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珍视“国家名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2:08  新京报

  学位制度,是兴起于中世纪晚期的西方大学制度的组成部分。自198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实际上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体制长期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走过的110年历史,可谓是充满艰辛的“苦旅”。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曾痛切地写下这样一段话:吾 他日能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

  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国乎!

  从这个角度看,实施学位制度,确实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大进步。它标志着,起码从制度上,我们比较完整地 把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引进了中国;也说明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会再“永永北面受学称弟子国”。

  如今,距离马中骐等“18勇士”获得博士学位已过去二十多年,似已毋庸再称颂当日决策者的英明。相反,我们需 要思考,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这个制度有多少新问题不得不正视。

  学位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能力。尊重学历学位,是好事情,不仅激励青年努力向学,也表明社会之“理性化”。但 如果迷信一纸证书,而忽略真才实学,决不是国家之福。

  翻检各类招聘启事,或公务员考试之章程,多对学历学位进行严格限制。为国抡材,应惟才是举,而不能“惟学位是 举”。

  当下学位之授予,有过滥之嫌疑。中国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已经可以和美国德国比肩。但不必讳言,中国的高等 教育水平,距离美国

  德国还有很大差距。是否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质量有所下降?圈内传言:“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也没有考不上的博 士”,或竟道出了某些真相?

  学位是国家之名器,授予学位是国家庄重而严肃的行为,也代表了高等教育制度的尊严。所以,学位之事须慎重,培 养高层次人才,也不能盲目跃进。

  学位制度还要警惕“金、权”之侵蚀。

  如今一些大学,成了“大家来学”。官员、企业家纷纷进入,获得在职学位。“成功人士”有心向学当然好,但如果 蜕变成权学交易、钱学交易,那就是将国家名器“私相授受”,罪莫大焉。

  洪堡曾宣称,“寂寞”和“自由”是大学的两条基本组织原则,坚守学术尊严、珍视学术声誉、捍卫学术独立,正是 西方大学的真精神。

  我们引进了“名器”,但引进之后仍需学习其真精神。一种制度施行几十年而未能立,这或许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智慧 ,而是决策者缺少壮士断腕之勇气。□任羽中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