发选票的任务。人们从报纸上剪下选票,填 写完毕之后,寄回组委会。

  “他们能够拿出刊登新闻的有限版面为我们的活动做宣传,很不容易。”俞贵麟迄今依旧对当时参与的媒体心怀感激 。

  那一年的投票结束之后,俞贵麟却是既高兴又苦恼。

  高兴的是,活动得到了人们的热情响应,来自全国各地的选票堆满了组委会的房间。

  有点发愁的是,计票的工作量比较大。以至于计票期间,必须由一辆大卡车载着30多万张选票,开进中科院电子计 算机所。他们无偿提供计算机用于统票,来获得最后的结果。

  7月下旬,首届“十杰”评选结果公布之后,一场学习十大杰出青年的活动,在官方,在坊间,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 。

  俞贵麟说,“能感觉到大家学习的热情和关注的程度,毕竟几亿青年中挑选出这么10个,含金量很高。”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刘泽宁杨杰实习生朱柳笛崔权北京报道

  -新观察

  青年,总是可以向上的

  1990年,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年头,经历过震惊体验之后,青年人陷入一种无法言传的情绪状态中。而这种情绪又 为其后的各种“主义”出场提供了心理温床。比如,当理想主义终结之时,实用主义开始亮相;当启蒙主义终止之际,犬儒主 义开始抬头;当现代主义的热情耗尽之后,后现代主义开始风靡于世。

  “十杰”评选便诞生在这个拐点之后。当时担任团中央统战部长、团中央秘书长的俞贵麟说,“青年们的思想比较消 极”。面对这种状况,他才萌发如下想法:举办一个新颖而为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树立青年学习的典型。

  如此看来,这一评选活动应该做出的是如下解读:为了解决青年人的思想问题,政府部门启动了紧急应对机制。明白 了这一历史语境,它的参选标准也就很容易理解了。———“18周岁至39周岁的大陆公民;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业绩、贡献突出。”简单地说,这个标准就是“又红又专”。而从创意、策划、主办等方面的情况看,又可以把它看作是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变通形式。

  明乎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十杰”的评选会受到中共高层的高度重视。1990年,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 导人亲切会见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照片上,江泽民、李鹏等人前排就座,聂卫平、魏书生等十杰青年站在后面。这样 的图片及新闻见诸媒体后,其传达出的信息应该是意味深长的。

  如果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种评选有某种凝聚之功,那么,当它制度化然后绵延至今,其评选动机、效果、影 响等等究竟是什么,已变得日益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些东西。比如,评委会逐渐形成的“潜规则”(某些职业和行业的 人士一定要在名单之列,企业界人士不可过多等),就颇耐人寻味。

  而从历年评选获奖名单中,我也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几乎每届的“十杰”中都有体育界人士入选———聂卫平、黄志 红、林莉、叶乔波、张山、谢军、李永波、孙雯、伏明霞、周继红、杨扬、姚明、刘翔、张怡宁、杨威,莫非这也是评选的一 个潜规则?

  “十杰”评选走到今天,开始面临一些困境,因为青年和社会的价值都在日趋多元,他们都已经具备在政治上走向成 熟的能力。或许,青年总是可以向上的,只要你给他自由的空间:“十杰”,或许本就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希望它换来的是青 年的勃发,一种不需要任何姿态和立场的青春勃发。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一日三十年——5月4日

  ●1978年《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复刊

  ●1982年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体改委)成立

  ●1986年中国开始正式实行夏时制

  ●1987年中国民航北京-莫斯科-柏林空中航线通航

  ●198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

  ●1990年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间发生5.8级地震

  温故知新

  团员结婚贴告示“不收礼不待客”

  4月5日下午两点钟,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大院里,赫然出现了一张大红启事,上面写道:“和同志们说几句话:我准 备4月22日参加在郑州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集体婚礼。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响应党的婚事新办的号召,不收礼,不待客,节 俭办婚事,请同志们支持我。谢谢!———陈宏”。其中,“不收礼,不待客”六个大字写得格外醒目。

  下午来上班的同志们看到这张启事,无不啧啧称赞。

  陈宏今年二十四岁,是河南省劳动厅一位干部的女儿。她准备结婚的消息传出以后,不少同志暗自为她筹办婚礼,她 感到这样做不符合节俭办婚事的原则,可又谢绝不了。于是她就干脆抢先一步,张榜声明,先“礼”于人,贴出了这张“安民 告示”。

  那时流行

  “小虎队”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

  流行指数:★★★★☆

  “小虎队”曾是台湾流行歌坛最走红的演唱组合。1988年7月,台湾开丽唱片公司推出一档“电视新春争霸战” 节目,对象皆是青少年学生,由3位女生组成“小猫队”担任主持人助理。于是有人提出,应加入3个男生助理,才能使画面 阴阳平衡。因此,开丽唱片公司贴出广告招聘3位男生。

  经过层层考核,“小虎队”成员脱颖而出。他们就是“霹雳虎”吴奇隆、“小帅虎”陈志朋和“乖乖虎”苏有朋。这 3位虎虎有生气的青少年一上电视,便大受欢迎。他们演唱的歌曲也很快走红,于是,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第一支由学生组成的 少年组合乐队,短短数月便成为青少年的偶像。

  “小虎队”的歌不仅在港台地区,而且在大陆也深受学生歌迷喜爱。他们的宣传画像,成为人们收藏的对象。

  1995年,“小虎队”解散。但是,《爱》、《红蜻蜓》、《蝴蝶飞呀》、《星星的约会》等歌曲,在许多人的青 春岁月中留下了印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