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23期:国产胶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9:36  新京报

  “红”乐凯、“黄”柯达、“绿”富士,这是上世纪末,中国百姓对彩色胶卷的几乎全部选择。

  乐凯胶卷原来的商标是“幸福牌”,由英语LUCKY音译成“乐凯”,1985年,“乐凯牌”商标正式启用。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彩色胶卷在全世界流行,一卷36张装的国外品牌胶卷在其本土市场上售价3美元;在东欧 市场要卖5美元,而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零售价仅为2美元左右。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市场上有物美价廉的乐凯“超金100”胶卷。

  现任乐凯集团总经理张建恒,在乐凯工作了26年,对这惟一一家国产胶片公司的历史稔熟于心。据其介绍,当时曾 有专家估算,因为乐凯的存在,中国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相比,每年在彩色胶卷与相纸上的开支节省数亿美元。

  辉煌

  推出第一代国产彩卷

  乐凯前身是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创建于1958年7月1日,是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建厂初期,前苏联突然撤走了技术专家,又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 乐凯人自行生产出我国第一代照相软片、黑白电影正片、135民用胶卷,并将自己的航空航天胶片送上了人造卫星。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彩照热”悄然兴起。乐凯又快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并 快速推向市场,打破了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

  1995年8月22日,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上,乐凯胶卷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胶卷之王”称号。

  1997年11月,乐凯集团首次参与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竞标。

  1998年1月22日,乐凯胶片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00年,乐凯彩色胶卷的收入为2亿元,乐凯胶片净利润达到2.15亿元。

  同年6月,第二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排行榜在上海公布,“乐凯胶片”名列第13位 。

  如今,乐凯员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非常自豪,“走在大街上,一说在乐凯上班,好像比人高半头”。

  6月17日,保定东风路,距离乐凯集团五六百米,一家照相冲洗店,“一个月卖不了10个胶卷。”老板苦笑着说 ,数码兴起之后,他增加了“打印复印”

  项目,“单靠卖胶卷,洗相片早就饿死了。”

  ……更多新闻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耿小勇河北保定报道图/新华社资料图片(除署名外)

  -新观察

  破碎的荣耀之路

  在国内彩色胶卷市场,一度与柯达、富士三分天下的国有企业乐凯,与过去的合作伙伴柯达一样,走入没落。

  乐凯没有经受住数码技术狂潮的考验,他们布局早而行动滞后,执行力出现问题。柯达则是公司决策层战略失误,当 他们开始疾风暴雨的转型,将2003年花1亿美元购买乐凯20%的股份,在2007年以3700万美元转让。既说明柯 达的失败,也说明在四年间乐凯资产价值的急剧缩水,不到原先的一半。

  让人关注的是,乐凯起步并不比柯达晚,因此,在与柯达转型过程中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企业类型的羁绊。 中国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层层审批,科技主管部门出于好心的成果鉴定,拖住了乐凯等国企的后腿,主管部门的表彰无法转化为 市场价值。

  国企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人员安排等,不仅是企业效率的问题,更是社会稳定与社会成本问题,这意味着,企业掌控 者无法控制企业规模。

  相比而言,柯达的转型则要轰动得多。柯达投入30亿美元用于数码转型重组,其员工总数从2002年底的7万血 洗到2007年的3.4万,并出售一系列业务和工厂。柯达在与以往的胶片时代决裂。

  乐凯进入的胶片行业是受数字化技术冲击最严重的行业,面对这样的大变革,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退出,要么彻 底革新。

  乐凯走的是一条中国化的渐进变革之路。乐凯掌舵者张建恒谈得最多的是“光学薄膜”产业,把它视为乐凯未来主要 的利润来源之一,可见,乐凯明智地避开了把自己与数码公司火并的道路。

  市场永恒的确定就是永恒的不确定,各种新进公司会替代老公司的地位,不管多少保护政策都无法改变市场规则,与 此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家,正站在企业家背后,虎视眈眈地寻找并购机会。乐凯身后就站了一群食人鱼。

  □叶檀

  民间记忆

  “生产线安装好时手机都能拍照了”

  52岁的肖克强是乐凯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1976年参加工作,如今已在乐凯干了32年。据他回 忆,上世纪末是乐凯效益最好的时候,那时乐凯胶卷和相纸卖得非常好,厂子门口经常有人拿着现金排队等着,一些不够尺寸 的胶片和相纸也被客户抢着要。

  “天天加班。”这是肖克强对那时工作状态的印象,虽然身体累,但工人们挣得多,心里美。如今,肖克强已记不清 当时每月的工资具体数目,但“平均水平肯定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他说,那时要想进乐凯都得有“门子”,“一般人进不来 ”。

  那时,厂子里提出的口号是,乐凯胶卷要占国内份额的1/3,国际份额1/4.感受到数码技术对传统胶片市场的 冲击,大约2002年左右。“当时电视上、厂里大会上都在说。”

  此时,包括肖克强在内的绝大多数员工对传统胶片市场还抱有信心:“即使以20%的速度冲击市场,挺个五六年也 没问题”,“农村不可能都有数码相机和电脑”。

  在2005年富士、柯达先后退出传统胶卷市场后,工人们甚至有些庆幸,“这下我们的市场更大了”。

  持这种“夹缝战略”的,并非只有工人们。肖克强回忆,当时从柯达引进乳剂生产线时,乐凯集团从上到下的想法都 是“赶紧忙最后这几年。”

  可是当这条生产线安装调制好时,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手机都能拍照了。”肖克强说,这时他才认识当初 的想法是错的。

  由于胶片产量减少,相关车间的很多工人都去了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培训,然后被分流到其他部门。

  肖克强相信,集团不会像柯达那样大规模地裁员。

  “乐凯还是有人情味的。”

  对于集团的转型,肖克强也比较有信心。“乐凯是中央企业,不会说没就没”,另外对于新项目“光学薄膜”,他也 充满期待,“这个利润很可观。”

  文/耿小勇

  一日三十年--6月20日

  ●1990年亚洲最大汽车试验场在襄樊建成

  ●1991年上海南浦大桥胜利合龙,全桥贯通,将黄浦江两岸连成一体

  ●1991年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西安开馆

  ●1998年云居寺宣布将把千年石经重新放入地穴

  ●2004年北京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15位军官晋升上将

  那时流行

  拍立得

  流行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

  流行指数:★★★☆☆

  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还没有大行其道的时候,一款同样可以立拍立现的相机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人们给它起 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拍立得”,(也有称“立拍得”)

  一般系美国宝丽莱和日本富士两个品牌。相机结构看起来比较复杂笨重,“咔嚓”一声之后,一张有宽大白边的照片 缓缓地从相机口吐出。在很多旅游景点,一张拍立得快照售价都在二三十元钱,但仍有很多游客乐此不疲。数码相机普及后, 拍立得相机由于拍摄成本较高,携带不便逐渐退出市场,但很多小资男女及相机发烧友仍在收集这种相机。受一些偶像剧浪漫 镜头的影响,粉丝们也经常在网上求购。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