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22期:电子竞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9:36  新京报

  从球员到电竞一名CS选手的职业轨迹

  一场新的战斗开始,1分45秒之内,一定要把匪徒安设的炸弹在炸响前拆除。

  5名年轻的警察,3人手持AK47,1人拿M4冲锋枪,1支AWP狙击枪,配手枪、匕首、闪光弹。

  “出发,照2号方案。”队长Alex独自进入目标区“搜点”,其余4人沿形似香蕉的Banana道向匪徒老巢 (匪家)方向突袭。

  遭遇,Sakula一跃,跳上小阁楼,“砰”,在阁楼上埋伏的匪徒没来得及反应,一枪倒地。

  匪徒杂乱的脚步声传入Alex的耳机,“往中路rush(冲)”。

  19岁的狙击手Savage跟在最后,瞄准镜打开,斜坡和门洞的缝隙间人影一闪,AWP一声闷响,爆头,血溅 一地……

  这不是一场真正的战斗,只是一场游戏,电脑上的CS游戏。手中的枪栓和扳机并不存在,只有键盘和鼠标。

  老成当上队长

  手指在键盘上轻盈跳跃,鼠标在桌面上飞速划过,“Nice!Oh,yeah!”最后一个匪徒倒地,一阵血雾在 屏幕上散开,“Counter-TerroristWin!(反恐胜利)”。

  6月13日,天不太热,北京西坝河英特公寓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套房大厅,百十个奖状、奖杯、奖牌在角落的架子上 搁了满满三排,5台电脑沿墙一字排开,这是一个wNv.cn反恐精英战队专用的赛训室。7年前,队长Alex并没有这 么好的训练条件。

  Alex本名卞正伟,曾经是重庆红岩足球队职业球员,球队后来解散。2001年,他19岁,一款叫做反恐精英 (英文名称Counter-Strike,简称CS)的电脑游戏出现不久,就席卷了中国的网吧。

  “家属院的小网吧一共30台电脑,29台在玩CS,虽然第一次上手时只觉头晕,也只好跟着一起玩。当年8月, Alex和家属院的哥们组成了一个战队———A4U,意思是Allfo(u)rYou,一切为了你,CS!

  Alex和队友在2003年度的WCG中国赛区夺得金牌,赴韩取得了当时中国队在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

  突破性成绩———前八强,这也成为他进入中国CS排名第一的wNv战队的敲门砖。

  “我们在为6月18日到20日在大连的中韩对抗赛中国赛区总决赛备战,16支职业战队会参赛。”Alex说这 话时,坐在他习惯的5名队员中间位置,这个位置便于发号施令。

  依据地图和演练的战术,快速作出决策,并随时依据形势调整,这是队长的职责。

  而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团队配合,虽然个人各项技术都很棒,但在团队里,队员角色依据其特性做了分工,年龄最小的 Savage反应最快,就作了狙击手。Alex担任队长,因为他老成持重。

  和公司企业一样,队员流走又流入,最新的一名队员Forever年初才正式加入wNv.cn,这次大连之行是 他们的第一次配合出战正式比赛。

  ……更多新闻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吴昊亮北京报道

  -名词解释

  电子竞技不同于网络游戏

  电子竞技,国家体育总局定义为:“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

  抱着“让数字演绎体育无限精神”的口号,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电子竞技成为国家认可的第 99项体育运动,并开始制定规程。

  2004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电子竞技运动高峰论坛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何慧娴阐述电子竞技与网 络游戏的区别:电子竞技具备体育的本质内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网络及信息设备在既定规则下的智力、身心协调能 力的全面对抗,它所体现出来的公平、参与、竞争的特性正是一切运动项目的本质体现。它有利于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培养团 队精神,非常有利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电脑网络游戏主要是以娱乐为主,游戏迷通过虚拟的幻觉游戏满足自己的欲望 ,两者有着很大区别。

  2008年,注册的职业电竞俱乐部已有30多家。“不过,其中能够有成功盈利模式的只有寥寥几家。”wNv的 CEO李杰认为,成熟的电竞商业模式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去摸索。

  《电竞中国》杂志副社长俞晖称,很多原因导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缓慢。据他估计,整个产业目前只有数千万元 的规模,与韩国50亿美元的规模相去甚远。

  -专家视角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评论家杨东平教授:电子竞技体育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体育的概念界定它,一直以来,体育项目 都是人和人面对面的对抗,而非虚拟的人与人不相接触的对抗。电子竞技是网络时代的新问题,和网络游戏一步之遥,有利有 弊,依据什么样的客观标准合理界定,是体育伦理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电子竞技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产生价值,因而一些职业选手可以在其中生存, 但各个产业的共性是具有两面性,有好有坏,好比开车会出车祸,但汽车产业还是要发展,电子竞技产业也不能逃脱这个规律 。作为一个非常新的产业,学界的研究有滞后,应当要深入地科学调查,找出其社会的正反面影响。

