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20期:庭审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9:36  新京报

  直播庭审观众来电话担心“失控”

  1980年6月17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持枪抢劫银行案。

  被告人携自制火枪和斧子,抢劫了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东城区办事处南门仓储蓄所。他们开枪打伤一名银行工作 人员,抢走了现金一千多元。

  这次庭审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报》上,它得以见报并非因为其案情,而是一群特殊的听众。

  原来,庭审当天,旁听庭审的有80多位外国人士,他们是驻华使节、外宾、专家和记者。

  这次“公开”的庭审,曾经有关部门特批。18年后,1998年6月10日,北京市一中院公开承诺,年满18岁 的公民均可凭有效证件自由旁听公开审理案件。

  我国宪法早已明确规定“除法律规定外,案件须公开审理”。但因历史原因,普通公民一直难以自由旁听。因此,当 时一中院的公告和旁听证,作为中国法治进程的见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一个月后,一中院再创“破冰之举”,全国首次电视直播的庭审在该院进行。

  感受现场气氛法庭座无虚席

  这次电视直播庭审,安排在一中院当时最大的法庭。数百人的旁听席位坐满了人。北京日报当时的法制记者陈维光记 得,当时很多媒体都发了预告。

  庭审开始时间是8时30分。刚过7时,一中院西门外就站满了申请旁听的群众。首都经贸大学两名法律专业女学生 对陈维光说,他们觉得在现场听审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一名早上5时就从郊区出发的普通工程师说,他想体验现场审理的感觉 。

  陈维光说,当时旁听的群众在法警的引导下落座。人们进入法庭后,说话的声音明显减小。

  摄像机早就架好了。

  法庭的最后方摆着一只三脚架,上面的摄像机拍摄全景,庭审区的两侧,各有三脚架固定的摄像机,还有两台移动的 摄像机。灯光也已经准备好,为直播准备的灯光,将审判区照得闪闪发亮。

  首次直播吸引了众多媒体,不仅有央视的直播,还有外地电视台。记者被安排到前几排。开庭前,书记员和法官抱进 一摞案卷,记者们纷纷过去抢拍。

  一家外地电视台因为没有拍到这个场景,主持人还和摄像急了。

  ……更多新闻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王殿学实习生黄秀婷北京报道

  -新观察

  正义不仅要看得见而且要不容置疑

  何为公正?我们常说“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而其原文在西语中实为“公正不仅 应当实现,而且应当让人们明明白白、不容置疑地看到其实现”。两者虽形似,但实则有“不容置疑”之别!回首法院某些改 革,可用此解读。

  1998年最高法院拉开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司法改革序幕。当年6月10日,北京一中院公开承诺:年满18岁的公 民均可凭有效证件旁听公开审理案件。一个月后,这里又进行了庭审电视直播———当时的公告和旁听证作为中国法治进程的 见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公布《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依法、及 时、全面”的公开三原则,并将原庭审公开进一步向审前判后延伸。

  这一系列有关司法公开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公民获得公开审判的宪法权利真正从纸面走到了实处,使公民的知 情权这一基本人权在此得到了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黑箱操作,促进了司法公正。

  当然,这多年里法院也有其他改革推出,如死刑核准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审委会制度、法官职业准入制度等,都 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但是,总体而言,社会对司法不公仍时有诟病,为何?

  在我看来,法院之改革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正义看得见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真正解决不容置疑的问题,即公正如何真正 被认同,这才是司法公正的根本。

  最高法院在《意见》中也强调司法权威应当是“被认同的权威”。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公开的力度仍有待提高,要真正做到明明白白。第二要在法院能力的范围之内,尽 量提高证人、鉴定人的出庭率,还要解决一些案件的先定后审及法官私自接触当事人和律师问题。第三判决如何合理?所谓合 理性,英人认为就是理性人在给定案件条件下认为合理或公正的行为方式。如果法官是判决时的“理性人”,那么大众就是判 决后的“理性人”,这两个理性人要的看法要尽量一致。

  我国法律赋予法官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官有自由心证的可能,而自由心证,既有良心、信仰,也有生活经验的问 题。法律可以习得,后者只能在生活中磨炼。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符合大众理性,是司法改革中重要的环节。

  由此,法院的改革需进入深入区,十七大报告即指出“要深化司法改革”,这意味着还有更艰难的路等待探索。

  □华西医

  一日三十年--6月17日

  ●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

  ●1980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持枪抢劫银行案。八十多名外国人士获准旁听

  ●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伤残人运动会

  ●1998年广深电气化铁路全线建成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的马加爵最终被执行死刑

  温故知新

  十年未见公开审判法庭回到群众中来

  1978年12月22日下午,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法庭,对一件盗窃案的公开审判即将开始。有五百多人冒 着严寒来参加旁听,好多人欣喜地说,十多年没见到公开审判,现在人民法庭回来群众中来了!

  北京市曲艺团主要曲剧演员魏喜奎和西城区药品管理处办公室负责人窦宪维被邀请担任人民陪审员。下午一时多正式 开庭。审判员首先向被告宣布他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庭审中,被告人当庭认罪。在休庭的时间内,群众在休息厅议论纷纷,气 氛热烈。

  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审判员还宣布:被告人有上诉的权利。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薛光华在这次审判后说,公 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审判制度,它使审判活动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那时流行

  俄罗斯方块

  流行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流行指数:★★★★☆

  俄罗斯方块是一款风靡全球的电视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游戏。

  据报道,这款游戏最初是由苏联的游戏制作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制作的。1985年6月,帕基特诺夫受一个拼 图游戏的启发,制作了一种方块类的游戏,后来逐渐发展到经典的俄罗斯方块。

  它看似简单但却变化无穷,令人上瘾,其普及程度可以说是史上任何一款游戏都无法相比的。

  这个著名的游戏,给无数人提供了快乐,但很少有人知道,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令“俄罗斯方块”

  在法律界掀起轩然大波,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俄罗斯方块产权之争,后来几个商家闹上公堂,才确定不同种 类的“俄罗斯方块”产权的归属。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