  -新观察

  新兴产业亟须跨越障碍

  30年前国门的开放,使得西风动渐,大量新鲜事物涌入国内,其中,不乏有争议者,如电子游戏。对于70后和8 0后而言,电子游戏是童年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而他们的长辈,一开始就对电子游戏抱以警惕,此后,世纪之交电脑游戏兴 起,网吧遍地,一些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狂热痴迷,进一步激起了家长们愤慨,他们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媒体纷纷关注 ,最终引起了国家介入干预,禁止网吧接待未成年人等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

  可以说,在对电子游戏的认知上,以70后为界,国人分裂为两大对立的群体,由于话语权掌握在他们的父辈手中, 致使整体的社会舆论氛围,对于电子游戏持的是一种怀疑、抵制的态度。那么,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分析一下,无疑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玩物丧志”思维的警惕。在“玩”或者说娱乐上,中国人的创造可 谓令世界惊叹,中国的足球运动(蹴鞠)远远比西方出现得早,可在传统观念的眼中,这些娱乐虽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却不入 流,难登大雅之堂,根本是些“无用”的玩意,痴迷其中的人是在“不务正业”,常常受到谴责,哪怕是皇帝也不例外。久而 久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就成为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按照此观念,电子游戏自然就成了“电子鸦片’。

  二是对于电子游戏的混淆认识。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导致社会问题,这的确无可质疑,一些醉心于商业利益而罔 顾社会道德的网络游戏也的确应受到谴责。可是,网络游戏毕竟只是电子游戏的一种,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所有电子游戏都 加以否定。事实上,电子游戏也有健康的内容,典型的如“电子竞技”,它在国外已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 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电子竞技不 像网络游戏,没有极大的成瘾性,也不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练级”。事实上,国家体育总局已于2003年将“电子竞 技”批准为在我国开展的第99项体育运动。

  在国外,电子竞技不仅是日益普及的运动项目,并已发展成为庞大的数字体育产业,在日本,电玩产业的产值目前已 超过了汽车工业,韩国政府这些年来也把电子竞技当成国家的一项支柱产业来培育。在欧美诸国,电子竞技的地位相当显赫, 这些国家有着数量众多的职业运动员群体,有统一的赛事和丰厚的奖金。

  相比国外,中国的电子竞技的发展依旧缓慢,人们的目光常局限在它的弊端上,却忽略它的益处。因此,消除误解, 建立对于电子竞技的理性认识,这是这个新兴产业亟须跨越的障碍。□韩涵

  一日三十年--6月19日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处理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干部在报刊和文件上被点名批判问题的通知》,宣布“文革 ”错批干部一律平反

  ●1999年Counter-StrikeBeta1.0版发布,射击对抗游戏CS开始风行,并催生电子竞技 产业

  ●1997年“银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 突破

  民间记忆

  电脑、中国和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时,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在美国诞生。那时可能没有人意识到,中国的未来会和电脑紧密相连 。

  我第一次知道电脑这个概念,是在上中专的时候,那时学校最先进的就是一个叫做PC1500的电脑。听说比最早 的几层楼高的大家伙,先进了不知道多少倍。

  PC1500说是电脑,实际上功能可能赶不上现在一个好点的计算器。

  那时算是先进的东西了,全校也就那么几台,摸都没有摸过一下,就更不要说上机操作了。

  那时还要学什么柏斯克语言,编程序。现在都忘记了,只是还记得当时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什么“模块”千万不能用手 去拿,说手上的静电就能够击穿模块。那可是一辈子也挣不来的钱啊!

  毕业分配到县里单位,那时有PC1500的单位也就是气象站和城建局之类的。单位花3万元买了一台电脑,型号 是MZ700,全英文操作,那算是县上比较先进的机子了。

  后来进修,学院里面据说是特批才买了几台486机子,那时就觉得很神奇了,中文操作,就想哪一天自己能够有一 台这样的电脑用来写作,该有多好。

  可没过多久,486之类的机子就被淘汰了,继之而来的是奔腾系列。然后就是飞速的更新换代,价钱却越来越便宜 。

  2002年,自己咬咬牙、狠狠心,花7000元购买了一台电脑,像宝贝一样地爱护着。用它写作,就一个字—— —“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与电脑更新换代一样日新月异。如今的中国和电脑,谁也离不开谁了。

  □朱新峰(文章来自人民网强国博客)

  那时流行

  世纪婴儿

  流行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

  流行指数:★★★☆☆

  “2000年1月1日0时0分0秒诞生的婴儿,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纪婴儿’,他们将获得‘世纪公 民护照’,可在任何时间去世界上任何国家求学、旅游、经商、定居,还可终身免费享用全球26个著名厂商所提供的产品… …”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篇见报的“愚人节新闻”征文几经转载,在坊间流传越来越广,吸引了许多育龄夫妇的目光。征 文的原创陈军后来曾为此公开道歉。

  但2000年适逢新世纪之初又恰是龙年,不少家庭仍赶在这一年生下了“世纪婴儿”,使该年成为生育高峰年。

  此后,这些扎堆出生的“世纪婴儿”因同龄人过多,陆续碰上入托难、入学难的问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